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國際戰略的主要目標是要推進國家現代化、維護國家安全和提升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過去十多年前開始,隨着美國和其西方盟友遏制中國崛起的力度和幅度不斷提高,為了抵禦和反制美西方的遏制和打壓,推進國家經濟的持續增長和保衛國家安全,中國不得不制定積極進取的國際經貿戰略。
此外,由於中國的生產能力迅猛增長,原有的出口市場,包括西方市場愈來愈不能滿足中國出口的需要,再加上各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和西方對華進出口的橫蠻壓制,中國必須開拓更多新的海外市場來推動經濟發展,同時逐步降低對美西方在經貿、金融和技術上的依賴。
「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的簽訂、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CPTPP)……都是重要的舉措。從香港的長遠發展和福祉而言,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至關重要,而積極和密切配合國家的國際經貿戰略則無疑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一項重要工作。
亞洲提供廣闊經濟發展空間
中國的國際經貿戰略的要義在於不斷對外改革開放。這在習近平總書記2022年宣讀的中共二十大報告中有精要的概述。中國的國際經貿戰略的主要內容,是要致力讓全球化持續推進,主要在亞洲地區推進區域性的全球化發展,建立一個對中國有利的、以亞洲為核心的區域性經濟合作網絡,提升中國與亞洲各國的經貿、金融、科技和文化聯繫,並帶動整個亞洲地區的持續經濟發展。中國亦會與一些歐洲國家深化經濟聯繫。
有了這個廣闊的經濟發展空間或腹地,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便得以不斷推進,讓中國擁有更大能力應對美西方的遏制、「脫鈎」、孤立和封鎖。美國學者奧尼爾(Shannon K. O’Neil)在她的新書《全球化的迷思:為何區域化重要》(2022)中以大量數據證明,全球化的幅度和深度其實一直被過度誇大和解讀。
事實上,就算在全球化進程最迅猛的年代,大部分國與國之間的經濟交流和合作和人員往來都局限在3個大的區域(歐洲、亞洲和北美洲)之內進行,因此在區域內發生國際經濟合作不但不會因為「逆全球化」而減少,反而在此消彼長下更為廣泛和密切。其中歐洲的經濟整合的程度最高,亞洲居中,而北美洲則因為美國堅持「自我為中心」和其經濟體系比較「內向」則最低。重要的是,亞洲的經濟整合程度正在不斷提高,而RCEP的簽訂和中國一帶一路的推進為此提供強大的和源源不絕的推動力。
發揮促進合作的區域樞紐作用
在這個中國推動和位居中心的、聯繫亞洲、俄羅斯和部分歐洲國家的區域國際經濟合作體系內,要不斷加強國與國之間的合作領域和水平,必須在區域內要有若干能夠擔當「樞紐」角色的城市把各國在經濟上聯繫和整合起來。這些城市通常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廣泛的國際聯繫,優越的營商環境,資金可以自由進出,充沛的人才供應,良好的交通、通信、運輸網絡,廉潔和高效的行政體系,穩定的政治環境,簡單低稅制,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健全、可靠和尤其以普通法為基礎的法律與規管制度,齊全的高端的專業與服務業,英語的廣泛運用,良好的國際信譽,對不同文化、生活方式、宗教和民族具包容性等特徵。擁有這些特徵的城市較能在區域中發揮各種「樞紐」的作用,讓區域內的國家都能夠通過這些「樞紐」而聯繫和整合起來並進行合作。
香港作為一個有悠久歷史和聲譽的國際大都會,正好具備了這些作為「樞紐」必須擁有的條件。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清晰臚列了香港作為國際樞紐所具備的優勢和特點。他指出:「背靠祖國、聯通世界,這是香港得天獨厚的顯著優勢。」「中央政府完全支持香港長期保持獨特地位和優勢,鞏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維護自由開放規範的營商環境,保持普通法制度,拓展暢通便捷的國際聯繫。」
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也指出,發揮香港的優勢和特點,是提升香港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條件。「背靠祖國、聯通世界是港澳得天獨厚的顯著優勢。自由開放冠絕全球、營商環境世界一流。法治水平廣受讚譽、國際資本人才匯聚、中西文化薈萃交融,以及香港保持普通法制度……對於共建『一帶一路』、促進合作共贏,都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我相信,在新的嚴峻的國際局勢下,中央對香港發揮自身優勢和特點來積極配合國家的國際經貿戰略應該是有所期待、並會大力支持。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22年12月23日接見述職的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時表示,香港要「廣泛開展國際合作,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在新時代新征程上,香港將大有可為、風光無限。」事實上,如果香港能夠在中央的支持下開拓更廣闊的國際經貿空間,不但能夠協助中央更有效地貫徹國家的國際經貿戰略、讓香港得以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建設中作出新的和重要的貢獻,可以讓自己得以持續發展並借助發展來破解香港愈趨惡化的深層次經濟、社會和民生矛盾,並且可以在相當程度上抵禦美西方對香港的打壓。
過去一段時間,香港在加強與一帶一路國家的交往上的確做了一些工作,但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都不能滿足國際和國家形勢不斷變化所產生的新的需要。在未來的歲月中,美西方依然會不斷對香港實行各種制裁和遏制,但考慮到美西方在香港享有龐大的金融、貿易和專業服務上的利益,估計他們不會推動與香港的大幅度「脫鈎」,仍然會與香港保持相當的經貿聯繫,而且會繼續利用香港作為進入內地不斷開放的市場的通道。因此,香港再難奢望走向經濟衰退和愈趨自我保護的美西方,繼續成為香港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來源。即便如此,美西方對香港仍然重要,香港仍然需要在可能範圍內盡力保持和強化與美西方的關係。
毋庸置疑,為了香港的長遠和持續發展,香港必須與國家攜手並肩,努力開拓和增強與各國的經貿聯繫,並把自己打造為亞洲區域合作體系中的一個重要樞紐,協助國家強化與各國在經濟、貿易和金融上聯繫,並助力國家在整合亞洲各國經濟上的統籌和協調作用。簡言之,香港必須因應總體外形勢的丕變特別是美西方的打壓建構一套新的發展戰略。
助力一帶一路國家之間聯繫
首先,香港應該與國家一道在國際上大力推動全球化進程(或「再全球化」)和反對一切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和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對別國施加經濟、貿易和金融制裁,協助國家推進國際貿易和投資規則朝自由化和便利化方向改革,以及支持構建一個更為公平合理的全球經貿和金融秩序,讓發展中國家能夠獲得更多的發展成果。
第二,在國家的支持下,香港應該與一帶一路沿線和RCEP各國建立更廣泛和密切的經貿和文化關係,包括成為RCEP的成員,尤其是要與那些國家簽訂涉及不同合作範疇包括稅務、教育、投資、專業服務、法律仲裁、檢測和驗證、市場准入標準、學歷互認、會計審計等領域的協定或安排來促進彼此資金、企業、貨物、服務、人員和文化的往來。
第三,香港應該致力成為更重要的亞洲地區的金融中心,滿足亞洲各國的企業上市和融資的需要,應該積極引進中東和東南亞國家的資金,特別要把與推進伊斯蘭金融業務有關的制度、法律法規和政策進一步建設起來。
第四,香港作為首屈一指的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在人民幣國際化中的角色應該大幅提高,主要工作是要加強人民幣在亞洲區域合作中的角色和比重。
第五,香港應該吸引大批亞洲和部分歐洲的企業到香港來設立辦事處、總部或運籌機構。香港也應該吸引更多的國際組織到香港落戶和更多的國際會議和展覽在香港舉行,讓香港得以更好扮演區域經濟合作的「整合」或「中心」角色。
第六,香港需要與亞洲和歐洲各國建立更廣泛和便捷的交通、運輸、信息和網絡接駁。
第七,香港必須加大力度吸引亞洲和歐洲各國的人才到香港發展。事實上,要擔當好樞紐的角色,香港必須擁有熟悉亞洲和歐洲各國情況和能夠發揮聯繫作用的、來自亞洲和歐洲各國的精英。同時,香港也應致力培訓熟悉亞洲和歐洲各國語言、制度和發展的本地人才和在其他國家引進此類人才。
第八,香港的教育和培訓機構需要加強學生對亞洲和歐洲各國的認識和它們對香港發展的重要性。最後,香港必須加強對「一帶一路」沿線和RCEP各國的情況的研究,挖掘它們能夠為香港帶來的機遇,並提出切合實際的政策建議,供香港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參考和採用。
毋庸贅言,香港要能夠積極配合國家的國際戰略,除了加強與亞洲和歐洲各國的聯繫外,香港與內地的聯繫的幅度和深度必須進一步提升,如此一來方能發揮亞洲和歐洲各國與中國之間的重要紐帶作用,強化香港作為進入中國市場的首選通道,和鼓勵亞洲和歐洲各國的資金、企業和人才到香港來投資和發展。所以,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過程中,香港既要開拓國際上的廣泛聯繫,積極「融入」歐亞地區發展大局,更要廣化和深化與內地的聯繫,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只有在「雙管齊下」下,香港才能同時擔負起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成就自己的重大歷史任務。
原刊於《大公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