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17年中國的GDP(以購買力平價計)超過美國(19.6萬億美元比19.5萬億美元)之後,西方人就很少再討論這個算法了。5年過去了,中美距離更遠了(27.2萬億美元比22.9萬億美元)。
用這個概念, 印度已超越日本(8.9萬億美元比5.6萬億美元),同時已到達無得追的狀態。值得注意的是,排在第5位的德國(4.8萬億美元),比第6位的俄國(4.4萬億美元)只差少少而已。同時比第9位的法國(3.32萬億美元)和第10位的英國(3.27萬億美元)只多不少,所以認為俄國只是軍事強國,而不是經濟強國,是錯誤的,加上綜合國力是財力、軍力、文化力量和組織能力的組合,俄國力量可以和歐洲三強較量, 絕不會吃虧。
再加上普京的領導力和國內聲望,西方的領導人都是弱勢,約翰遜早已走下神壇,遲早下台;德國是初出茅廬;法國馬克龍亦非強勢總統。普京手下有能人,一招盧布交易,扭轉盧布地位,由大弱變大強,全世界都始料不及。 至於凍結的3000億美元,也有西方在俄投資做抵押,一聲國有化,全部「冇得走」,慢慢講數。
外債用盧布還,亦不怕無人要。西方如何評級,無所謂,反正從來都不公平,反而西方支援烏克蘭的400億美元,算是借款,但烏克蘭評級早已是垃圾級(C),距離破產的D級,只是一步之遙,要重建則要1萬億美元,當然不會有人支付,借款必定成壞賬,美國又多400億美元的債務而已。 俄烏之戰勝敗早已分明,愈拖黑洞愈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