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片:2017丁酉年是雞年。(Pixabay)
生肖輪轉,2017丁酉雞年又翩然而至,適禽流感之潛在感仍存,遂至雞犬不相聞問。
宋王應麟《三字經》:「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農民曆(黃曆)為何有雞年?又為何以地支之酉配雞?則是則難解之題。
先說天干地支。相傳黃帝史官大橈作甲子(《呂氏春秋·勿躬篇》),漢蔡邕〈月令章句〉:「大橈採五行(金、木、水、火、土)之情(屬性),占斗綱(星座)所建,於是,始作甲乙以名(稱)日(子),謂之幹(干,天干);作子丑以名月,謂之枝(支,地支)。幹(干)枝(支)相配,以成六旬〔六十甲子,十天干、十二地支的最小公倍數(LCM)〕」。六十甲子用以紀日(日曆),殷商之世已甚普遍。河南安陽市小屯村出土的甲骨文卜辭片中,已見「丁巳卜,又出日」,「庚申,月有食(蝕)」等卜辭。
以天干命名,是商朝權位者風氣,如遷殷之盤庚,中興的武丁,殘暴的的紂王就叫帝辛(見漢司馬遷《史記·卷三·殷本紀·第三》);而亡夏的夏桀,則叫履癸。有史家考證,自春秋時代魯隱公元年(西元722年)二月己巳日起,歷經東漢建武之後,迄今2,730多年來,在農民曆一直都以干支紀年、紀月、紀日和紀時,已成了重要的中華傳統文化。
再談一下十二生肖。十二地支支兼三用,除了與十天干相配以成六旬之外,又用以表示一日十二㒁時辰(大時,故昔稱時鐘為時辰鐘),再則又與十二生肖併上關係。就古籍而言,十二生肖之名,最早似初見於東漢王充《論衡》,如其〈卷廿四·譏日篇〉說:「子之禽一一鼠,卯之獸一一兔。」清梁章鉅《浪迹續談·十二屬》:「十二辰各有所屬,其説始於《論衡》,〈(卷十四)物勢篇〉言其十一,所缺惟龍,而〈(卷六十六)言毒篇〉有「辰為龍,巳為蛇」二語,合之今説,已無參差,而統謂之曰禽。(唐李延壽)《北史》:」(北周權臣、鮮卑人)宇文䕶母(閻姬)貽(致)䕶書曰:「昔在武川鎭生汝兄弟,大者屬鼠,次者屬兔,汝身屬蛇。」梁沈炯有〈十二屬詩〉,「屬」之稱當在此時。」東漢王充《論衡、卷十四、物勢篇》:「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馬也。子,鼠也。酉,雞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巳,蛇也。申,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