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政局 千年帝制探興衰 百歲民國問短長

千年帝制探興衰 百歲民國問短長

再過幾天,中國共產黨十八屆四中全會就要宣布「依法治國」。這個表述雖然和「法治國家」尚差一大截,還是停留在「法制」階段而達不到「法治」境界,但依然是一大進步,是告別軍政、訓政,邁向憲政的第一步,可喜可賀。
2047年,「一國兩制」要告終。屆時香港是怎樣的境界?恐怕要看中國內地的發展,要看人民共和國給民國年代寫個什麼樣的「大數據歷史」。

黃賢 作者: 黃賢
2014-10-20
品味歷史

標籤: 中國歷史帝制朝代興衰民國近代史
千年帝制探興衰 百歲民國問短長

千年帝制探興衰 百歲民國問短長

千年帝制探興衰 百歲民國問短長
0
SHARES
1k
VIEWS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再過幾天,中國共產黨十八屆四中全會就要宣布「依法治國」。這個表述雖然和「法治國家」尚差一大截,還是停留在「法制」階段而達不到「法治」境界,但依然是一大進步,是告別軍政、訓政,邁向憲政的第一步,可喜可賀。
2012見證由秦始皇開啟的帝制被推翻101年,我寫了一篇歷史異文道賀(原載《信報財經月刊》2012.4),蓋因兩千年帝制的34個朝代,長時期都是世界第一強國,不可一世,然而都灰飛煙滅,被歷史湮沒。其原因可簡單概括為:沒有建立以民為主的法治制度,所以無論多強,都無法避免貪污腐化、天災人禍、宦官弄權的厄運,或許還因爲恃其富強,加速滅亡。
讀史不容易,五官眼耳口鼻手都要用上:要看透字裏行間,要聽懂弦外之音,要嗅出書香銅臭,甚至要拍案驚奇,破口大罵。
讀近代史更不容易。幾十年來,來來去去翻炒外國陰謀論(古已有之)、愛國論(同樣恒古),結果是打着「唱紅」、「維穩」的集團差點成功搞政變,政權保得住是靠大貪官打小貪官一巴掌,還要靠美國。真難為五官。
古人不善讀史,所以一再復古。但願今人讀史而鑑之,免被後人恥笑復古。特奉上舊文一篇,和讀者身心品味共勉。
2047年,「一國兩制」要告終。屆時香港是怎樣的境界?恐怕要看中國內地的發展,要看人民共和國給民國年代寫個什麼樣的「大數據歷史」。
寫「大」歷史的黃仁宇認為:「中國的革命,好像一個長隧道,須要101年才可以通過。」(註1)為什麼棄整求奇,是101年而不是100年?黃氏認為歷史要「大」,起碼要超過百歲人生,「三五百年才能攝入大歷史的輪廓」。我的看法較世故:百年慶典,多不忠於史實,特別在文明古國。試看兩岸紀念辛亥百年,一邊一史,各自表述,各取所需,不盡不實,所以要等到熱鬧翌年才能恢復平靜,客觀評價。
怎樣才能客觀評價歷史,特別在文明古國?有說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遜訪華,茶餘飯後和周恩來總理散步,問到對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看法。周恩來的回答是:「要下定論,為時過早。」這是奇數,因為文明古國,特別是曾經捱過打的古國,對自己的歷史,容易過早下定論,而且往往是錯的定論。當然,有些傳統定論是對的:中學課本寫每一個朝代的滅亡,免不了都籠統提到「荒淫無道、外戚干政、天災人禍、宦官弄權」。但僅此而已,周而復始,又何以以古為鏡?(註2)
為了避免主觀性太強,影響真實性,本文另闢阡陌,以秦始皇統一六國(西元前221年)至清宣統遜位(1912)的2132年的帝制年代作為整體,讓歷史數據自身娓娓釋出真諦,上喻千年帝制,下儆百歲民國,方法可稱為「大數據歷史」。(註3)
圖一是從夏朝到清朝38個朝代的壽命時序表。X-軸按時序排列,軸中標出不同朝代及其建國年份。Y-軸則是各朝的壽命。圖中還標出若干從秦朝到清朝的技術分析線,如平均壽命及標準差等。各朝代又以顏色、圖案表示當時國家是統一抑或分裂、由漢族抑或其他族群統治。
這是最宏觀的數據。可以看出,帝制之前的夏商周各朝較長壽,而後期的國運,在一段穩定時期後,必定陷入不堪,由一系列的短命朝代走馬燈式上台、謝幕。
兩千年帝制年代的原始數據,或許會顛覆國人的幾種歷史迷思或潛意識。或曰:國祚永延;錯!各朝代的平均壽命才93年。或曰:中國是個統一國家,分裂是短暫的;錯!中國一旦分裂,延續的時期,比各朝代的平均壽命還長。或曰:中國是由主體族群(漢族)統治的;錯!中原關中地帶近半時間是由非漢族統治的。或曰:國力強盛、建設輝煌的政權才能長治久安;錯!恰恰相反,其國祚極短;而一般認為最弱的朝代,壽命最長。
兩千年帝制的歷史有何啟示?統治集團起碼要好好解決長短、分合、族群和向背四個問題,否則在歷史長河裏會沒有統計意義。且讓數據一一道來。

論長短,所謂:「國祚永延」 

圖二是34個朝代的壽命分布圖,分三個斷層。平均壽命是93年,中位數是53年,標準差是88年。儘管把東西兩漢、南北兩宋合併,平均壽命也只延長6年至99年,中位數則降到50年。
兩千年的歷史,怎樣解釋這50/100年現象?各朝自有各朝的精彩,但宏觀而言,可以簡單理解為民心向背。任何朝代能成立,不管是通過篡位、起義還是受禪,都有其歷史必然因素。
若被認為是非正當登基的,第一代子民懾於淫威,不敢反抗,但多行不義必自斃,不到第二代已眾叛親離,50上下而終。這是眾多暴君的收場,佔總數泰半。

若被認為是正當立國的,除非後繼者有特別建樹,否則也難過百年大限。可以較形像地解讀為第一代子民感恩戴德五體投地,第二代尚願意跪拜,第三代勉強深鞠躬,第四代無奈點頭,第五代則難免瞋目逐之矣。
若後繼者有所作為,能認清前朝的流弊,銳意改革,採取補救措施,則國壽有可能延長到以世紀計算。典型的是漢代文景之治(輕徭薄賦,扭轉秦朝的苛政)、唐代貞觀之治(整頓制度,排除前朝士族竊國之弊)。東西漢、唐、南北宋、明六朝平均壽命是218年(合併為四朝則是327年)。
儘管如此,因為沒有建立以民為主的法治制度,無論怎樣勵政中興,也免不了始於禮義廉恥、仁義道德,終於專橫跋扈、貪污腐化,「言同堯舜,跡如桀紂」(註4),最後均如中學課本所言:天災人禍、宦官弄權,依次退出歷史舞台。
下文預告:論分合、論族群、論向背
註1:黃仁宇:〈《萬歷十五年》和我的「大」歷史觀〉。他也寫了一本《中國大歷史》。
註2:唐太宗悼開國名相魏語。後晉·劉向《舊唐書》卷七十一·列傳第二十一。
註3:選用歷史資料,難免要取捨剪裁。這裏用的是主流史書的資料,以《二十四史》和《清史稿》為基礎。最後選定34朝。
古代各朝的疆域,不同時期可大可小,打到哪裏算哪裏,唯有選用當時較穩定的區域,以確定該時期是統一還是分裂。元朝直接統治過的區域,包括波蘭、伊朗、印度,藩國延至馬六甲,都不算。
各朝代的起訖,以立國計算,故元朝的97年是以世祖忽必烈至元七年(1271)定國號為大元至惠宗至正二十七年(1368)被逐計算,並不包括此前成吉思汗大蒙古國年代,也不包括明朝一統後還以北元國號延續的34年。
很多地方政權(國)不予考慮,如吐谷渾(375年)、大理國(300多年)、夜郎國。曇花一現的王莽新朝、武后周朝亦略。
朝代的訂定,也要判斷。東西漢、南北宋,各以兩個朝代計算,但略去新朝。三國、南北朝、五代分列;十六國、十國合併為一。
按以上原則選定的資料,難免招惹異議。如何精確增損、揉搓數據,是斷代史等等的範疇,對大數據歷史的結論影響不大。
註4:宋·洪邁《容齋續筆》卷五。

更多精采文章

  • 論分合、論族群、論向背論分合、論族群、論向背
  • 生死有數——香港的歷史軌跡生死有數——香港的歷史軌跡
  • 林煥光:趣談中港近代史,由太平天國開始林煥光:趣談中港近代史,由太平天國開始
  • 「史」與未來「史」與未來
  • 回首叫,雲飛風起──緬懷清末民初抗戰的讀書人回首叫,雲飛風起──緬懷清末民初抗戰的讀書人

0

黃賢

生於香港,畢業於拔萃男書院及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獲法律博士學位,曾在美國最大的國際事務法律事務所工作。1978應邀回國,在北大(77、78級法律系)和外經貿大學(1979碩士班)講授國際經濟法、公司法、兼任中信和多個中央部委法律顧問,也參與多項立法工作。曾擔任北京吉普車、訊達電梯、平朔煤礦等等眾多涉外談判的法律顧問。主持翻譯《美國標準公司法》。1982因間諜罪坐繫秦城;1989秋,罪名推翻。1992返港,今在兩岸三地從事策略顧問工作。黃氏自1970起即參加保衛釣魚台運動。
View all posts
標籤: 中國歷史帝制朝代興衰民國近代史

編輯精選

「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10日(周六)日假饒宗頤文化館舉行初賽最後一日賽事。
腹有詩書

「腹有詩書」最後一日初賽圓滿結束,梨木樹天主教小學、英華小學、拔萃男書院附屬小學及閩僑小學出線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4-10
自發生疫情以來,巴西大約有33萬3000人死亡,1300萬宗感染病例和1100萬康復病例。2021年4月初,巴西許多城市的醫療系統據報已瀕臨崩潰。(Shutterstock)
大中華視野

巴西應向東亞學習 遏制新冠病毒蔓延

作者: 盧兆興
2021-04-09
律政司司長鄭若驊表示,她將研究規管投白票的行為,但如何規管呢?(灼見名家製圖)
褚簡寧專欄

審查參選人資格抑或獵巫?

作者: 褚簡寧
2021-04-08
每個國家的所謂民主制度都有其弱點,沒有一個民主制度是十全十美的。(灼見名家製圖)
巾幗經綸

好文分享:什麼是民主?

作者: 葉劉淑儀
2021-04-07
自由和法治,是香港成為國際文明大都市的根基;司法的獨立,則是實現法治不可或缺的元素。(Shutterstock)
今天與時光隧道

如無司法獨立 香港文明衰退

作者: 丁望
2021-04-02

影片

  • 曾鈺成:第七屆立法會選舉今年9月不可能進行 或應再延遲一年
  • 施永青:為政治理念移民外國註定失望 人離鄉賤將無法影響中港政局
  • 羅乃萱:新世代少挫折 不堪一擊 父母正向引導 關愛同行
  • 術數名家文相濡:五個玄機推測拜登今年有血光之災? 美國金融大動盪有分裂之象
  • 嚴浩:防新冠肺炎主動出擊 油拔法有效消除病毒
  • 曾鈺成:政改以往透過「循序漸進」已成絕路 以「愛國者治港」重新出發達至雙普選
  • 雷鼎鳴:拜登要扭轉特朗普對華政策錯誤合縱連橫、軍事力量、普世價值三招已經失效
  • 金耀基教授:中國快速崛起因擅於吸收西方文化 未來願景是建構現代文明強國
  • 譚耀宗:香港官員缺乏管治能力及政治判斷力 新形勢下需要什麼治港人才?
  • 施永青:靠反共與中央對着幹得票已成歷史 新選舉遊戲規則下政界如何自處?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中國究竟超越了什麼?中國究竟超越了什麼? 張建雄
  • 反制西方「三絕招」的辦法反制西方「三絕招」的辦法 張建雄
  • 好文分享:什麼是民主?好文分享:什麼是民主? 葉劉淑儀
  • 早並不知有今日  才會如此定當初早並不知有今日 才會如此定當初 施永青
  • 價格與價值價格與價值 譚寶碩
  • 寂寥天地有知音:錢穆與錢鍾書寂寥天地有知音:錢穆與錢鍾書 管仲連
  • 送給老師最珍貴的禮物送給老師最珍貴的禮物 陳家偉
  • 審查參選人資格抑或獵巫?審查參選人資格抑或獵巫? 褚簡寧
  • 《書劍》的傳奇《書劍》的傳奇 陳家偉
  • 北京人說氛圍  再議土法煉鋼北京人說氛圍 再議土法煉鋼 丁望
  • 零議價反令業主傷心零議價反令業主傷心 湯文亮
  • 首版的一國兩制 是香港的最佳版本首版的一國兩制 是香港的最佳版本 施永青
  • 感恩?感恩? 陳家偉
  • 選舉制度是完善了?還是倒退了?選舉制度是完善了?還是倒退了? 施永青
  • 從會談互嗆看中美關係:拜登上任也回不去了  北京將反守為攻從會談互嗆看中美關係:拜登上任也回不去了 北京將反守為攻 朱雲漢
  • 核桃芝麻粉 勞心者常食核桃芝麻粉 勞心者常食 朱鶴亭
  • 《大學》一書的由來《大學》一書的由來 陳家偉
  • 世界閱讀日的反思世界閱讀日的反思 吳凱霖
  • 國弟之尊 無憾而終──段正淳國弟之尊 無憾而終──段正淳 楊興安
  • 新疆棉事件給予外企的啓示新疆棉事件給予外企的啓示 謝祖墀

推薦作家

  • 陳家偉
  • 海星
  • 洪蘭
  • 丁惠芳
  • 李文基
  • 靳杰強
  • 張玉峰
  • 楊興安
  • 許志榮
  • 胡孟青
  • 鄭楚雄
  • 黃錦輝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