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談到傳統呼吸法,以動靜相依,內外相合,剛柔相兼為法則,務求血氣流注暢達充盈,從而產生防病、抗疾能力。近年,儘管呼吸練功的熱潮在內地轉趨平淡,但由於毋須用藥,功法簡單,人人能夠掌握,幾乎不費分文,故練功者依然大不乏人。下文先談談練氣的功效。
呼吸的科學性雖經科學實驗證實,但採用呼吸治病,須具有中西醫的基本理論和基礎技能,具有診斷學和治療學的基本常識和技能,否則,難以闡明功理,難以論其然和論其所以然。
心為血氣之源泉
中華醫學認為,心為火臟,心為生血之源泉,血虛神不安,心神不寧,主怔忡,夜臥不安。「氣為血帥」,習氣、養氣、順氣、通氣、運氣,令氣統攝血行,養和心脈,有益心血歸源,化生氣機,氣血相依,以助養心機,改善血虛病症。為保持心臟節律性搏動,節律性興奮,宜意守神門穴(手少陰心經之原穴),徐徐吸氣,緩緩呼氣,一吸一呼為一次,共15次。(註:神門穴位於腕橫變中點上二橫指處,兩筋間凹陷中是穴。主治:心悸、呃逆、嘔吐、心律不濟、心絞痛等。)
肺氣宜宣發 血液宜輸布
中華醫學認為,肺主呼吸,為氣之總司。肺氣虛,則出現氣短、氣促、氣喘等。「血為氣母」,氣虛,則血液運行不暢,津液輸布不利,強化氣機,協調氣血改善肺臟之功能,宜清晨面向東方,旭日東昇之時,站立位,徐徐深吸氣,左手掌心按撫膻中穴(左右兩乳中間,胸部正中處是穴,為氣之會穴);右手掌心按撫氣海穴(臍下一橫指半,腹部正中處),緩緩深呼氣,一吸一呼為一次,共15次。主治:氣虛、氣喘、胸悶、胸痛、遺尿、遺精、腹痛等。
中華醫學認為,氣行血行,氣滯血凝。所以,肺氣宜宣發,血液宣輸布。氣血失和,則會產生病變;氣血調和,則會養益生機。習氣有方,練氣得法,肌膚可旺盛,自有祛病延年之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