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區議會選舉已經落幕。這次選舉的結果帶出幾個重要的啟示:一,市民化選舉為公投,對林鄭投了反對票;二,選民用選票來懲罰建制派;三,和勇不分裂;四,大家無懼中共的壓力;五,香港啟蒙了國際社會。
一、實質性的反林鄭公投
在這次選舉中,市民自覺地把區議會選舉當成一次近似全港性的公投,對林鄭政府和整個建制派投下不信任票。這次選舉人數創下香港史上新高,共有2943842名登記選民投票,投票率高達71. 23%,其中反對林鄭政府的票數和支持她的票數分別是57. 44% 和41.32%,這個比例充分有力地說明市民對林鄭政府已經投下了不信任票。在非專制的政治環境下,林鄭和她的團隊無論如何都得鞠躬下台。這個選舉結果無法變成林鄭下台的壓力,是香港的不幸和無奈,誰叫我們回歸了一個專政體制?
選舉結果使林鄭和她的團隊經常使用的所謂「沉默大多數」支持政府的謊言徹底破產。既然投票率高達71%,則已經不再有所謂的「沉默大多數」這個群體了。
有趣的是,按照上述比例申算,反對林鄭的選民總數高達169萬。由此我們大概可以相信6‧9百萬人大遊行和6‧16接近200萬人大遊行的估算,應該不會偏離事實太遠。可笑經濟學教授雷鼎鳴說 6‧16僅有40萬人參與遊行的說法是如何脫離實際、違背事實。難怪市民有一句話:「人一藍,腦就殘」。唉!知識分子竟然可以如此不顧事實的,實在令人扼腕。
二、懲罰了盲撐林鄭的建制派
在這次選舉中,市民自覺地把區議會選舉當成懲罰建制派議員的一次良機。在過去一年的修例事件中,由建制派把持的香港18區的區議會主席聯名支持林鄭,捏造出一個虛假的「民意基礎」,使林鄭信以為真她的修例獲得基層民眾的支持。所以整個香港建制派是要為今次香港出現的災難負責任的。區議會是整個建制派機器中最基層的部分,也是每一個市民可以用一人一票的辦法發揮制衡力量的機構,所以市民都自覺地選擇以選票來懲罰建制派議員。
市民對建制派的懲罰是卓有成效的,他們導致建制派出現全域性、整體性的崩潰。儘管建制派的總票數(1206645票) 僅僅比上屆下跌13.3%,但他們的議席卻從上屆的327席急降到僅僅60席,降幅高達81%。相反,泛民主派的議席從上屆的124席大幅增加到389 席,增幅高達213%。更令他們輸得羞愧的,是很多被他們盤踞多年的地區都被泛民連根拔起,最典型的例子是佐敦南選區陳梓維對葉傲冬。前者完全沒有資源(連競選單張都是靠手寫),後者卻是民建聯元老級人物葉國謙的侄子(本土共產黨的紅二代),而且子承父業(其父葉國忠在該區盤踞了20多年),其本人也繼承父業在該區打滾了近10年。這樣的人竟然被一個藉藉無名的人擊敗,可見市民對建制派的厭惡是到了什麼程度。除了這個典型外,很多沒有地區工作經驗的泛民新人只要打着「五大訴求、缺一不可」的口號就把那些用蛇齋餅粽來打樁多年的建制派議員拉下馬。這說明市民在投票時主要看候選人是否盲撐林鄭而不介意他是否有地區工作經驗。這說明完全是個人心背向的問題。
三、市民與勇武派不割席
這次選舉是在警察和勇武派示威者的暴力都有急劇升級、雙方均出現情緒失控的狀況,而市民日常生活都受到干擾的環境下進行的。在選前,建制派(例如董建華)就號召大家「以選票止暴制亂」、「以選票向暴亂說不」等等。《文匯》、《大公》 以及一系列親中共報章更刊登全版廣告呼籲「以選票向暴亂說不」。選舉卻呈現恰恰相反的結果,民意並沒有逆轉,市民與勇武派並沒有割席。
為什麼市民會同情勇武派的暴力呢?因為大家都知道,暴力的第一源頭是林鄭月娥本人;第二源頭是整個建制派,他們是林鄭錯誤的幫兇,因為他們的盲撐使林鄭的錯誤無法得到有效的制衡;第三源頭是警察暴力,雖然他們是被林鄭擺上台,放在群眾與林鄭之間做磨心的犧牲品。市民看到,正是這三大亂源,導致部分示威者以相應失控的暴力來反抗政府,所以市民雖然不同意暴力,但都抱着同情、理解的心情來默默承受着由勇武派暴力造成的生活上的干擾。
此外,當200萬市民用和平、理性、非暴力的遊行表達對林鄭修例的不滿卻仍然無法制止林鄭的「制度暴力」(試圖強行立法)時,大家其實心理上都準備看到和理非活動會轉化為暴力抗爭活動。而事實上,勇武派的抗爭,的確有效地終結了「送中條例」,有效地驅使了美國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有效地把香港問題國際化,成為各國關注的重點。
基於以上原因,市民非但沒有出現當局期待的民意逆轉的局面,反而形成一股強大的浪潮,讓民意摧枯拉朽地擊敗建制派。
四、無懼中共壓力
這次選舉結果,說明儘管中共開足馬力來詆毀、污蔑、扭曲、污名化香港反送中運動,甚至不惜在深圳陳兵萬餘武警以圖恫嚇香港人,在這個「準軍事壓力」下進行的選舉,其結果居然與中共恫嚇政策所期待的結果完全相反。
可笑的是,根據美國《外交政策》雜誌資深編輯、記者詹姆斯‧帕爾默(James Palmer)11月25日撰文說,中共自信它掌控的黨派將贏得選舉,官媒甚至提前只準備獲勝通稿。選舉結果讓北京的新聞編輯室陷入驚慌失措、無所適從的一片混亂中,使官媒連續兩天都沒有刊登有關香港選舉的消息。帕爾默曾出任《環球時報》前外國編輯(2009-2016年),故熟悉該報的運作。所以可以這樣說,中共對香港人的恫嚇,沒有摧毀香港人抗爭的鬥志,卻摧毀了建制派自己的陣地。
五、啟蒙了國際社會
香港人這次以超大比數擊敗建制派,是近一年來「和、勇同行」、「兄弟爬山、各自努力」的綜合結果,反映香港市民團結一致不懼強權,努力捍衛自由、竭力爭取民主所取得的階段性勝利。這種努力感動了整個國際社會。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猶豫了幾天之後,在看到香港選舉的結果後馬上同意簽署《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繼美國之後,加拿大也表示考慮制定他們版本的「馬格尼茨基法案」(Magnitsky law),對此中共駐加拿大大使叢培武發出威脅:如果加拿大效仿美國針對香港的立法,將對加中關係造成「非常嚴重的損害」。
所謂得道多助,香港的鬥爭取得國際社會的支持,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香港的問題讓國際社會認識到,隨着中共銳實力與日俱增,香港今天的不幸很可能就是西方國家明天的遭遇(事實上中共鉗制香港思想自由的做法,已經不同程度地出現在西方國家 )。香港回歸22年的歷史,提供了一個近乎完美的「教科書式典型範例」用來說明一個本來崇尚自由法治的社會是可以怎樣被中共改造成為一個愈來愈走向專制獨裁的社會。「昨日西藏、今日香港、明日臺灣、後日西方國家」似乎成為一道魔咒威脅着整個國際社會。在中共銳實力的威脅下,香港與國際社會面臨同一個來自中共的威脅, 這使得他們格外同情及支持香港。
概括而言,香港這次區議會選舉的成果是:向林鄭說不、向建制派說不、向中共說不、並且啟蒙了整個國際社會。
原刊於眾新聞,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