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修訂《逃犯條例》引發的示威、暴力浪潮從6月起延續至今。就在今天,防暴警察又在深水埗瓦解了一次示威者堵路、圍堵警署的事件。儘管警方一次又一次的鎮壓,示威者卻一次又一次地捲土重來,究竟誰在縱容暴力,誰能止息暴力?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教授近日《明報》撰文,指出特首林鄭月娥的「一言堂」作風要負很大責任,改革已是刻不容緩,面對當前困局,林鄭和她的管治班子或許應該先要問責。
兩年管治乏善足陳
這篇題為〈香港還有多少時間沉淪下去?〉的文章指出,7月1日回歸慶典以來,特首和她管治班子的表現,怎麼看也無法令市民重拾信心,「香港重新出發」是「廢話」。「其實自林鄭上任特首以來,她和管治班子推行的措施不但未如人意,根本就是乏善可陳。」周永新教授認為,就算今次修例風波過去,特首和她的管治班子如果仍我行我素,不深刻反思過去兩年管治所犯的錯誤,相信未來三年市民也不會有好日子過。
房策變林鄭一言堂
那麼,特首過去兩年的管治出現了什麼問題呢?周永新教授認為有以下五點:
首先,過去兩年政府推行的政策明顯欠缺周詳規劃,看不到是官員集體參與的成果。市民看到的只是林鄭一人說了算,是典型「一言堂」。「例如市民最關心的房屋短缺問題:林鄭的房屋政策以置業為主導,一錘定音後,各種鼓勵置業計劃紛紛出籠,結果造成樓價飈升、輪候公屋人龍愈來愈長。」文章指出,林鄭的房屋政策事前沒有諮詢和凝聚社會共識,見到的只是她個人的主張,質疑與民生關係密切的政策,豈能由特首一人說了算?
與市民溝通欠誠意
其次,文章認為,特首和她的管治班子欠缺與市民溝通的誠意。以修訂《逃犯條例》為例,「最大敗筆是負責官員從來沒有在公開場合向市民詳細交代,並以為只要取得立法會通過,自己便可完成任務,根本沒有用心向市民解釋」。
應變冀前線捱義氣
再者,特首和她的管治班子欠缺應變能力。不僅是在處理一些突發事件如颱風過後交通和上班的有關安排的表現,而是一些市民關注的問題出現時,政府沒有適當應對。「例如每到流感高峰期,公立醫院『逼爆』,政府的應對無非期望醫務人員『捱義氣』,待流感高峰期過去,負責的官員卻把問題忘記了」。又例如「安老院舍宿位長期短缺,管理也不時傳出醜聞。其實政府早已知道人口老化必然增加服務需求,但政府的應對就是永遠『無能為力』」。
政治人物乏親和力
第四是「特首和她的管治班子欠缺親和能力,無法凝聚市民對關注問題的共識」。
文章指出,各項民調均顯示,特首和各司局長的民望都處於不是最低、而是只會更低的低位。「原因除了政府在各政策範疇內實在無甚建樹外,筆者認為還有一個根本原因,就是特首和各司局長都欠缺政治人物所需的親和能力」。作者批評,問責官員「都好像拒人於千里,除了躲在辦公室及作一些官式訪問外,根本沒有意願與市民接觸」。
民無願景只會沉淪
最後,周教授指出,特首和她的管治班子欠缺帶領市民「向前望」的能力。他引用西諺「民無願景,民就沉淪。」指出,特首和問責官員聲稱政府做事是務實的(pragmatic),但這種說話只應出於「技術官僚」之口。他不禁問:「作為特區領導人,特首能讓市民看到香港未來願景嗎?或許特首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就是香港的願景,但這是港人的共識嗎?還是特首一廂情願的想法?」
文章指出,香港正進入關鍵時刻。過去兩年林鄭和她管治班子的施政失誤重重、成效不彰,改革應是急不容緩。然而,面對當前困局,作者質疑林鄭和她的管治班子還有沒有改革的時間和空間?還是應先為自己對香港和市民造成的傷害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