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教育 參加腹有詩書比賽 國學修養功底大增

參加腹有詩書比賽 國學修養功底大增

──「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參賽家長有感

倘若我們對自身文化與傳統只是一知半解,又如何進行有系統的反思和有意義的批判呢?如何教會我們的下一代建立正確的文化認同和身份座標,實乃當前香港的頭等大事。

施林海 作者: 施林海
2021-06-11
憑欄瑣記

標籤: 中國文化五四運動古文觀止文言文灼見原創灼見獨家腹有詩書
「腹有詩書」比賽能獨具慧眼,舉輕若重,從高小學生入手,讓其受古典文學與歷史的洗禮與薰陶,實在是功德無量之善舉。(灼見名家圖片)
「腹有詩書」比賽能獨具慧眼,舉輕若重,從高小學生入手,讓其受古典文學與歷史的洗禮與薰陶,實在是功德無量之善舉。(灼見名家圖片)
0
SHARES
762
VIEWS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今年2月,第一屆「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拉開序幕,參賽者須熟讀諸多經典古文,其中包括近代學者王國維的《人間詞話》。如果將文中膾炙人口的人生三境界論,用來形容該次比賽的參與者(學生、老師和家長)的心路歷程,倒也頗為合適。

自去(2020)年12月,校方便開始選拔學生,最終挑選出10名參賽者(3名正選、4名智囊團及3名後備),然後便是一連數個月的密集訓練、溫習和多次的淘汰比賽。從起初的54間學校,一直淘汰至最終三強,並選出冠、亞、季軍,整個過程共歷時半年。女兒有幸成為正選隊員,並最終與隊友勇奪亞軍,作為一路陪伴在側的家長,實在是感觸良多。

女兒(左)有幸成為正選隊員,並最終與隊友勇奪亞軍,作為一路陪伴在側的家長,實在是感觸良多。(施林海攝)

高山仰止  望洋興嘆

該次比賽範圍橫跨三本《中華經典導讀》和《三字經》,外加課外中國語文常識。筆者翻開目錄,定睛一看,真是高山仰止,望洋興嘆,確有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之感。筆者當時心想,這些都是屬於本港中學、甚至高中中國歷史和文學的課程,在如此短期之内,能把任何一冊讀完、讀好,已殊不容易。大概是出於相同的考慮,學校老師們為了讓學生能在短時間内熟讀内容,故把10位同學分成了三組,每組分別溫習上、中或下冊。

女兒分得的是中冊,但其實《中華經典導讀》上、中和下冊裏的部分内容,她自小都欣賞和背誦過,所以當她溫習完中冊後,很快她便忍不住去啃其他兩冊。

「腹有詩書」第一屆比賽運用了教育大學施仲謀教授於2010年出版的《中華經典導讀》。(香港教育大學圖片)

看着女兒每天抱着書本唸唸有詞,孜孜不倦,「衣帶漸寬終不悔,為『書』消得人憔悴」,作為家長雖然有點擔心她會吃不消,卻也義無反顧的陪伴着她,勇往直前。

總決賽終於圓滿結束,每位同學經歷了該次比賽的洗禮,全體同學的中國文化修養和能力都大為提升,真的踏上了「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光明大道。作為中國文化愛好者,陪伴女兒走過這半年的學習之路,着實令筆者感受甚深。在此,且將自己的一些感受與思考,記錄下來,抛磚引玉,也權作自己一個有意義的人生記錄。

古文教育  激發潛力

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筆者從女兒小學一年級始教其古文,無論是誦讀詩詞還是閲讀古文,基本上都是依循這種傳統思路。由於從小做起,孩子學習古文時不太吃力。一些描寫性的文章,如《醉翁亭記》和《水調歌頭》等,相對容易上手;但是面對一些哲學性或説理性較強的經典古文,例如《勸學》、《大學》和《老子》等,就很容易裹步不前。由於沒有任何激勵機制,作為家長的,很容易便會給自己一個理由:「這些根本不適合女兒的程度,不教也罷。」許多很有意義的詩詞與古文,便就此束之高閣。

可是在準備這次比賽的過程裏,筆者發現,原來小孩子的潛力遠超想像。由於正選名額只有3個,在層層遴選的良性競爭下,加上學校老師們的循循指導,女兒每天都用心鑽研,努力誦讀,並就一些艱澀的内容主動向我詢問和做筆記。以前看似艱難的文章,例如《詩大序》或荀子的《勸學》,有了深入的了解後,在背誦方面便如魚得水。

那些以前令人裹足不前的,現在她已能融會貫通,倒背如流,這完全超出了筆者的想像。半年下來,女兒不但精讀了自己所負責的中冊,也啃熟了上、下冊。過程雖然不易,但每天都看到她的進步,猶如倒吃甘蔗,漸入佳境。從她每天所發問的層次和深度的變化,可看出她對古文的體驗感受確是更上一層樓。

由此看來,在小學階段進行古文教育與薰陶,的確是一個相當好的時機。只要學生具備有一定的中文水平,再加上學校或者舉辦機構的獎勵或遊戲機制,必然對學習中國文化與古文有事半功倍之效。

最終掄元的英華小學,其主將為兩名小四生和一名小五生,完全無礙他們回答問題時的速度與氣勢。(黃文傑攝)

任何學子  皆可有成

這次參加比賽之54所學校,除了有不少傳統名校,也有很多名不經傳的小學。觀其比賽進程,傳統名校並無特別優勢,而一些非傳統學校之突出表現,更是令人讚嘆。由此可見,這些看似艱澀的中國文化典籍,並非理所當然的只能由中學生,甚至大學生才能理解和學習。對於高小的學生,只要對中國文化有興趣,再加以教導與鼓勵,他們便能夠看懂、讀懂,以及了解這些文章。

這次參賽的同學,都是小四、小五和小六生,而最終掄元的英華小學,其主將為兩名小四生和一名小五生。這並不妨礙他們回答問題時的速度和氣勢,只有熟讀原文,且具備上佳的理解能力,才能達到如斯效果。

故此,在小學階段學習古文確實可行,問題並不在於能不能,而是如何去引起他們的興趣,如何去教。如果家長總是將古文學習定位為深奥難懂、詰屈聱牙,會令小朋友望而生畏的洪水猛獸,那最終只會把小朋友學習中文的黃金時間白白浪費。小學生空餘時間多,吸收能力強,如果能有效把握好這幾年,便能為孩子們營造美好的文化薰陶,為日後的中國歷史與文化學習,打下更好的基礎。

誤解古文  兩大迷思

要學好一種語文,大環境的影響也相當重要。筆者屬於70後,這個年齡層的人,均生長在一面倒重視英文的年代。無論是讀書或工作,英文比中文重要得多,能說出一口漂亮洋文,立馬鍍金,是高等華人的象徵。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中國國勢日漸壯大,中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成為西方世界趨之若鶩的語言,與英語和西班牙語,並列世界三大常用語言。學習中文熱潮席捲全球,方興未艾,此時正是香港學生學好中文的黃金時機。

但是,眾所周知,本港中文教育課程設計先天不足,後天仍需努力。正如比賽主辦方所說,「中學文憑試中文課程剛推出時廢除傳統範文,用西方的語文運用的方式教學,幾年下來,未見其利,學生的傳統文化營養不足,對經典的認識貧乏。」

如此課程設計和教育方法,令莘莘學子學習文言文時,帶來了很多不必要的障礙,事倍功半,更享受不到學習中文的樂趣。中文變成了「死亡之科」,這時候如果能在小學階段善用範文,打好中文基礎,及早培養小學生對中國歷史及文化的興趣,相信必能為香港的中文教育帶來新氣象。

文言文是古代社會的文字,於現今社會的日用價值不高?(文灼峰攝)

在這方面,小學的中文老師固然是任重而道遠,但更重要的,是我們這些家長的心態需要端正。香港家長為孩子鞠躬盡瘁,全力付出,皆是有目共睹。在學業上,為了孩子更是巨細無遺,無處不到。可是在學習中文上,不少家長因為存在諸般觀念誤區,導致學童在學習中文之途事倍功半,甚為可惜。

誤區一:英文比中文更加重要。此類思維雖然隨着中國國力日益強盛而有所改變,但崇西抑中的基因始終非短期内可以改變,長期以來,形成了獨重英文的風氣和習慣。如此一來,弊端甚多,其中一個最致命的結果便是熟悉或崇尚英文的學童,常常用上了所謂的雙語學習法來學習中文,在理解中文時常常「中英對照」,以英文之詞彙及語法作為權威參照,來學習和書寫中文,忽略了中文既有之特色,結果就是港式中文和歐化文章的泛濫。

誤區二:將文言文狹義地歸類於純文學的範疇。文言文是古代社會的文字,於現今社會的日用價值不高,故此不少家長認為學生學習古文,充其量只是為了應付考試。那些詩詞歌賦和古文,不過是陽春白雪,風花雪月的文人雅興而已。既然如此,毫不實用,學來何用?如此思路,學習文言文肯定貌合神離,學童大呼難學之際,結果就是惡性循環,加深既有的錯誤觀念。

五四運動  曲解文言

但文言文真是毫無實用價值嗎?最簡單的反證就是,如此脫離實際的語言,怎可能沿用3000年,經歷了中國83個朝代,更影響了諸如日本、韓國和越南等亞洲國家的文字?

根據歷史研究,文言文的本來面目與實用價值被曲解和貶低,原因眾多。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自五四運動以來,現代中國人深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將西方文學的概念,套用在文言文頭上,並將之對等,導致張冠李戴,類比錯誤。

要知道現代西方文學的文體大致可分為四類,即散文、詩、小説及戲劇,尤其以後三者為重。這些文學作品的確不大具有實用價值,乃為文學而文學,為美而美,虛多於實,但是中國古代文學卻絕對不能與之劃上等號。

簡單來說,中國古代文學包含了現代西方定義下的文學,但其内容卻遠遠不止於此。在實用方面,春秋時候,孔子已經提出「不學詩,無以言」。當時的詩是一種上流貴族和社會官僚階層彼此溝通的工具,體現出官員或貴族的性格,才情與見識,是統治階級和特權階級的溝通方法。

之後的數千年,從選拔人才,到整個國家的統治、管理和運作,均由文言文作為唯一的中介。文人入仕,是以其所書寫的能力為唯一途徑;成為官員,書寫奏章更需要以精要的文字和恰當的引經據典來增強其表達能力。寫得一手好文章,是溝通藝術的精華,和揭示其才華與識見的最佳媒介。

説回本次比賽,其中指定考核範圍所用的參考書目,引用了頗多《古文觀止》的文章,例如《曹劌論戰》、《唐椎說信陵君》等。筆者且以《古文觀止》這本書作為例子,看看其内容是否脫離實際,毫無現實意義?

自五四運動以來,現代中國人深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將西方文學的概念,套用在文言文頭上。(杜克大學甘博照片集藏,翻攝自「動與醒──五四新文化運動」展覽)

政論寫情  融匯一書

《古文觀止》中,約五成文章屬於政論文言文,都是古代歷史長河中優選下來的佳作。例如賈誼的《過秦論》、《治安策》,顯示出其政治卓見和高瞻遠矚,屬於第一流的政論文章;李斯的《諫逐客書》,直接影響了秦始皇的人才政策,繼而才有一統天下的霸業;路溫舒的《尚德緩刑書》發表了重要的政治主張。

諸葛亮的《出師表》,反覆致意,可看出其為人臣者的忠貞與胸襟;范仲淹的《岳陽樓記》,立意高遠,情景交融,成為千秋從政者的楷模與表率;馬援的《戒兄子嚴敦書》,是長輩對子弟的循循規勸;司馬遷的《報任安書》,記述的是才智之士內心的不平;宗臣的《報劉一丈書》,則深刻諷刺了當時腐朽的社會風氣。這些文章實用性之強,影響之深遠,實在是不言而喻。

撇開這些政論文章,《古文觀止》中也收錄了好些篇描寫景物、寄情於景的一流文章,絕對是描寫文中的最佳典範。例如柳宗元的《鈷鉧潭西小丘記》,寄託着自己被放逐蠻荒的悲思,把山水遊記與抒情散文結合起來,含義深遠;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句句是記亭,又句句是抒發作者「與民同樂」的政治主張和記敍自己的政績;王安石的《遊褒禪山記》,因小見大,結構嚴謹,從遊洞引申出一篇研究學問、創造事業的大道理。

黃坤堯編撰的《 新視野中華經典文庫──古文觀止》。(中華書局圖片)

言簡意賅  受用無窮

這些文章,放諸現今社會,也是鏗鏘有力,見識高遠的典範文體,涉及社會及文化的各個方面。自五四運動至今,中國的政經領袖在發表演講或重要文章時,每每會引用古文。這是因為短短的一句古文,言簡意賅,提綱挈領,背後蘊含是多少的歷史背景、涵義和哲理,相比起白話文,文言文能更精確的表達政治、經濟、社會政策的理念。

其實《古文觀止》這部書,嚴格來説,還未能躋身中華經典的殿堂,其最初不過是清代兩位鄉村教師為了向兒童講授古文所整合的講義,後來才編輯成書。這只是中國文言文經典的一小部分而已,但已經令我們擊節讚嘆,受用無窮。

所以說,中國傳統文化對於「文」的觀念與現代的「文學」概念,中間的區別相當巨大。從將「文」退化或簡約到「文學」的思路過程中,我們不斷把那些應用性、實用性的東西,都排除在外,所以才有了將古文視為並無現實作用的觀念。這些觀念必然會影響學子學習古文的動力以及方向。如此一來,在他們學習古文的路上,必然會徒增荊棘。

香港在在文化積累與沉澱上,基於種種歷史及社會因素,未能與經濟成就並駕齊驅。(Unsplash)

不諳傳統  思想則殆

寫此文章之際,女兒的小學生涯快將完結。如果時光能夠倒流,《腹有詩書》比賽早幾年舉辦,我等必然獲益更多。 《三字經》最後的一句是「人遺子,金滿籯;我教子,惟一經。」作為望子成龍的父母,固然需要關心孩子將來的前途與就業,以及所學的知識能帶來多少「實用價值」。

但與此同時,能否引導孩子們在自身的文化土壤與寶庫中,尋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新天地,也是同等重要。況且,這片文化天地,其實與「揾食」毫不衝突,是可以並行不悖,互相裨益的。試想一個具備清晰價值觀,且有文化修養、出口成文、落筆成章、待人接物皆分寸得宜的人,在哪一個行業不會脫穎而出,出類拔萃呢?

香港本是國際大都會,得天獨厚,擁有天時地利之便,在經濟上成就驕人。但在文化積累與沉澱上,基於種種歷史及社會因素,未能與經濟成就並駕齊驅。流風所及,香港人逐漸形成了一種如盧荻教授所言,「從個人看香港,從香港看世界」的獨特世界觀。其特色之一就是脫離了歷史背景與根底,甚至無視自身文化的基礎來進行思考與論辯。

可是,倘若我們對自身文化與傳統只是一知半解,又如何進行有系統的反思和有意義的批判呢?在此價值觀紊亂,資訊氾濫,世界大勢瞬間劇變的大時代裏,如何教會我們的下一代建立正確的文化認同和身份座標,實乃當前香港的頭等大事。

作為中國人,從中國文化中尋找自我認同與歸宿,是自然不過的事。誠如何文匯教授所言,每一個國家的國民都該如此,在學習自身文化的基礎上,進而了解和學習世界歷史文化,才能形成真正屬於自己的世界觀。

「腹有詩書」比賽能獨具慧眼,舉輕若重,從高小學生入手,讓其受古典文學與歷史的洗禮與薰陶,實在是功德無量之善舉。假以時日,必然可以形成國學風氣,讓更多莘莘學子踏進中國傳統文化的康莊大道,形成共同的知識基礎,文化教養和談吐方式,從而變化氣質,豐富見識,氣定神閒地面對世界的新挑戰。

更多精采文章

  • 腹有詩書氣自華腹有詩書氣自華
  • 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揭幕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揭幕
  • 胡適推廣文化居功至偉胡適推廣文化居功至偉
  • 「腹有詩書」第二回合比賽 拔萃女小學及聖公會聖彼得小學晉級準決賽「腹有詩書」第二回合比賽 拔萃女小學及聖公會聖彼得小學晉級準決賽
  • 「腹有詩書」第二回合首日比賽  教大賽馬會小學及啟基學校晉級準決賽「腹有詩書」第二回合首日比賽 教大賽馬會小學及啟基學校晉級準決賽

6+
  • 香港初等教育研究學會成立25周年記
  • 玩就是最好的情緒良藥
  • 真的要想「小學半日制」?
  • 看看Google的請人準則
  • 孩子開學了

施林海

香港註冊中醫師,從事中醫藥行業,師從歐陽衛權教授和李賽美教授,近年參與李賽美教授主編之《名師經方講錄》系列叢書,擔任副主編。平素醉心攝影、盆景、奇石及舊物收藏,篤信文化和藝術能夠豐富人生。 聯繫電郵:manuscriptsze2021@gmail.com
View all posts
標籤: 中國文化五四運動古文觀止文言文灼見原創灼見獨家腹有詩書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8月2日晚,佩洛西抵達台北松山機場。(佩洛西Facebook圖片)
今天與時光隧道

圍而不戰困台島 懲罰佩洛西訪台

作者: 丁望
2022-08-12
白皮書指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解決台灣問題的基本方針。(Shutterstock)
國際觀

國台辦發表台灣問題白皮書   重申一國兩制 和平統一仍是首選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2-08-11
陳家亮教授(左)與中大醫科六年級生沈思彤(右)、 鄧童(中)一同分享新作。
2022書展檢閱

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感謝失敗經驗,讓我擁有成功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2-08-11
8月4日起,解放軍東部戰區在台灣島周邊海空域進行重要軍事演訓行動。(亞新社)
大中華視野

佩洛西訪問台灣後,兩岸關係的風險評估

作者: 盧兆興
2022-08-10
政府公布最新「3+4」的檢疫安排。(李家超Facebook圖片)
灼見報道

周五起實施「3+4」檢疫安排 李家超:精準抗疫不躺平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2-08-08

影片

  • 雷鼎鳴:美國如何塑造中國是挑釁者角色?佩洛西訪台中了疑兵之計?解放軍可隨時封鎖台灣
  • 霍詠強:中國軍演五大軍種亮劍如何震驚世界?中美軍事信任機制遭破壞將有什麼後果?
  • 許永權X李偉民:香港有多少洗黑錢的方法?風險無處不在 小市民如何自保?
  • 曾鈺成:講科學、講規劃,郊野公園界線怎麼不能重劃?
  • 嶺南中醫世家羅頌慧博士:傳統名藥六味地黃丸怎樣改善腎虛、失眠、眼疾、糖尿病?
  • 雷鼎鳴:外匯基金為什麼虧損嚴重?大量儲備如何改善居住環境 藏富於民?
  • 曾鈺成:粉嶺高球場部分土地發展 政府已宣布決定 反對者未罷休 計劃仍有變數?
  • 黃錦輝教授:明知山有虎 為何偏向虎山行?佩洛西訪台有何盤算?
  • 霍詠強:佩洛西為何敢冒解放軍攔截風險訪台?美國軍方動作頻頻壓迫中國
  • 朱劍虹:種好蘭花的竅門 如何處理好通風、灑水、溫度及遮光?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腹有詩書」準決賽及復活賽完成  啟基學校、英華小學、拔萃女小學及聖彼得小學晉級總決賽「腹有詩書」準決賽及復活賽完成 啟基學校、英華小學、拔萃女小學及聖彼得小學晉級總決賽 本社編輯部
  • 傷不了人反自傷傷不了人反自傷 劉銳紹
  • 內地印製新一代國民身份證:年輕人教育和文化的改進內地印製新一代國民身份證:年輕人教育和文化的改進 李偉民
  • 看內地經濟 不看美國加息看內地經濟 不看美國加息 陳景祥
  • 浮生若夢浮生若夢 常霖法師
  • 術數看佩洛西竄台後的變化術數看佩洛西竄台後的變化 文相濡
  • 嶺南中醫世家羅頌慧博士:傳統名藥六味地黃丸怎樣改善腎虛、失眠、眼疾、糖尿病?嶺南中醫世家羅頌慧博士:傳統名藥六味地黃丸怎樣改善腎虛、失眠、眼疾、糖尿病? 本社編輯部
  • 誰是佩洛西訪台的大輸家?誰是佩洛西訪台的大輸家? 馮應標
  • 盲扭精神盲扭精神 陳家偉
  • 舞台禁忌舞台禁忌 蔣匡文
  • 歐洲制裁俄羅斯  輪輪皆漏氣歐洲制裁俄羅斯 輪輪皆漏氣 張建雄
  • 除越過台島,中國導彈飛向有何特別?中國反制後,為何歐美反應較預期少?除越過台島,中國導彈飛向有何特別?中國反制後,為何歐美反應較預期少? 霍詠強
  • 由隋文帝平陳  看佩洛西竄台破局由隋文帝平陳 看佩洛西竄台破局 張建雄
  • 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感謝失敗經驗,讓我擁有成功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感謝失敗經驗,讓我擁有成功 本社編輯部
  • 米和米漿米和米漿 林綸詩
  • 因緣生:祭淨公導師因緣生:祭淨公導師 編輯精選
  • 大學三寶飯大學三寶飯 李志強
  • 問世間情是何物問世間情是何物 楊興安
  • 馮以浤的象棋人生馮以浤的象棋人生 張灼祥
  • 小畫家是這樣鍊成的──王翊瞳及她的畫作小畫家是這樣鍊成的──王翊瞳及她的畫作 嚴吳嬋霞

推薦作家

  • 盧兆興
  • 黃冬柏
  • 艾雲豪
  • 廖書蘭
  • 邵志堯
  • 孫明揚
  • 張灼祥
  • 陳妙霞
  • 張建雄
  • 梁賀琪
  • 鄧兆鴻
  • 胡孟青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contact@master-insight.com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