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李家超早前發表任內的第二份《施政報告》,結語有一「條件句子」曰:「只要我們團結一致,包容共濟,我們一定可以共同建立一個更美好的香港。」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近日在《明報》撰文回應,指「建立一個更美好的香港」是港人的願望;港人也必須互相扶持、包容共濟、團結一起,香港才會成為港人熱愛的家園。但是,怎樣令香港成為港人留戀的地方?他認為,要使香港更美好,首先要有吸引港人留下的條件;其次是要具有港人感到自豪的地方;第三是港人要願意為香港作出貢獻。
可以繼續搵食 港人才會留下
周永新指出,香港的吸引之處,是有蓬勃的商貿活動。即是說,香港是一處人可以「搵食」、可以賺錢,努力可以得到回報的地方。回歸後,無論香港有什麼動盪、社會陷入什麼危機,但只要香港的經濟持續發展、這裏仍有賺錢的機會,港人就會留下,以前離開的也會想着回來。
香港的吸引之處,還有《基本法》訂明,香港回歸祖國後,這裏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將保持「50年不變」。即是說,香港仍是一個以商貿活動為主的城市:港人可以繼續「搵食」,香港賺錢的機會不會少,特區政府也會幫港人賺錢。李家超在《施政報告》結語說:「香港有很多優勢……香港人經得起考驗……每次都轉危為機,變得更成功、更出眾。」
因此,香港必須保持自身經濟活力;如果香港不再是世界級的經貿中心,香港就會失去吸引力。從另一角度看,外來勢力欲打擊香港,最簡單、直接便是以各種藉口,打壓香港的經濟活動;經濟一旦走下坡,人才和資金就不會來港,港人會發覺在香港「搵食」愈來愈艱難,自然萌生離港的念頭。然而,「搵到食」、「有錢賺」,是否就能令港人留戀香港呢?
多元自由氛圍 港人亦會留戀
戰後在香港出生的一代,上世紀70年代開始,逐漸成為各行各業的中流砥柱。他們除了「搵食」賺錢外,亦盼望香港成為公平、民主、廉潔的社會。1980年代的香港前途問題,令不少港人希望把握這個回歸的機遇,為香港多做點事。《基本法》既然承諾「港人治港」,港人不是有更大機會落實他們對香港的抱負嗎?
李家超出任行政長官後,香港由亂到治、經濟活動重拾正軌,香港應該又是一處賺錢的地方吧!不過,周永新指出,公平、民主、廉潔,仍是不少港人的追求。在不少港人心裏,若然香港不再是公平的社會、不再有民主發展、廉潔不再被重視,他們不會僅僅因為香港仍可賺錢而留下。「公平、民主、廉潔等價值無法量化,惟對不少港人來說,這些價值可能比賺錢更重要」。
除此之外,香港有什麼特色可以令人自豪?周永新直言,如果香港的特色仍然離不開「美食和購物天堂」、「中西文化匯聚之處」,恐怕已過時了!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也提及文藝創意產業,看來也是要為香港特色尋找出路吧!
周永新相信,港人最珍惜和留戀的,是香港多元和自由的社會氛圍。所謂「中西文化匯聚」的意思,是什麼文化都可以在港找到生存空間,這就是香港的特色,也是港人留戀的地方。只要《香港國安法》得到清晰解釋,並重申港人根據《基本法》所享有的權利,相信香港的自由社會氛圍可以保留,港人也會因此留戀香港。
周永新指出,港人願意留港,並努力貢獻香港,背後的重要原因是他們對香港有所期望,並且相信香港的未來就是他們的未來。這幾年香港出現的移民潮,離開的原因儘管很多,最常聽到的是他們看不到香港未來。
中港融合 不符合一些人期望?
李家超在《施政報告》重申「把真實的香港故事向世界說好」,也就是港人必須緊握國家的發展機遇、融入大灣區整體規劃,這樣的香港才會有前途。香港的未來離不開大灣區發展;香港很多方面必須與內地融合,這樣才能發揮相輔相成的協同效應。不過對一些港人來說,這樣的未來,並不符合他們的期望;因此,為了追求自己和子女的未來,一些港人決定離港。這是他們的選擇,儘管並不代表他們反對政府,只是他們想不通留港的意義。
周永新坦言,港人珍惜香港、為香港自豪,最重要是知道自己屬於這個地方,並看到香港的未來就是他們的未來。回歸以後,港人只知自己的香港居民身份是不夠的。他們必須知道,他們也是中國公民,他們為香港作貢獻,也要為國家作貢獻。
因此,香港要成為港人留戀的地方,港人必須認識自己同是香港居民和中國公民的身份。這兩個身份是一致的,並非二選其一。唯有這樣,香港才能有本身的優勢,才能掌握香港和國家的發展機遇,展翅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