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說十二:否卦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
否卦由乾卦和坤卦組成,上「乾」下「坤」,「乾」為天,「坤」為地,所以說「天地,否」。
卦名的「否」字,也是容易讀錯的。這字粵音「鄙」。諸葛亮《出師表》中「陟罰臧否,不宜異同」的「否」,也讀這個音,但意思略有不同。《廣雅》說:「否,隔也。」《漢書‧劉向傳》:「否者,閉而亂也。」《彖傳》說「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序卦傳》說「物不可以終通,故受之以否」,都是以「不通」取義。
《大象傳》釋這個卦象,說「天地不交」。和泰卦一樣,卦義都不是以天地靜止的象來產生,而是用天地兩象的趨勢來產生。天的位置本在上,它的趨勢又是向上的;地的位置本在下,它的趨勢又是向下的,今天上地下,這兩個趨勢,便沒有相交的可能,因此出現「天地不交」的狀態,這種狀態便稱為「否」。宋衷(三國時代易學家)說:「天氣上升,而不下降;地氣沈下,又不上升。二氣特隔,故云否也。」 (《周易集解》引)。「否」與「泰」是兩個相反的卦,「否」與「泰」兩字,亦可視作相反詞。「泰」是「通」的意思,所以我們有一個複詞「通泰」,「否」便是「不通」的意思,所以亦有一個複詞「否塞」。「交」字有「通」的意思,「不交」亦可說成「不通」。
拉遠一點來看這個「否」字和「不交」。傳統中醫,有一種病證,叫做「痞證」。症狀是病人胃脘部分感到脹滿,但又不像有實物阻塞在裏面,相當於現代醫學所說的某種胃病。這個「痞」字,字源當與「否卦」這個「否」字有關。傳統中醫亦很常提到「心腎不交」一詞。心在上,腎在下。心火要往下走,腎水要往上升,火溫暖腎水,水調節心火,這樣水火相交,生理得到平衡,人便健康無事。要是心腎不交,心火炎上,腎水寒下,人便會感到種種不適。
在不利環境中如何避開禍患
回到否卦的《大象傳》辭的啟示,它說:「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禄。」是從身處不利的環境中如何自處來立說的。這個不利的環境,從卦象上看,固是「天地不交」,從人事上看,則是「小人道長,君子道消」(《彖傳》)的時候。《大象傳》提出的建議是「儉德辟(避)難,不可榮以祿」。孔穎達說:「君子於此否塞之時,以節儉為德,辟(避)其危難,不可榮華其身,以居祿位。此若據諸侯公卿言之,辟(避)其群小之難,不可重受官賞;若據王者言之,謂節儉為德,辟其陰陽厄運之難,不可重自榮華而驕逸也。」根據孔穎達的解釋,面對「否」的現象,不同人物的消解方法便不同了。作為人臣,便要隱藏起自已的鋒芒,不受爵位,也不受封賞,以避開小人的陷害,這方法由「不可榮以祿」一句作提示;作為王者,便要深自節儉,不要奢華,及耽於逸樂,以避天可能降下的災譴,這方法由「儉德辟(避)難」一句作提示。
其他人的解釋,並不分開「諸侯公卿」和「王者」,而只指作為朝堂上的一個大臣如何自處,可用朱熹的解釋為代表 。朱熹說:「收斂其德,不形於外,以避小人之難。人不得以祿位榮之。」(《周易本義》)這是收斂鋒芒,甚至使自已隱形,用來避難。既已隱形,別人也不能用祿位來加上他身上。在這個意義上,「儉德」的「儉」,是作「收斂」講,而不是作「節儉」講。如何「收斂」以至隱形呢?朱震有這樣一句話:「不食而遯(遁)去」,這就是要辭官了,要歸隱了。不過,也有人仍然把「儉」字作「節儉」講的。楊萬里說:「辟(避)難可也,何必儉德?非能忍天下不可忍之窮,不能辟(避)天下不可辟(避)之難。窮之不忍,而難之是辟(避),辟(避)之未幾,而誘之者至,誘之所投,禍之所隨也。惟不可榮以祿,庶乎免矣。」(《誠齋易傳》)他用「忍天下不可忍之窮」來形容「節儉」至於極度的情況。惟能忍極窮,才能抵受高薪厚祿、榮華富貴的引誘。一旦接受引誘,禍患立刻來到。榮華富貴引誘不到,才可免於難。根據王引之的說法,「榮」,讀作「營」,惑也,即引誘。「榮以祿」,用高官厚祿來引誘。
否卦所表現出來的卦象是「不交」,是否塞的時候,所以要設法避難。同時這個「不交」,亦可以啟發出避難的方法。項安世(南宋易學家)《周易玩辭》對這則《大象傳》辭有這樣的解釋,他說:「儉徳辟難,不與害交也。不可榮以禄,不與利交也。此君子所以體天地不交之象也。」準確體會到「天地不交」之象,也可帶給我們有益的啟示:不與害交,不與利交,便可全身遠害了。
上面三種解釋,總括來說,都提醒我們在一個不好的時世,怎樣保護自己,避開禍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