- 灼見名家 -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 -

國醫泰斗鄧鐵濤:冠狀病毒屬春溫伏濕 循證可治

鄧鐵濤教授認為,治療時要注意「三早」,即早期須防邪毒內陷心包,阻止傳變;早期須扶助正氣,及時停用抗菌素;早期應用活血軟堅散結藥,防止肺纖維化,防止病灶擴散,以及加快病灶吸收。(亞新社)

編按:武漢新型肺炎繼續肆虐,截至本周五(31日)上午,內地累計確診9692宗、213人死亡,當中疫情最嚴重的湖北省已有204人死亡。早前,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根據已公開的一名武漢肺炎病人冠狀病毒基因排序,指出新冠狀病毒跟蝙蝠、人和果子狸身上找到的沙士類(SARS)冠狀病毒有八成相似,且和蝙蝠的沙士類冠狀病毒最相近。查已故國醫泰斗、廣州中醫藥大學著名教授鄧鐵濤在2003年沙士肆虐期間寫過〈論中醫診治非典〉一文,曾於《天津中醫藥》等內地期刊發表。鄧教授從中醫角度,認為非典(SARS)屬於春溫病伏濕之證,可分四期醫治,治則以辛涼解表,宣肺化濕等為主。鄧老的見解曾為香港大學中醫藥學者引用,為中醫治療冠狀病毒的重要文獻。下文為〈論中醫診治非典〉節選,謹供讀者參考,括號內註解為編者所加。

濕熱蘊毒 阻遏中上二焦

根據廣東省中醫院收治本病患者112例的臨床觀察和初步總結,我認為該病(非典型肺炎,SARS)屬於中醫春溫病伏濕之證,病機以濕熱蘊毒,阻遏中上二焦,並易耗氣挾瘀,甚則內閉喘脫為特點。非典中醫治療方案:

一、早期:多在發病後1─5天左右,病機以濕熱遏阻,衛氣同病為特點。治療上強調宣透清化。常見證型有濕遏肺衛、表寒裏熱挾濕二型。

1.濕熱遏阻肺衛證:症見發熱,微惡寒,身重疼痛,乏力,口乾飲水不多,或伴有胸悶脘痞,無汗或汗出不暢,或見嘔惡納呆,大便溏泄,舌淡紅,苔薄白膩,脈浮略數。
治法:宣化濕熱,透邪外達。
方選:三仁湯合升降散加減。
藥用:杏仁12g(約3.75g為一錢)、滑石15g、通草6g、白蔻仁5g(打、後煎)、竹葉10g、厚樸6g、生薏米20g、法半夏10g、白僵蠶6g、片薑黃9g、蟬衣6g、蒼術6g、青蒿10g(後下)、黃芩10g。
濕重熱不明顯,亦可選用藿(香)(厚)朴(半)夏(茯)苓湯加減化裁。

口乾飲水少 乾咳少痰舌紅

2.表寒裏熱挾濕證:症見發熱明顯,惡寒,甚則寒戰壯熱,伴有頭痛,關節痛,咽幹或咽痛,口乾飲水不多,乾咳少痰,舌偏紅,苔薄黃微膩,脈浮數。
治則:辛涼解表,宣肺化濕。
方選:麻杏甘石湯合升降散加減。
藥用:炙麻黃6g、生石膏30g(先煎)、炒杏仁10g、炙甘草6g、白僵蠶10g、片薑黃9g、蟬衣6g、薄荷6g(後下)、連翹15g、銀花15g、黃芩10g、蘆根15g、生薏米20g。

多種複方中藥可治療冠狀病毒引致的感冒證狀。(Shutterstock)

二、中期:多在發病後3─10天左右,病機以濕熱蘊毒、邪伏膜原(中醫術語,又稱募原,泛指人體內夾縫之處的間隙)、邪阻少陽為特點。治療上強調清化濕熱、宣暢氣機。

1.濕熱蘊毒:症見發熱、午後尤甚,汗出不暢,胸悶脘痞,口乾飲水不多,乾咳或嗆咳,或伴有咽痛,口苦或口中粘膩,苔黃膩,脈滑數。
治則:清熱化濕解毒。
方選:甘露消毒丹加減。
藥用:生石膏30g(先煎)、炒杏仁10g、茵陳15g、虎杖15g、白蔻6g(打、後煎)、滑石20g、法半夏10g、僵蠶10g、蟬衣6g、蒼术6g、薑黃10g、石菖蒲10g、柴胡12g、黃芩10g。

2.邪伏膜原:症見發熱、惡寒,或有寒熱往來,伴有身痛,嘔逆,口乾苦,納差,或伴嗆咳、氣促,舌苔白濁膩或如積粉,脈弦滑數。
治則:疏達透達膜原濕濁。
方選:達原飲加減。
藥用:厚朴6─9g、知母10g、草果1─3g(後下)、黃芩12g、柴胡15g、法半夏10g、杏仁10g、生薏仁30g、滑石20g。

3.邪阻少陽:症見發熱,嗆咳,痰粘不出,汗出,胸悶,心煩,口乾口苦不欲飲,嘔惡,納呆便溏,疲乏倦怠,舌苔白微黃或黃膩,脈滑數。
治則:清泄少陽,分消濕熱。
方選:蒿芩清膽湯加減。
藥用:青蒿10g(後下)、竹茹10g、法半夏10g、赤茯苓15g、黃芩10g、炒杏仁10g、陳皮6g、生薏米30g、滑石20g、青黛6g(包煎)、蒼朮6g、鬱金10g。

高峰期病加重 祛邪同時須扶正

三、極期(高峰期):本期多在發病後7─14天左右,臨床的突出表現為氣促喘憋明顯,或伴有紫紺,病機以濕熱毒盛,耗氣傷陰,瘀血內阻為主要特點,少數可表現為邪入營血,氣竭喘脫;治療在祛邪的同時必須重視扶正,可選用白虎加人參湯、清營湯、犀角湯等加用活血化瘀之品,並靜脈使用參附針、參麥針、丹參針等。

1.熱入營分,耗氣傷陰:症見身熱夜甚,喘促煩躁,甚則不能活動,嗆咳或有咯血,口乾,氣短乏力,汗出,舌紅絳,苔薄,脈細數。
治則:清營解毒,益氣養陰。
方選:清營湯合生脈散加減。
藥用:水牛角30g、生地15g、玄參15g、銀花15g、西洋參5g(另燉服)、麥冬10g、山萸肉15g。並可靜點參麥針以益氣養陰。

2.邪盛正虛,內閉外脫:症見發熱不明顯,喘促明顯,倦臥於床,不能活動,不能言語,脈細淺數,無力,面色紫紺;或汗出如雨,四肢厥逆,脈微欲絕。
治則:益氣固脫,或兼以辛涼開竅。
藥用:大劑量靜點參麥針或是參附針,並用參附湯或生脈散(湯)送服安宮牛黃丸或紫雪丹。

好轉仍會氣虛 宜益氣活血化濕

四、恢復期:多在發病後10─14天以後,病機以正虛邪戀,易挾濕挾瘀為主要特點。主要證候有氣陰兩傷,氣虛挾濕挾瘀。治療強調扶正透邪,並重視化濕、活血。

1.氣陰兩傷證:症見熱退,心煩,口幹,汗出,乏力,氣短,納差,舌淡紅,質嫩,苔少或苔薄少津,脈細或細略數。
治則:益氣養陰。
方選:參麥散或沙參麥冬湯加減化裁。
藥用:太子參15g、沙參10g、麥冬10g、白扁豆12g、炙甘草3g、山藥10g、玉竹10g,法半夏6g、蘆根15g。

2.氣虛挾濕挾瘀證:症見氣短、疲乏,活動後略有氣促,納差,舌淡略暗,苔薄膩,脈細。
治則:益氣化濕,活血通絡。
方選:據虛實不同可分別選用李氏清暑益氣湯、參苓白朮散或血府逐瘀湯等加減化裁。
藥用:太子參15─30g、生白朮15g、雲茯苓15g、扁豆10g、生薏仁30g、佩蘭10g、鬱金10g、法半夏10g、桃仁10g、丹參12g、當歸10g、赤芍12g、忍冬藤30g。

市民應做好自我防護,願與醫護人員一起克服新型冠狀病毒。(Shutterstock)

治療須「三早」 宜用安宮牛黃丸

鄧鐵濤又以醫案解釋,指沙士有以下發病和病機特點:

(1)起病有接觸同類病患者的病史,感受戾氣(明末清初醫家吳又可認為,「戻氣」是瘟疫之因),具有傳染性,初期即有肢體酸痛等濕重的表現,為伏濕所致,較之普通的風溫不同,故診斷為春溫伏濕。

(2)起病後進展較快,2天右下肺即出現大片陰影,毒力強,出現白細胞、血小板下降表現。

(3)患者神疲乏力、發熱加重,為毒盛傷正的表現;患者初期之所以感邪受傳染發病,是因為先有正氣不足,邪乃干之(《黃帝內經》有云:「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感受毒邪之後,熱、毒、濕使正氣更損,內因外因共同導致的結果,此外,患者神倦較重,與抗生素的使用,同樣損人正氣。根據上述病機,治療應注重祛邪,所以初期透邪,給以清熱解毒達邪,解表宣肺化濕之藥。結合伏濕特點,自始至終應注意利濕滲濕使邪有去路。後期注重增強正氣,益氣養陰,因勢利導,扶正驅邪。

本病有戾氣、濕、瘀、毒、虛兼挾,故需隨證治之。在治療時注意「三早」,即早期應用安宮牛黃丸,可防邪毒內陷心包,阻止傳變;早期應用人參扶助正氣,及時停用抗菌素;早期應用活血軟堅散結藥,防止肺纖維化,防止病灶擴散,以及加快病灶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