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上一份工作,陳詠新本想休息一段時間或退休。但獵頭公司打來的一通電話,使她在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下,改變了計劃。
香港會計師公會新任行政總裁兼註冊主任陳詠新說:「作為公會會員,很有興趣更深入了解會計這個專業的發展,所以參加了面試。我希望透過與持份者和不同人交流溝通,讓我得到更多啟發。我想看看自己能否換個角色。」
陳詠新於7月上任,她表示履新的頭三個月努力建立人際關係,為將來的重任打好基礎。「我希望通過面對面交流,了解大家對公會的期望,如何能做得更好。從不同場合與公會的工作夥伴、委員會成員和會員的溝通,我意識到會計業是充滿活力的行業。會計專業為社會作出很多貢獻,當然也面對不少的挑戰。我相信在很多方面我們能夠做得更好,希望帶領公會和廣大會員迎接挑戰、向前發展。」
公會於9月舉辦了數場會員論壇,是與會員溝通、討論公會如何加強服務及支援會員的重要平台。她回憶道:「我能夠直接聆聽到會員的意見,從中了解到我們要關注的地方。」公會根據會員提出的意見,制定具體目標,並會納入策略計劃中。陳詠新說:「會員就不同範疇提出建議,例如公眾對會計業的看法、提升會員福利和福祉,公會如何平衡監管及會員機構的角色等等,這些都有助公會制定未來的策略。」
會員論壇只是一個起點,陳詠新表示以聽取不同會員意見為目標。「透過論壇我只能聽到900人的意見,而公會有超過44000名會員,要一一接觸他們並不容易,我希望公會與不同群組的會員有更多聯繫。」
「加入公會前,我一直是商界專業會計師,我服務的機構有提供持續專業進修(CPD)課程,所以很少到公會,而與公會的互動,僅限於每年辦理續會手續。這是一個很大的缺口。」她說:「我們希望商界會計師了解公會為他們、為業界所做的工作。會計業環境不斷變化,當他們遇到挑戰或有任何消息和看法,我們都樂意聆聽。」
香港的審計監管改革,將上市公司審計師的監管交由獨立的財務匯報局(財匯局)接管。財匯局還負責監察公會的某些職能,陳詠新也參與了相關安排的討論,並達成了協議聲明。「未來,我們會與財匯局緊密合作,按照協議聲明執行監督安排,並會共同努力確保審計師的整體水準。」
積極聆聽 適切支援
陳詠新承認,吸引和留住人才是會計業的挑戰之一。「所有行業都有同樣的難題,因為我們面對的,是對生活與工作有不同追求的一代。」
陳詠新認為,多關注人力資源有助會計師有效應對人才問題。「我們應鼓勵會員運用軟技能與員工溝通和交流,目的並不是要員工永遠留守在公司,而是讓他們更明白從工作中學到什麼、為自己的事業增值。我認為這種學習能力和意識,可以幫助吸引年輕一代入行。」她說:「當然,我們明白中小企和中小型事務所面對許多更迫切的業務挑戰,未必能兼顧這方面。公會要積極與他們保持溝通,研究如何提供支援。」
儘管公會的CPD課程已涵蓋了軟技能,但陳詠新希望能加強人力資源和輔導方面的題材。陳詠新曾擔任香港房屋協會企業事務總監,職責也包括人力資源。她說:「我自己亦有相似的經歷,在加入房屋協會前,我沒有涉足過人力資源的工作,而當中要運用許多軟技能,例如建立機構文化、員工表現、勞資關係,要花心思維持穩定團結的團隊。通過團隊活動、讓他們了解機構的發展方向等,至少讓員工感受到備受重視。不同調查都發現,員工對此十分在意。」
最近世界各地都有關於會計和稅務醜聞的媒體報道,會計業的聲譽是另一個要關注的領域。「我知道審計事務所很努力建立內部監控系統和框架,以減低在審計過程中遺漏的風險。醜聞固然有損會計業形象,因此我們要與事務所緊密合作,找出難處和緩解方法。商業環境日益複雜,要解決這種情况並不容易。」
談到提高會計師的整體形象,陳詠新希望向公眾加強推廣”Accounting Plus”的理念,帶出「會計專業能超越會計」的信息。陳詠新說:「在考獲會計師專業資格後,涉足如IT、管治、合規和風險管理等其他領域的例子,比比皆是。這些確實是會計師可以創造價值的範疇。」
她補充道,我們希望大家明白會計師資格,能增進學習能力和發展潛能。「會計師憑着這種才幹和廣泛的商業知識,可以向外發展到不同領域。」
多元途徑 鞏固人才庫
今年公會推行新專業資格課程(QP),陳詠新認為正合時機。新QP為非主修會計的學生提供多元靈活途徑晉身成為會計師。陳詠新指出,根據以往經驗,新一代的大學生傾向按自己的興趣選科,之後再考慮長遠職業。「他們可能在畢業或工作一段時間後,才決定路向。因此,新QP增設基礎級別可讓學生會員學習基本會計技能。我認為課程的設計切合時代需要。」
她認為,新設的基礎級別也有助解決初級會計人員流失率高的問題。「不是每個完成基礎級別的人都有意繼續進階至專業級別。中小型企業可能需要具備一定會計知識、穩定或長期任職的人員來處理核心工作。」
發揮倡導角色 推動可持續發展
陳詠新說,公會將繼續在影響會計業的問題上發揮倡導角色,確保會員的意見及關注事宜在國際間獲充分表達。她認為可持續發展是公會正積極推動的領域之一。「我們可以與其他組織例如可持續發展會計計劃(A4S)建立更緊密的聯繫,從而更了解外界發生的事,亦可以表達香港的觀點。A4S於2019年10月來港參加圓桌會議,了解能否從香港企業的財務總監中獲得一些具體支持。」
除發揮思維領導角色外,陳詠新認為公會在促進會員和持份者各方結成聯盟上也發揮着重要作用,有助推動一些理念或計劃。「例如,推動可持續發展要付出很大努力。環境、社會和管治報告聽來容易,但一旦付諸實施,就需要配合工作流程、管理報告方式,並需要獲得同事的支持,有可能需要額外的資源。對於會計師來說也一樣,因為不僅需要財務數據,還要收集新數據。每個人都要齊心協力才事成。」
深入探討 發掘跨境商機
陳詠新希望在粵港澳大灣區議題上坐言起行,幫助會員發掘具體商機。她說:「很多會員表示大家已討論了很多,他們希望看到實際行動。」
公會於8月成立了粵港澳大灣區委員會。委員會成員探討如何為會員提供更有效的支持,例如在大灣區設立辦事處、了解沒有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考試資歷的公會會員可在當地從事的服務類別。她說:「內地一些城市已設港人可享高額補貼的工作地點。因此,我們正收集資料,看看能否通過一、兩個會員作試點,了解如何在那裏開設業務。」
她說:「我們也知道個別城市可能有提供交通補貼方便港人往來。我們能否善用這些優惠?其他城市有沒有類似計劃?這都是我們正在探索的範疇。」
她說,與大灣區政府建立更緊密關係也很重要,這項工作正逐漸開展。
成就事業 一步一腳印
陳詠新年輕時,父母在九龍經營一家滬菜小館,她從那裏累積商業知識。「我的假期都在那裏度過,端菜洗碗、偶爾也做菜煮麵條,什麼都要做。」她笑道:「我的會計經驗是從坐收銀台開始。我知道商務學位對我很有幫助,所以我在大學主修金融,副修會計。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中國銀行集團的會計部門,負責將人手工序IT化。」
後來,她移居澳洲,在那裏獲得了澳洲註冊會計師資格,然後回到香港並獲得了公會會員資格。她說公會的會計師資格對她的職業發展有莫大幫助:「我很慶幸自己及早獲得這項資格。即使是公司高級管理層,都需要懂得會計,從數字解讀業務,明白什麼能推動公司業績。你不能只依靠財務總監為你解釋。即使未能及早學習,往後也總要學懂。」
離開中國銀行後,陳詠新轉而投身信用卡行業,在美國運通工作。她說:「我希望接觸更多領域。」之後,她加入了在香港1997年回歸前成立的土地基金信託。1997年7月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後,土地基金的資產轉移至香港政府。陳詠新說:「我們管理着當時香港政府的一半賣地收入,之後轉交給了特區政府。基本上我們是一家資產管理行,只是資金來源有別於其他公司。我參與投資,我們制定投資策略,聘請外部基金經理,內部又擁有投資專家,一切都很有意思。」
回歸後,該基金由香港金融管理局接管,她便到那裏工作。之後重返銀行業,那時剛好強制性公積金(強積金)制度開始實行。「那家銀行集團希望發展強積金業務,我負責建立這項業務,包括為強積金業務建立一家受託公司和一家資產管理公司。」她解釋道:「就在業務推出之時,我加入了香港房屋協會。」
陳詠新於2000年轉職這家提供資助房屋的機構。她擔任的企業事務總監不僅負責人力資源,還負責資訊科技和企業秘書事務,最終她成為企業規劃及財務總監。「與公會類似,香港房屋協會是一家法定機構,由委員會管理,並與成員一起制定整個協會的策略和方向。」
從着眼於數字的投資業轉到房屋協會工作,讓陳詠新大開眼界。「這是完全不同的環境。在這裏,我的軟技能發揮了作用。在投資世界,你不需要解釋太多,數字說明一切。但在房屋協會,我們要找方法透過提供房屋的形式服務市民,方法有很多,而且很難以量化方式來衡量。」
這份工作其中一個長期挑戰,是要確保整個機構上下的目標一致。「對於某些項目,例如長者房屋,不能以損益來衡量,我們還要兼顧其他績效指標。這是整個協會都要了解的,否則有些同事會感到糾結,為什麼一時談社會項目,另一時又講求財務目標呢?我們要同事明白機構的成績很重要,不論是財務還是非財務上。」
「我曾深入參與過很多人事項目。這些寶貴經驗幫助我更了解員工,明白不同的觀點。」
好學不倦 終身學習
陳詠新喜歡在戶外度過閑暇時光,不論是遠足、戶外攝影還是觀鳥。她說:「秋天是觀鳥的絕佳季節,可是今年我沒有太多時間外出。」她指出,香港有超過500種雀鳥。「當然,有些是候鳥,只會在冬季飛來。所以如果你有時間,不妨走出去看看,你會看到很多不同品種的雀鳥。」
她的好奇心激發她更深入認識鳥類:「我聽到不同的鳥鳴時,我猜想那是什麼鳥?它與其他鳥有什麼不同?於是我加入了香港觀鳥會並報讀課程。」
確實,陳詠新是終身學習的支持者。她說:「這正是我覺得CPD是最重要的會員體驗的原因。會員需要持續進修,我們亦鼓勵他們這樣做。重點是我們能否提供合適的培訓課程、找出他們需要持續學習而又切合需要的領域。」
本文首發於香港會計師公會會員雜誌《A Plus》2019年第10期,本社經授權編譯刊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