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文學巨擘齊邦媛教授在3月28日凌晨辭世,享嵩壽101歲,留下25萬字的史詩鉅著《巨流河》(天下文化出版),為全球華人留下一部民國近代史。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在3月8日出版的套書《打造台灣軟實力之島》中,即點出齊邦媛教授於半世紀前,將經濟學大師海耶克教授(Friedrich Hayek)演講中的「Open Society」,口譯為「開放社會」,送給台灣聽眾石破天驚的新思路,影響歷久彌新。以下文章,摘錄自《開放:突破台灣格局》一書。
台灣於1965年接觸到了「Open Society」這個新名詞,20世紀下半葉,改變世界政經版圖的一個重要觀念,就是「開放社會」。
齊邦媛教授半世紀前,在台中口譯出「Open Society」這個名詞。這是經濟學大師海耶克教授(Friedrich Hayek)在演講中送給台灣聽眾一個石破天驚的新思路,其影響歷久彌新。
齊教授在名著《巨流河》中追憶這段經歷:1965年10月受命擔任口譯,「海耶克教授沒有給我講稿,他英文帶有德國腔,不容易聽懂」,心裏有些忐忑不安,演講中我第一次聽到“Closed Society”和“Open Society”這兩個詞,當場就譯成「封閉的社會」與「開放的社會」。「後來大家繼續這麼用,這給我很大的鼓勵。」在場的施建生教授很稱讚這個譯法。
在以後的半世紀,「開放」(openness)及「開放社會」變成了「落後地區」要變成「開發國家」最重要的一個啟蒙觀念,也是一個最有效的發展策略。
美國因為擁有全球最開放社會,它變成了最有競爭力的社會;中國大陸因為推動「開放」,才有可能在30年間和平崛起,把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變成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原刊於遠見華人精英論壇,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