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上月中跟隨立法會代表團到訪長三角,行程包括考察杭州市在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建設的最新發展。其實這次已是筆者在短短半年內第二次到訪杭州,分別是今次訪問獲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親自接待,並向代表團發表演說。
要發展智慧城市、智慧政府,除了研發及應用各種創新科技,能否有效收集、分折和善用「大數據」,藉此提升城市管理、政府效率、公共服務素質及發掘商機,至為關鍵。馬雲就以「金沙」來形容這些數據,香港資訊發達並可自由流通,連繫網絡廣闊,每日都有數以億萬計的「金沙」在流動,但港府如未能加以善用,任由這些珍貴的「金沙」白白流走,香港的智慧城市建設自然發展遲緩、事倍功半。
以「昨天的方法」處理今天的問題
馬雲又提到,香港擁有不少發展優勢,唯港府現時做的,似乎只集中於進一步鞏固這些固有優勢,而並非尋求創新及尋找新的優勢,傾向「保護過去」多於「發展未來」,依賴「昨天的方法」去處理「今天的問題」,這樣香港遲早會被其他城市追上,甚至淘汰。
早於代表團出發前舉行的立法會財委會特別會議上,筆者已就港府推動智慧城市發展進度緩慢作出批評。例如多功能智慧燈柱的建設,早於林鄭月娥擔任發展局局長時的「起動九龍東」計劃提出,轉眼間林鄭現已成為特首,五年任期亦過了接近兩年,本港第一條智慧燈柱仍未建成使用。而且這僅屬首階段的試驗計劃,要在全港大規模興建及應用智慧燈柱,很可能又要花上三五七年。
更令人失望的是,每當有人提出相關意見和批評,官員往往只會告訴大家他們要面對的種種問題,但鮮有提出如何克服這些困難和提升效率的辦法!
善用科技與數據 改善交通管理
反觀杭州市政府早於2017年已跟阿里巴巴合作,引入「城市大腦」的概念以改善交通管理,當中包括利用各種實時的人流及車流量資訊,令市內的交通燈柱可根據最新路面情況調節燈位信號,有效減少塞車、等車、等過馬路,以至消防車、救護車等緊急救援車輛的交通時間。
香港的公共交通工具實時到站資訊系統,若非支離破碎、不夠全面,便是仍在研究及實驗階段。早前重新推出諮詢的電子道路收費系統,前前後後更討論了超過30年。
相關計劃一拖再拖的原因之一是私隱問題,但當大多數市民都已擁有智能手機及自願啟用定位系統,不少人更無時無刻地「打卡」上載自己的相片、影片及衣食住行等個人資料,私隱問題是否真的無法處理呢?反過來說,若政府不推行有關建議,市民的私穩問題又是否不再存在呢?
杭州另一項令人印象深刻的智慧城市建設,是類似銀行自助櫃員機的「市民之家」,當地居民可在這些24小時運作的一站式自助服務廳,辦理大部分政府服務。反觀香港的不少政府服務,市民仍須在辦公時間親身前往有關部門申請處理,有時甚至是同一個部門位於不同分區的辦事處,也不能完全互聯互通,市民去錯地方就要再走一趟,費時失事。
派錢4000元做法貽笑大方
最新的經典例子是派錢4000元,申請人必須重新填寫所有個人資料,再經負責部門重頭開始審查核對,不能重用申請人過往曾遞交予稅局、社署等其他部門,並且已經過核實的資料。最令人貽笑大方的是,派錢4000元只接受郵寄交表,研製網上表格聲稱要花上18個月。不過,當有些部門將旗下電腦的「視窗7」提升為「視窗10」也需時兩年,有關速度以港府而言可能已不算太慢了!
除了收集及運用數據,港府在開放數據方面同樣進度緩慢。不同政策局、部門與公營機構,在日常運作中各自收集和產生了大量「金沙」,然而許多公共資訊若非遲遲未對外開放,便是以不能機讀的格式備存和展示,不利私營業界、海內外的創科研發者、以至政府自己加以整合分析和應用。
此外,現已在不少海外城市廣泛應用的「空間數據共享平台(CSDI)」,港府的目標是仍要等到2023年,即足足四年之後才開始推展。
香港仍有優勢 切忌墨守成規
正如馬雲所言,香港相對於許多內地城市仍然擁有一定優勢,其中香港政府與公務員隊伍的最大優點,就是公正、廉潔與透明,凡事都會做足諮詢和研究,依足法規及程序來辦事,這些都是重要和不應輕易摒棄的。
不過,對於日新月異的創新科技發展,面對全國以至全球競爭的智慧城市建設及創科人才爭奪戰,港府確實不能墨守成規,包括需要改變部分公務員不理實際情況是否恰當、凡事都只會按本子辦事的心態;加強他們在創意及創科應用的培訓;鼓勵和支持公務員多到海內外考察及與私營業界交流;投放人手和資源予相關專業部門推動研發工作,而非事無大小都委聘外間顧問,進行冗長及重複的研究;考慮增設高層次的「數據專員」及「大數據」發展委員會等,務求做到香港人的口頭禪──「唔好急,但要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