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片:隨著身份困惑而來的,一是反抗,一是認命。(亞新社)
港獨的問題,尋根究源,其實是年輕人身份認同的問題。
國族身份的認同,對老一輩的香港人來說,是沒有問題的,他們大多會認同自己是中國人,而他們認同的,是文化中國。活在英國殖民統治下的香港人,大可在與中共政權完全割裂的情況下,擁抱文化中國。但在一國兩制下長大的香港人,處處都有中共政權的身影,若對中央政府反感,連帶也很難像上一代一樣接受文化中國,接受自己與生俱來的中國人身份。
反抗與認命
對這樣的年輕人來說,隨著身份困惑而來的,一是反抗,一是認命。反抗,明知前路維艱,但起碼自豪是個抗爭者;而認命,則只有疏離與鬱結,花還未開就凋謝了,真是情何以堪。
港獨法理不容,這是不爭的事實。而責難港獨的人,除了認為客觀條件不可能之外,還因為他們自己認同了中國人的身份,在感情上抗拒背祖忘宗的人。港獨與反港獨,與其說是法理之爭,不如說是感情之爭。
滾出中國 正中下懷
11月1日,中港富豪在報章頭版廣告聲稱「侮辱中華民族 人人憤而誅之」,並要他們「滾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土」。這樣殺氣騰騰,拔劍彎弓的言辭,可洩一時之憤,但恐怕只會加深港獨份子的離心,甚而會激起更多人反抗。
人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也無法選擇自己的祖國。你要他們「滾出去」,但香港是他們的家,不是你要把他們逐出家門,他們就會乖乖聽命。你要把他們逐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土,這正正是他們所想:提倡港獨,就是要香港獨立於中國的領土,他們只想做香港人,不想做中國人。
但凡改朝換代,總有人會抗拒。即使清朝雷厲風行「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的苛政,還是有人以「男降女不降,生降死不降」來抗拒。港獨的問題,本可在法理層面去解決,犯不著用更激烈的情緒,去對抗激烈的情緒。
教師節也回歸 憤怒無路訴
剛過去的10月,中國人有兩個國慶;祖國分裂,這是歷史遺留下來的不幸。而9月,中國人也有兩個教師節:一個是在9月28日,萬世師表孔子的誕辰,由中華民國所訂;另一個是9月10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所訂。香港一向跟隨中華民國,把孔子誕辰日訂為教師節。然而,回歸後,連教師節也要跟著回歸,教育局硬把萬世師表孔子擠出去,將教師節改為9月10日,期間完全沒有諮詢教師。一個本意是尊師的節日,結果變成媚上的節日,教師的憤怒,可想而見。若說教師的憤怒不會影響學生,很難叫人相信。支聯會的會址至今仍在教協九龍會所,豈非無因!
如果連香港教育局都輕視中國最偉大的教育家孔子,你叫香港的年輕人怎會看重中國文化,以作中國人為榮?在責難年輕人數典忘宗之同時,教育部門的首長是否也應該檢討他們對傳統中國文化的態度?
事已至此,只能攻心為上。對年輕人,我們必須感之以誠,動之以情,然後他們才肯聽你說之以理;否則的話,他們只會越行越遠,迷途難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