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病毒肆虐全球,染病人數眾多或在短期內急增的國家,其居民或過客紛紛成為其他國家拒諸門外的對象。即使是確診人數相對少的香港,以及疫情基本受控的澳門,因為與病毒源頭的中國內地毗鄰,這兩地居民也被不少國家禁止入境,或者強制隔離。這個入境限制的目的是減少自己國民感染病毒的風險。雖然此舉表面看來是針對某些國家或地區,但實際上是按客觀情況(即疫情程度)採取的防範措施。本來這個顯然而見的道理毋須多作解釋,但在香港卻出現一些以歧視為名,扭曲事實的言行,值得提出來討論,以正視聽。
理據為本的抗疫原則 與歧視沒有關係
例子之一是在應否對內地實施全面封關的問題上,特首林鄭月娥堅決拒絕的理由是她認為此舉有歧視內地居民之嫌。其實新冠病毒在武漢爆發後,中央政府隨即採取果斷行動,全面封城,不讓武漢居民離開,而內地其他省市(以至後來的香港)也限制武漢以至湖北人入境。即使香港把限制範圍擴大至內地各省居民,這樣做也是完全符合林鄭強調的科學為證、理據為本的抗疫原則,與歧視扯不上任何關係。最近韓國確診個案急增,港府決定禁止從該國來的人士(港人除外)入境。按之前林鄭的邏輯,這是否構成選擇性歧視,抑或實情是政府以歧視為名,掩飾不對內地封關的政治考量?不過,我想指出,《人民日報》日前的社論強調,「外防輸入(病毒)」不是歧視!
例子之二是平機會批評某食店在抗疫期間不接待內地人為歧視。其實港人與內地人同一種族,即使言語可能不同,也不符合法律容許平機會規管的種族歧視。平機會應該是站在道德高地,替內地人抱不平。然而,平機會此舉昧於現實,近乎虛偽。現實是,內地來客帶有病毒的風險較本地人高,雖不是百分百的真理,卻是合乎常識的假設。有關食店不接待內地人不是心存歧視,而是出自對病毒的恐懼和一旦波及自己及食店時造成的傷害(例如個人感染或食店被逼停業)。
我相信,今天平機會成員或職員往外國旅行或公幹,會有機會遇到有食店因他們來自香港而拒絕提供服務。屆時他們恐怕投訴也沒人理會。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