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科技創新已成為推動國家、社會和地區發展的關鍵引擎。科技的進步不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也深刻影響了經濟結構和國際競爭格局。創新,就是硬道理,是出路,這句話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更是現實的寫照。中國的電動車、鋰電池及光伏產品就是一個成功案例。
中國的新三類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早前表示,若沒有貿易壁壘,中國電動車公司差不多能夠摧毀絕大多數競爭對手。中國新三類產品是指電動汽車、鋰電池及光伏產品,它們在全球範圍內展現出巨大的影響力和貢獻。這些產品標誌着中國在新能源產業的迅猛發展,並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動全球綠色轉型。中國電動汽車產業鏈完善,技術進步,產品出口激增,為全球汽車產業注入新活力。鋰電池領域的領先地位,為電動汽車普及奠定基礎。光伏產品則為全球提供清潔能源,助力應對氣候變化。中國將持續在新能源領域深耕,為全球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創新是進步的重要元素
科技創新是國家競爭力的核心,亦是社會進步的重要驅動力。歷史上,工業革命均由科技突破所推動,如今,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新興技術正重塑世界經濟格局。中國、美國等國家的成功證明了科技創新的重要性。創新不僅提升生產效率,促進經濟增長,更深刻改變人們生活方式,解決社會難題,實現可持續發展。地區發展亦離不開科技創新,強大的創新能力能吸引資本與人才,形成良性循環,推動全面發展。矽谷作為科技創新高地,便是最佳範例。因此,積極推動科技創新,對國家、社會及地區發展均具深遠意義。
林毅夫先生在最近的演講中認為,日本的「失落30年」並非僅由《廣場協定》導致日圓升值所引發,而主要是因為日本「被失去了創新能力」,其中導致半導體產業由領先變落後。他認為,在這段時期,日本經濟增長率低迷,出現通縮,社會問題不斷增加,與其科技創新步伐放緩密切相關。例如,日本在技術創新和科研領域曾擁有國際領先地位,但在這30年間,這一優勢逐漸消失,導致經濟發展陷入困境。因此,林毅夫先生強調,創新能力是推動經濟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
港深創新及科技園 科創重要引擎
南金融、北創科,是近年香港謀求新發展,尋找轉型與可持續發展的策略。北都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簡稱港深創科園)強調發展六大支柱產業,它們是指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新能源、新材料、微電子及機械人,對於香港的未來發展意義重大。這些產業將助力科研國際化、科技產業升級、綠色低碳轉型、工業結構升級、數字經濟基礎構建以及製造業智能化發展,進而推動香港及深圳的科技創新與經濟轉型,並提升國際競爭力。
港深創科園地理與戰略優勢明顯,連接香港與深圳,聚焦六大支柱產業,促進兩地科技創新合作,實現經濟多元化發展。園區吸引全球頂尖科研機構與高校,培育創新科技人才,並通過國際合作與開放策略吸引海外資源,推動經濟增長與社會發展。港深創科園將發揮一國兩制優勢,連接國際與內地,成為香港科技創新的重要引擎,推動國際化發展,為國家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政商學界 均應設立創新部門
香港作為時尚活力之都,無論是企業、政府甚至學校,每個部門均應設立創新部,以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推動機構不斷進步。創新部的設立就如鯰魚效應,將有助於激發組織內部的創新活力,可以推動業務模式、產品或服務的創新,從而提升機構的競爭力和適應能力。
關於創新部的運作模式,我們應當摒棄陳舊的制度框架,因為它本質上是創新與創意的融合體。在這裏,會議並非每次都需要追求即時的成果,而是應該鼓勵腦力激盪(Brainstorming)式的創意交流,並深入探討這些創意的可行性。這樣的模式與企業中的研發部門(Research & Development)相類似,着重的是創新的過程和潛力的挖掘,而非僅僅追求短期的成效。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培育出充滿活力和創新思維的組織文化。
最後,科技創新是國家、社會和地區發展的硬道理,是出路。面對未來的挑戰和機遇,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加大投入,鼓勵創新,培養更多創新型人才。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在全球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實現更加繁榮和可持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