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對兒童教育向來重視。他們向兒童灌輸什麼知識呢?今日又應向兒童作什麼啟蒙教育呢?
幼童家教三方向
古人說兒童7歲入學,其實3歲黃口小兒,已可受教。教什麼呢?當然不是什麼微言大義,愈簡單愈好。筆者認為家教可有3個方向:一是教稚子要與人為善,樂於助人讓人;其次是說話誠實,不作謊言;三是尊師好學。能做到三者,看起來有時會吃虧。但有生活經驗的人都知道,許多成大功業的人,往往便是有願意吃虧的性格。寧可吃虧,心裏還是坦蕩的,會得道多助。那些常使人吃虧的人,即使成大事業,也難保長久,最終都要倒下。
古人對兒童的啟蒙教育,有什麼要求呢?可從3方面說起。
一、立身操守
是待人接物的處世態度,首先要學童安分守己,勤勞整潔。其次是務實節儉,不尚奢華。稍為深入則說及世事的因果觀念。這比仁義道德的空言立教更好,更直接。
二、多識花鳥草木之名
要使學童對天文地理自然界有簡單的認識。認識生活環境,可說是簡單的博物通識。
三、字詞聲韻的學習
要學童多識字詞,作為學習的基礎。今天眼光看來,何必重視聲韻呢?原來着重聲韻,有助背誦和記憶的訓練,功效不期而至。
簡介啟蒙讀本
下列簡介各種傳統啟蒙書本,其中亦有深淺之分,家長可自行選擇,因才而施教。其實今日社會事態繁雜,各種資訊知識排山倒海而來,故毋須要學童讀完一本又一本。宜擇取每本適合者誘讀,使學子多識中國傳統智慧,紮實為學為人根基。其中《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是千百年來流傳最廣幼兒最初的啟蒙讀物。
1.《百家姓》
成書於宋初。由當時士大夫編撰。因撰寫於宋朝,故把宋皇室的趙姓編排第一。雖然名為百家,實際上不止百家。其中有單姓,亦有複姓。在師塾時代,老師解說時常涉及姓中名人事跡及地理環境,擴闊學童思域視野。
2.《三字經》
宋王應麟着。內容涵蓋了歷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説,並勸告學子勤奮,弘揚傳統美德,
3.《千字文》
作者梁朝周興嗣。內容包括自然、社會、歷史、倫理、教育等方面的知識,是一部簡約生動的學童百科全書。其行文流暢、氣勢磅礴、辭藻華麗,全文一千字而無重複。
4.《幼學瓊林》
明代程登吉着。是學童通識教材。介紹古今人物、天文地理、風俗人情、衣食住行、藝文鳥獸等基本知識。
5.《弟子規》
清李毓秀編纂。一部集中於兒童道德訓示的蒙學教材。列舉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等應有的禮儀與規範,特別講求家庭教育和生活教育。
6.《增廣賢文》
又名《昔時賢文》,是一部集古訓、民諺着述,深具處事和世情哲理。相傳初出於明萬曆年間。後經過明淸兩代文人不斷增補,淸同治年間周希陶修訂。
7.《聲律啟蒙》
清代車萬育、李漁、楊林蘭合編。內文包羅萬象,聲律押韻。讓人欣賞萬物、陶冶性情。全書按詩韻排列,有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等。語句流暢,對仗工整,平仄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
8.《龍文鞭影》
明人蕭良有編撰,介紹中國歷史人物逸事典故。全書用四言韻語寫成,四字一句,兩句相對,兩句押韻,每句一故事。讀起來抑揚頓挫,琅琅上口。學子易於記誦,適合較年長學童。
9.《朱子治家格言》
清朱柏廬着。說治家立身、說處事方略之言。作者深諳世情,書中載有人生得失經驗,闡述處世道德觀念。在成人指導下,學童將得到較充實處事智慧。
啟蒙教育素材還管用嗎
今天幼兒學童的課本,盡出心思,印刷精美以吸引閱讀。但多的是各種知識的傳播。而於智慧的啟發、人性道德的認知,中華民族賢人智者的事跡相對不多,我們是否可以古為今用,參考一下昔日的啟蒙教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