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醫學進步,奇難雜症亦多了?以往人生七十古來稀,現今香港平均年齡到達80多歳,醫學的進步不單單延長了人類的壽命,亦增長了我們的見識,對一些古時來歷不明的疾病,亦找到了答案,「過敏性紫癜」可謂其中的表表者。小朋友都貪玩,玩耍過程難免跌跌碰碰,身體上會出現一些瘀青,家長不知情下,誤以為小孩「俾鬼搣」,還求道符來驅「邪」。的確該驅驅邪,但這個邪是「外邪」。
「過敏性紫癜」(Anaphylactoid purpura)是一種過敏性毛細血管和細小血管的血管炎,引起血液和血漿外滲至皮下、黏膜下和漿膜下而出現皮膚或黏膜損害。病者多數為兒童及青年,以6–20歲發病者佔多數。男性多於女性,男女發病比例約為5:1。臨床上,病發部位多集中於下肢,以皮膚或黏膜發生紫紅色瘀斑為特徵。發病前多有發熱、頭痛、咽痛、乏力等症狀。若延誤治療,後期可出現常胃腸道、關節及腎臟方面的並併發症。現代醫學認為本病可能和感染(細菌、病毒、寄生蟲)、藥物(如青黴素、阿司匹林、抗癲癇等)致敏有關。
外邪內毒交結為病
「過敏性紫癜」屬中醫學中「葡萄疫」、「紫癜風」、「紫斑」等範疇。本病的發生主要是內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內因是稟賦薄弱,素質過敏;外因是外感風濕熱毒或風、濕、熱、毒等外邪侵體,風熱相搏或熱毒熾盛,深入營血,傷及脈絡,導致血液運行不暢,迫血妄行,離經之血外溢肌膚而發斑。病久邪傷氣陰,可致陰虛火旺或氣不攝血,病變纏綿難癒。若風邪濕熱阻滯氣機,升降失常,則見腹部疼痛;流注關節,筋脈不利,則關節疼痛;濕熱毒邪傷腎,腎絡損傷,則為尿血。病位主要在肌膚經絡,病久則深入內臟,初起以邪實為主,病久多屬虛實夾雜。
臨床治療可分三型:
風熱搏結型
症狀:發病較急,皮疹初起鮮紅,後漸變紫,分佈較密,甚則皮損融合成片,伴癢感、發熱、咽痛等全身不適症狀,或見腹痛、關節腫痛,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治則以疏風散熱,涼血散瘀為主。
濕熱內蘊型
症狀:皮疹集中於下肢,間見黑色血皰,皰破糜爛;常伴腿踝腫痛,多見腹痛較甚,甚則便血或柏油樣便,輕者腹微脹痛,納呆,惡心,嘔吐。舌紅或帶紫,苔白膩或黃膩,脈濡數。治則以清利濕熱,活血化瘀。
陰虛火旺型
症狀:病程較長,反覆發作,皮疹紫紅,其色不鮮,分佈較疏,伴低熱,盜汗,舌紅,無苔或光苔,脈細數。治則以滋陰清熱,涼血化斑為主。
脾不統血型
症狀:起病緩慢,遷延日久,皮疹淡紫色,分佈稀疏;伴腹脹,便溏,惡心,納呆,倦怠無力,面色萎黃,舌淡,苔少,脈沉細或弱。治則以健脾益氣,活血化瘀為主。
適當食療可緩解病情
建議食療(一):清熱涼血銀花飲
材料:金銀花12克,菊花10克,玄參5克,茜草根5克,牡丹皮10克,赤芍6克,甘草3克。
製法:先將所有材料洗淨,放入煲內,加適量清水,浸15分鐘後用大火煲滾後,轉用慢火煲30分鐘即可,可加入適量白糖調味。
功效:清熱、祛風、涼血。適合急性期。
建議食療(二):健脾養血烏雞湯
材料:黨參、白朮、茯苓、淮山藥各15克,當歸3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生薑3片,紅棗3粒(祛核),烏雞半隻。
製法:先將烏雞洗淨、飛水及斬件,將其他材料洗淨,放入煲內,加適量清水,大火煲滾後轉用慢火煲1-2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健脾益氣,養血化瘀。適合慢性緩解期。
居家飲食宜多注重
急性期患者宜多臥床休息,病情緩解後可適當活動,加強體質鍛煉,增強抵抗力和免疫力,但避免過度勞累。日常注意保暖,避免因受寒涼之邪而感冒。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觀察有哪些食品、物品或藥品會誘發或使病情加重,避免再次接觸。飲食應盡量清淡,容易消化,少食蝦蟹、羊肉、芫荽、蘑菇、雪菜等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但還需根據個體過敏源不同而小心選擇。
(*注:以上建議食療純粹屬於個人經驗,最好徵詢中醫師後服用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