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家見到特首每日都要開疫情記者招待會,一定會認為疫情已經失控,但每日有2、3萬人確診 ,200、300人死亡,想唔認失控都唔得,亦唔到特首唔親自掛帥,特首唔上陣,中央政府唯有派人落嚟執行職務。老實說,如果抗疫這場仗打唔贏,港人治港就唔好繼續,不如直接叫中央政府派官員治港。
特首對公務員過於仁慈
香港抗疫唔成功,特首太仁慈是其中一個原因。有人唔同意,局長參加生日派對被炒,咁都話佢唔仁慈?不少人話佢惡到死,其實,如果特首夠惡,就唔會有咁多公務員夠膽參加生日派對;而事實上特首愛公務員如子,疫苗推出超過一年,到現在仍然有千多名公務員未打疫苗,好似要到4月1日,特區才要求全體公務員打疫苗。
點解我會話好似,因為在抗疫以來,特區政府在有意無意之間沒有發出準確信息。我曾經問一位公務員,既然特區政府銳意推行疫苗接種計劃,點解唔清楚講明打了疫苗的確診率,死亡率比未打的低得多,政府到現在才講未打疫苗的死亡率比打了的高31倍,確診率仍然欠奉。
抗疫成功 卻賠上經濟
抗疫是一場戰爭,孫子話「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察的意思,即是了解,抗疫是與時並進,如果仍然用最初的方法應付疫情,就算成功都是失敗。在疫情開始至今,特區政府所用的方法都是一樣,就是WFH與禁晚上堂食,將全港市民困在家裏,的確可以令確診數字非常之低;但賠上了香港經濟,不少人失業,香港在世界上各項排名亦不斷下跌,甚至被除名,成功即是失敗。
WFH及禁晚上堂食是抗疫的原始方法,目的是等疫苗開發,當有了疫苗之後,抗疫方法是誘導或者強迫市民打疫苗;當疫苗接種率超過九成,群體免疫出現,便可以與病毒共存。現在還差些少時間,大約一個月後可以全面開放,通關的主動權不在香港人手裏,亦不能夠太急,影響國家抗疫政策。
快測代替強檢有前設
有人話,香港永遠唔使開關,因為中央政府要求動態清零,大家可能誤解動態清零是清零。其實,動態清零的意思是可以追溯源頭的確診,本來要做一次甚至多次全民檢測才可以動態清零;但現在有了快速測試,只是10元一盒,不少人每日早晚做一次,出了陽性上報政府,鍾意去隔離中心又得,在家自我隔離又得。
最初的時候,一定會有大量市民確診,但確診數字很快會急跌。快速測試可以代替全民檢測,但有一個要求,就是有足夠隔離中心。在接種率提升及有了快速測試之後,如果Delta出現率減至最低甚至消失,香港是可以與Omicron共存。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