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政局 回望歷史:影響未來10年的10條軌跡

回望歷史:影響未來10年的10條軌跡

1968年和2020年所發生的重要事件有如此之多的類似之處,這包括大流行病、種族衝突等。因此,在1968年過後,上個世紀70年代走過的歷史,和21世紀的第3個10年是否也有可比較之處呢?

劉寧榮 作者: 劉寧榮
2021-01-04
知識遊牧者

標籤: 19682020人畜共患病毒新冠病毒新冠肺炎
人類經過這次史無前例的新冠病毒大流行,從政府到民間都從中學到了慘痛的教訓。(亞新社)
人類經過這次史無前例的新冠病毒大流行,從政府到民間都從中學到了慘痛的教訓。(亞新社)
0
SHARES
528
VIEWS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歷史中尋找未來的軌跡,沒有比1968年的世界更接近2020年的了。

1968年,全球陷入「六八風暴」,反戰、反建制、反精英的抗議運動此起彼落。轟轟烈烈的反戰示威從華盛頓蔓延到倫敦、柏林、巴黎、和羅馬,美國民權運動也進入新的轉捩點。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和總統參選人羅伯特·甘迺迪被暗殺,美國民主黨大會在芝加哥演變成抗議者和員警短兵相接的暴力衝突。這一年的美國陷入被作家和歷史學家加里·威爾士(Garry Wills)所說的「新內戰」,他在當年出版紀實作品《第二次內戰:世界末日的武裝》 (The Second Civil War: Arming for Armageddon)。

「五月事件」幾乎癱瘓了整個法國,上千萬的學生和工人結盟掀起抗議的巨浪,戴高樂總統次年被迫辭職。20年之後,社會學家和哲學家皮埃爾·布迪厄(Pierre Bourdieu)在《學術人》(Homo Academicus)一書中,將這場左翼的學運的起因歸結為法國高等教育的盲目擴張,這場運動的主力是法國大學裏年輕的教師和學生。

正處於「文革」的中國,其意識形態對法國、意大利等國的左翼反政府學生運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此時的中國,早已陷入「文革」武鬥的漩渦,最終以青年學生被送往農村的「流放式」改造收場,也預示着10年之後這場浩劫終將以悲劇告終。

1968年的震盪始於1月的捷克首都布拉格,「布拉格之春」揭開了蘇聯東歐集團改革的序幕。在此之後,波蘭、南斯拉夫都發生了挑戰建制的示威行動。但這場以建設「具有人性面孔的社會主義」為口號的民主化改革運動,在蘇軍8月入侵之後夭折,卻是蘇聯集團22年後分崩離析的先兆。

1968 年,美國華爾街也面對可能的金融危機,標普 500 指數在頭三個月下挫 9%,之後卻大漲 24%,年底漲幅達 7.6%。2020 年,標普 500 指數在頭三個月急跌30%,但 3 月觸底後卻已反彈 了68%,全年上漲16%。

1968年7月開始,一場被稱為香港流感的大流行病開始向全球蔓延,僅香港就有40到60萬人發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疾控中心的資料,大約有10萬美國人死於香港流感,全球可能高達100萬到400萬人喪命。

1968年的震盪始於1月的捷克首都布拉格,「布拉格之春」揭開了蘇聯東歐集團改革的序幕。(Wikimedia Commons)

唯一在2020年沒有發生的是,類似1968年1月越南戰場上的春節攻勢,讓美國在越南的失敗定局。但2020年的大國對抗和競爭,卻在貿易和科技等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拉開。

1968年和2020年所發生的重要事件有如此之多的類似之處,這包括大流行病、種族衝突、社會動盪、政治對立、大國對抗。因此,在1968年過後,上個世紀70年代走過的歷史,和21世紀的第3個10年是否也有可比較之處呢?

21世紀的第3個10年,世界會是什麼樣的情景?

一、大流行和人畜共患病毒

新冠病毒不會是21世紀第3個10年唯一的一次公共醫療危機。美國第一次發現愛滋病毒後,人類認識到人畜共患病毒是全球範圍內造成多種疾病的原因。這包括愛滋病、伊波拉病毒、沙士、寨卡病毒和豬流感等。

病毒在地球上已經存在數百萬年,比我們「智人」的歷史長得多。從技術上講,這些「病毒」沒有「生命」,它是包裹在蛋白質外殼中的一串遺傳密碼,需要透過活的「宿主」才能繁殖。隨着基因測序技術的進步,愈來愈多的病毒被發現,人畜共患疾病的爆發不斷增加。地球上的哺乳動物和鳥類中約有160萬種病毒,其中約70萬種有可能感染人類,但只有約250種在人類中被發現,其它的病毒仍然在那裏尋找「宿主」,隨時可以在人類中傳播。

2020年除了新冠病毒,還爆發了小規模的人畜共患病毒。剛果在2018年爆發伊波拉疫情,2020年中才結束,超過兩千人死亡。尼日利亞也爆發了拉沙熱病。這些疾病通常源自熱帶雨林邊緣,以及人類和動物混雜的地方。在這些「熱點」中,病毒更容易從動物傳播到人類。

全球頂尖的病毒學家彼得·皮奧特(Peter Piot)是世界上最傑出的病毒獵手之一,他於1976年發現了伊波拉病毒。他說:「我們生活在大流行的時代。」 根本原因就是人類未能與自然和諧相處,這包括森林砍伐和非法野生動物交易。森林覆蓋了地球上約三分之一的土地,但每分鐘有35個足球場大的森林被砍伐。

未來10年起碼有10種病毒,因缺乏疫苗依舊可能給人類帶來危機,這些病毒包括伊波拉、瑪律堡病毒病(青猴病病毒)、拉沙熱、中東呼吸綜合症、非典(沙士)、尼帕病毒、寨卡病毒、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裂谷熱、猴痘。這並沒有包括人類未知的病毒,隨時會侵蝕我們。

全球頂尖的病毒學家彼得·皮奧特(Peter Piot)是世界上最傑出的病毒獵手之一,他於1976年發現了伊波拉病毒。(Wikimedia Commons)

唯一可以欣慰的是,人類經過這次史無前例的新冠病毒大流行,從政府到民間都從中學到了慘痛的教訓。東亞各國此次應對新冠疫情中的表現勝過歐美各國,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曾經歷過沙士。比爾·蓋茲(Bill Gates)五年前擔心全球會爆發大流行,他預測全球各國要到2021年底才有可能從新冠疫情中恢復過來,他說,「全人類未來面臨的最大挑戰,不再是核戰爭,而是全球疫情。」

在1968年的香港流感之後,全球在80年代又面臨愛滋病的重大危機。2020年過後,未來10年再次出現新冠病毒這樣的大流行的機會為小,但發生小規模疫情的機會為大。

二、經濟衰退和全球新經濟版圖

2020年開始的10年將是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10年,對發達國家而言尤為嚴重。過去40年的快速增長已經終結,全球進入新一輪的緩慢增長期。未來的10年會否重複1970年代的景象?

1969年美國面對戰後的首次通脹,1973年10月爆發石油危機,導致全球經濟衰退,重創發達國家,美國的GDP下降4.7%,歐洲下降2.5%,日本下降7%。西方各國失去了戰後的經濟擴張,高速增長的繁榮期結束,進入經濟下滑和通貨膨脹高企不下的「滯脹」時期。在此之前,美國經濟從上世紀4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以年均近4%的速度增長,並保持低失業率和低通貨膨脹率,工人的平均小時收入每年以超過2%的速度增長。

70年代是日本的舞台。繼1970年取代西德成為西方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之後,1972年再次失而復得,再於1978年取代蘇聯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亞洲「四小龍」也在此期間冒起,經濟快速增長。與上世紀70年的日本情況相似,中國將成為未來10年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

2020年新冠病毒蔓延,全球經濟出現萎縮,只有中國取得了經濟的正增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中國的GDP增幅為1.9%,2021年增幅將擴大至8.2%。美國和歐洲依舊在第二波的新冠疫情中掙扎,2021年的經濟復蘇遠比之前的預測來得緩慢。世界經濟論壇預測,全球經濟的復蘇要到2022年下半年才有可能。

在可預見的將來,新興經濟體、特別是亞洲新興經濟體佔全球經濟的比重將會愈來愈大。英國智庫經濟和商業中心(CEBR)在12月26日發表年度報告中預測,中國在2028年就會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普華永道(PwC)3月發表報告《2050年的世界》(The World in 2050),預測到2050年,世界前七大經濟體中將有6個是現在的新興國家,包括中國、印度、印尼、巴西、俄羅斯和墨西哥,發達國家中只剩下美國,排名將從第2滑落第3,日本排名將退至第8,德國和英國分別佔據第9和第10名。

1968年之後的10年裏,日本先後超越西德和蘇聯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20年後,中國在未來10年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概率是100%。

回望歷史:影響未來10年的10條軌跡五之一

更多精采文章

  • 威權民主將在下一個10年左右全球政壇威權民主將在下一個10年左右全球政壇
  • 未來10年,金融危機何時會降臨?未來10年,金融危機何時會降臨?
  • 新冠病毒橫行,中國成功過渡新冠病毒橫行,中國成功過渡
  • 絕望的力量──2020歲末感言絕望的力量──2020歲末感言
  • 重返正軌的拜登時代:美國能否走出「冷內戰」?重返正軌的拜登時代:美國能否走出「冷內戰」?

1+

劉寧榮

大學教授、資深媒體人,現任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HKU SPACE)常務副院長(商學及中國發展),推動成立中國商業學院暨企業研究院,並出任創院院長;專注教育創新與領導力、全球趨勢與戰略、品牌與商業傳播。他曾在中美兩國任職多家媒體,長期觀察中美關係和全球政經趨勢,兩次全程採訪美國大選。他是美國亞洲基金會、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以及德國柏林國際新聞研究院的訪問學人。中國南開大學學士,美國印第安那大學碩士,英國布裡斯托大學博士。出版學術著作和紀實作品四冊。
View all posts
標籤: 19682020人畜共患病毒新冠病毒新冠肺炎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葛來儀認為拜登政府沒有將中國標籤為「敵人」,為改善對華關係敞開了大門。(灼見名家製圖)
國際觀

美智庫專家爆料:華府將鼓勵兩岸重啟對話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3-03
林行止指出,本地金融機構明顯很難在中、美之間作出選擇;香港註冊的銀行,已陷入進退失據的兩難困局,而當中以滙豐銀行的處境最艱難。(灼見名家製圖)
名家觀點

林行止:反制美國力度升級!一拍兩散共踐雙贏?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3-03
夏寶龍指出,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政權要掌握在愛國者手中。這是中國共產黨提出一國兩制方針的初心。(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政治

深圳座談會討論改革香港選舉 夏寶龍重申「愛國者治港」原則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3-02
林行止評論新年度的《財政預算案》,認為基本上並無凱恩斯鼓吹功能理財(Functional Finance)的痕跡。(灼見名家製圖)
名家觀點

林行止:百無一用驚懼槍桿 積極平衡設法開源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3-02
兩位哈佛學者就美國對華政策撰文,直言不應感情用事。(灼見名家製圖)
國際觀

艾利森、胡祖六:對華政策應以利益為重 勿感情用事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3-01

影片

  • 白先勇主講:文壇大師與崑曲相遇 回溯牡丹還魂之路
  • 金耀基教授:大學無法與社會分離不涉政治 校長要有堅持不能跟着學生走
  • 鄭赤琰教授:緬甸軍事政變提防美國顏色革命? 中國、新加坡擔當關鍵角色《灼見政治》
  • 黃錦輝教授:預算案百億推動創科成及時雨 河套區發展太慢將被深圳拋離《灼見財經》
  • 曾鈺成:罵共產黨?一般市民可以 治港者不能!《主席開咪》
  • 馮檢基:疫苗究竟打哪一款?選擇副作用低的!
  • 曾鈺成:完善選舉制度由中央主導 等於五步曲變一步曲?《主席開咪》
  • 曆法專家蔡興華論十二生肖運程 羊:歲破留神 猴:喜事臨門 雞:將有大任《辛丑牛年運程》
  • 雷鼎鳴:夏寶龍對香港治港班子劃出紅線 中央對港政策陸續出台 港人不要試底線《灼見政治》
  • 香港蘭藝會會長朱劍虹:考察錦田日本千葉園大花蕙蘭 分享養殖照料蘭花生長心得《辛丑牛年運程》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一位香港人的中國觀察一位香港人的中國觀察 羅海雷
  • K11快速應變  要俾個LikeK11快速應變 要俾個Like 胡孟青
  • 英國為何不讓羅興亞人有居英權?英國為何不讓羅興亞人有居英權? 施永青
  • 車公籤勸港官  堆柴不能息火車公籤勸港官 堆柴不能息火 丁望
  • 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揭幕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揭幕 本社編輯部
  • 第一名第一名 常霖法師
  • 林行止:百無一用驚懼槍桿  積極平衡設法開源林行止:百無一用驚懼槍桿 積極平衡設法開源 本社編輯部
  • 中美得人驚的變化中美得人驚的變化 張建雄
  • 從小販中心看文化傳承從小販中心看文化傳承 黃智華
  • 林行止:反制美國力度升級!一拍兩散共踐雙贏?林行止:反制美國力度升級!一拍兩散共踐雙贏? 本社編輯部
  • 馬雲「落馬」 網紅落井下石馬雲「落馬」 網紅落井下石 黃錦輝
  • 公務員這座大山公務員這座大山 林沛理
  • 艾利森、胡祖六:對華政策應以利益為重 勿感情用事艾利森、胡祖六:對華政策應以利益為重 勿感情用事 本社編輯部
  • 「大嶼」與「飛地」同行「大嶼」與「飛地」同行 張量童
  • 國防大學劉明福:超越和戰勝美軍,建立國際軍事新秩序國防大學劉明福:超越和戰勝美軍,建立國際軍事新秩序 尹瑞麟

推薦作家

  • 陳文鴻
  • 王耀宗
  • 湯文亮
  • 譚寶碩
  • 鄭明仁
  • 黃氏
  • 白先勇
  • 呂大樂
  • 盧兆興
  • 彭泓基
  • 楊興安
  • 羅海雷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