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政局 利益、價值、欲望與中美衝突

利益、價值、欲望與中美衝突

價值可以融合,利益可以妥協,但欲望很可能變得不可克制。中國是世俗文化,西方的很多價值並非必然和中國的價值發生衝突。

鄭永年 作者: 鄭永年
2019-10-10
剖析政治

標籤: 中國崛起中美貿易戰修昔底德陷阱戰爭文明衝突論有所作為欲望欲望之爭理性
文明的互鑒互學本來就是世界之「美」,但到了政治人物那裏,兩者便是衝突的,是勢不兩立的。(Shutterstock)
文明的互鑒互學本來就是世界之「美」,但到了政治人物那裏,兩者便是衝突的,是勢不兩立的。(Shutterstock)

中美貿易戰持續進行,導致愈來愈多人對中美全面衝突甚至戰爭(無論是熱戰還是冷戰)的擔憂。這些年來,圍繞中美之間是否會發生戰爭的「修昔底德陷阱」命題在國際社會流行開來,就是這種擔憂的體現。很顯然,這種擔憂絕非杞人憂天,而是有現實根據的。

人們可以質疑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是否可以用在中美關係上,但人們必須解釋歷史上一而再、再而三發生的戰爭。戰爭當然是殘酷的,所以人們詛咒戰爭。但不管怎樣,戰爭還是經常發生。因此,人們必須超越道德而對戰爭發生的客觀規律進行探討和研究。

價值、利益和欲望之戰

人類為什麼而戰?從經驗來看,歷史上那麼多的戰爭,但沒有任何兩場戰爭具有同樣的根源,每一場戰爭都有其發生的具體根源。從這個角度來看,戰爭似乎並沒有任何客觀規律可循。不過,同時,戰爭又表現出高度的普遍性。這使得從哲學層面來探討戰爭的根源成為可能。概括地說,戰爭有三個根源,即價值、利益和欲望。

首先,人們為價值而戰。每一個人、每一個組織、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文明都有自己的價值觀系統,正是這個價值系統把自身和他者區分開來。無論國內還是國際,價值是人們最重要的「認同」根源。再者,從自身的價值出發,人們總是認為自己是「正確」的,自己的行為具有「道德」含義。

為價值而戰,最典型的便是宗教戰爭。「上帝」是價值的「化身」,不同的「上帝」表明不同的價值。歷史上充滿宗教戰爭,到今天也沒有停止的跡象。儘管大規模的宗教戰爭已經不再,但各種宗教極端主義所造成的衝突仍頻繁發生。近代之後,發達的西方國家發展出其他「類宗教」的價值,如民主、自由、人權等等。正如西方的傳教士,被視為是世俗政權的西方國家也把西方價值推廣到其他國家,作為其「宗教使命」。為此,很多西方文獻歌頌和讚美戰爭,因為戰爭也是履行使命的一種有效手段。在理論上,西方學者有「正義」與「非正義」戰爭之分,正義的戰爭便是符合西方價值觀的戰爭。

當然,這種現象不僅僅是西方的現象,在所有其他國家也是如此。儘管價值的存在是客觀的,但如果價值被高度道德化,不同價值系統之間的衝突就變得不可避免。

其次,為利益而戰。為利益而戰不難理解。從經濟學角度來說,這個世界的資源是有限的,為了生存,人們不得不通過各種手段搶佔有限的資源,戰爭便是其中一種有效手段。通過暴力來獲取資源,在原始部落時代就開始了。為了生存和發展,不同部落之間戰爭不斷。

從歷史來看,部落之間的戰爭造就了更大的組織,直至國家的產生。國家起源於戰爭的理論,就是對這個過程的解釋。在帝國時代,帝國之間的大多戰爭都是為了搶奪資源,主要是土地與人口。近代主權國家也是通過戰爭而確立的;而近代國家產生之後,很多戰爭便是圍繞着工業化而進行的資源掠奪,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戰爭便是典型。到當代,國家之間的衝突已經發展到金融和互聯網空間領域。各國都在以各種形式搶佔資源,但國家間衝突的形式發生了變化,一些國家文明一些,另一些國家粗魯一些。

再次,為了欲望而戰。價值和利益本身就可以產生足夠的欲望而導致衝突。這裏所指的是動物性的欲望,即本能。在探討戰爭的根源方面,有些學者直指人的欲望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一個最簡單的觀察便是動物世界也存在着爭奪「領袖地位」的衝突。由此,一些學者得出戰爭是人的「本性」的結論。哲學上說,「性惡論」的確是具有經驗證據的。從古羅馬的角鬥到近代貴族之間的角鬥,再到當代各種血腥的「體育」比賽,無一不充滿着人類的「野性」和本能。

經濟史學家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從經濟理性出發,曾經認為民族主義只不過是人類古老基因的遺留物,這種基因最終會消退,所以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但事實並非如此,甚至相反。近代以來,儘管人們的確可以通過非戰爭手段來獲取自己所需的,但戰爭仍然不斷,而且一直在惡化。可以說,性惡不僅普遍,而且永久。反映到決策者身上,欲望更是能夠影響政治人物的決策。欲望因素往往在利益和價值之上,甚至是最重要的決策因素。在欲望驅使下,戰爭的輸贏變得不重要。這也就是所謂的「非理性」決策。

價值、利益和欲望,任何一項因素足以導致戰爭的發生,但中美關係很可能是三者重疊,足以表明局勢的嚴峻性及其會嚴峻到何種程度。

兩分法鼓吹文明衝突論

價值觀的不同。中美兩個都是文明國家,美國代表的是西方文明,中國是東方文明。從經驗來看,這兩種文明不僅不是互相排斥的,而且是可以互融的。歷史上,中國文明對西方文明曾經產生很大的影響;近代以來,西方文明對中國發展的影響也很大。當然,不管如何互相影響和互相融合,中國文明仍然是中國文明,西方文明仍然是西方文明。文明的互鑒互學本來就是世界之「美」,但到了政治人物那裏,兩者便是衝突的,是勢不兩立的。

再者,西方簡單的「兩分法」思維,更促成了所謂的文明之間的對立。在學術上,美國(西方)總是把自己放在「自由」、「民主」、「人權」這一端,而把中國置於完全對立的一面。從古希臘到今天數千年,西方人理解中國只有一個範式,即「東方專制主義」。

這種簡單的「兩分法」也反映在國際政治上。美國總統特朗普經常在推特上稱呼他方「敵人」或「朋友」,「好人」或「壞人」。儘管這種稱呼方法具有特朗普特徵,但這絕對是西方文明對外在世界的看法,具有深厚的文化哲學基礎。這也不難理解,在西方,無論在學術界還是政界,從來就不缺乏鼓噪「文明衝突論」的人。近來,美國更是把「文明衝突論」應用到中美關係上。

從西方的價值邏輯看,這一點並不難理解。「改變中國」一直是近代以來美國的「宗教使命」。中國改革開放早期,美國人相信中國會隨着改革開放而變化,最終演變成一個像美國的國家。因此,當美國人以為中國是朝着美國所期望的方向發展時,就欣喜若狂;但當美國人以為中國的發展方向並非美國所期望的,就變得極其失望。

今天,中國的改革開放促成了中國的崛起,而中國變得更加中國的時候,美國人的「失望情緒」達到了最高點。尤其是當美國人認為中國的發展和制度模式對美國構成挑戰的時候,他們便毫不猶豫地把中國置於「對立面」,即「敵人」的位置。

其次,利益的不同。利益的不同導致利益衝突,利益衝突表現在方方面面,包括經濟、安全、政治等。一些利益衝突更為具體一些,例如經濟利益,而另一些利益衝突經常表現在認知上或心理上,例如安全領域。

在經濟利益方面,經過數十年的交往和融合,中美兩國經濟實際上已經高度互相依賴。儘管經濟利益是一個相對收益概念,而非絕對收益概念,即雙方不可能賺完全一樣的錢,但美國經常從絕對收益概念來看待與中國的經濟交往。這次特朗普政府從貿易逆差入手發動對中國的貿易戰,就是絕對收益概念的表現。

儘管從貿易數據上看,中國有很大的順差,但這裏並不包含中國所付出的巨大代價,包括環境和人力資本。在過去數十年的交往中,美國也從中國獲取了巨大的利益,而且美國的問題主要是內部分配不公造成的,但美國還是把內部問題「外部化」,成為中美之間的貿易衝突。

政治和安全利益的不同更為明顯。中美兩國具有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因為它們體現的是兩種不同的文明。不過,不同不一定會發生衝突,只有當一方要改變另一方的體制和意識形態時,衝突才會發生。安全方面也是如此。兩國都有國防的需要,國防並不一定會發生衝突,只有當一方要征服另一方時,衝突才會發生。

中美的欲望之爭

經貿關係經常被視為中美關係的壓艙石,緊密而穩定的經貿關係可以減輕政治和安全方面的擔憂。但現在,當這個壓艙石變輕甚至面臨消失的時候,政治和安全方面的擔憂便浮上台面。這也就是中美貿易戰開始以來,美國的對華強硬派、反華派(尤其是安全和軍工系統)的聲音變得愈來愈大的原因。這種局面使到很多人擔心,中美兩國的衝突會很快超越經貿而延伸到政治和安全領域。

欲望之爭。中美兩國實際上是當代國際關係(或國際秩序)的兩根柱子,缺一不可,哪一根柱子倒了,國際秩序就會馬上出現問題。這就是人們經常說的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問題是,美國是當今世界唯一的霸主,要維持霸主地位,就必須有強力的欲望來支撐。一旦美國感覺到霸主地位面臨中國的挑戰,或者感覺到會被中國取代時,其恐懼感不言而喻。受恐懼感支配,美國會千方百計,盡其所能來防治中國的挑戰,更不容許被中國所取代。

另一邊,中國的快速崛起逼使中國必須改變自己的一些國際行為,即從早先的「韜光養晦」到今天的「有所作為」。早先中國落後,經濟體量小,很難影響外在世界,那個時候即使想高調也高調不起來,很容易做到「韜光養晦」;現在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大貿易大國,往日形態的「韜光養晦」便不可能了。

更為重要的是,一個已經崛起的中國,國際社會(包括美國本身)也要求中國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提供國際公共品。這必然促成中國的「有所作為」。不過,中國的這些行為被美國解讀成「挑戰美國」、與美國爭霸。再者,一旦美國借此試圖圍堵和遏制中國,中國也必然會感到恐懼,也會有自己的欲望來反制美國的行為。

中美不僅是意志力而且是理性的較量

價值可以融合,利益可以妥協,但欲望很可能變得不可克制。如上所說,中國是世俗文化,西方的很多價值並非必然和中國的價值發生衝突。不過,價值的融合的確需要很長時間。中美兩國之間的利益已經變得不可分。這不難理解,貿易戰以來,人們所看到的是美國「傷人一千、自損八百」的情形。

也就是說,無論在價值還是利益層面,中美之間的衝突不是必然的,而是可以避免的。問題是,如果欲望佔據了主導地位,那就是非理性的開始。在很大程度上,很多人不理解美國為什麼而戰?要圍堵中國嗎?要征服中國嗎?美國的決策者可能從未認真地思考這些問題。今天,美國的對華行為更多地表現為情緒,而非理性。

這便是中美兩國目前的一個大趨勢,一個誰也不想看到的大趨勢。如果不能糾正這個大趨勢,最終可能會是一場誰也很難避免的大悲劇。對中國來說,和美國的較量不僅僅是一場意志力的較量,更是一場理性的較量。如果中國自身足夠理性,也有可能把美國從欲望的泥潭中拖出來,使之回歸理性。這不僅符合中美兩國的利益,更是整個國際社會的利益所在。

原刊於《聯合早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更多精采文章

  • 拜習通話背後的拜登主義拜習通話背後的拜登主義
  • 拜登百日宣言 有利中國拜登百日宣言 有利中國
  • 2020庚子年的世局預測2020庚子年的世局預測
  • 大國的終局之戰大國的終局之戰
  • 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鄰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鄰


鄭永年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英國諾丁漢大學終身教授,中國問題專家。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學士、碩士,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學博士。獲取美國社會科學研究會一麥克亞瑟博士後研究基金,前往哈佛大學做博士後研究。先後出版專著十餘部,在《比較政治研究》、《政治科學季刊》和《第三世界季刊》等國際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主要從事中國內部轉型及其外部關係研究,主要興趣或研究領域為民族主義與國際關係;東亞國際和地區安全;中國的外交政策;全球化、國家轉型和社會正義;技術變革與政治轉型;社會運動與民主化;比較中央地方關係;中國政治。
View all posts
標籤: 中國崛起中美貿易戰修昔底德陷阱戰爭文明衝突論有所作為欲望欲望之爭理性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朱長老是中華文化難得的通才。(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報道

著名養生專家朱鶴亭逝世 享耆壽94歲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6-07
(左至右)楊網凱、孫東、唐偉章和林高演在香港桂冠論壇啟動禮上。
灼見創科

香港桂冠論壇11月舉行 逾20位邵逸夫獎科學家分享研究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6-07
金教授表示香港的經驗可供內地參考。(徐佳鳴提供圖片)
灼見報道

金冬雁:新冠未遠離毋須緊張 嚴守三道防線可抗疫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6-01
楊博士花了8年半工讀,學會了公司整體運作方式,以及行業的經營經驗和模式,為創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與開始。
灼見專訪

珠聯璧合 共創香江茶文化新局──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會長、香江國際集團董事長楊孫西博士專訪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6-01
楊孫西博士是香港珠海學院「智珠驪探」系列活動開場嘉賓。
灼見專訪

細說與香港珠海學院的學習因緣──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會長、香江國際集團董事長楊孫西博士專訪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5-31

影片

  • 楊孫西:與香港珠海學院有何淵源?如何聯手「珠海」推廣茶文化?
  • 黃錦輝教授:美債違約暴露兩黨政治出了什麼問題?中國如何協助美國處理危機?
  • 黃錦輝教授:美國朝野為什麼也爭論ChatGPT?如何讓學生正確認識AI新工具?
  • 資深傳媒人張圭陽:敘利亞歷經天災、內戰如何重建? 美國制裁下的文明古國新面貌
  • 黃錦輝教授:G7計劃把北約亞洲化會否得逞?王毅與沙利文會晤能夠改善中美關係?
  • 數碼港CEO任景信:綠色科技如何成為資本新寵、年輕人鍾情的事業?企業怎樣發掘碳數據商機?
  • 資深傳媒人張圭陽:阿富汗、敘利亞為什麼是輸出難民最多的國家?揭開塔利班政權神秘面紗
  • 葉問外甥盧文錦師傅:葉問如何智鬥軍閥排長?怎樣三招擊敗日本憲兵教頭?有沒有做過國民黨特務?
  • 太古集團唐偉邦:屋頂耕種,也是可持續發展?今日廢棄之物,是明日可用資源?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生存、生活、生命生存、生活、生命 常霖法師
  • 花落誰家花落誰家 陳家偉
  • 孩子,加油啊!孩子,加油啊! 陳家偉
  • 水墨心境 時空賦能:馮永基七拾藝術展水墨心境 時空賦能:馮永基七拾藝術展 益行
  • 訪港三大問題和答案訪港三大問題和答案 張建雄
  • 馬來東鐵 影響新加坡馬來東鐵 影響新加坡 蔣匡文
  • 欠缺同理心自製公關危機欠缺同理心自製公關危機 文振球
  • 著名養生專家朱鶴亭逝世 享耆壽94歲著名養生專家朱鶴亭逝世 享耆壽94歲 本社編輯部
  • 從傳奇看唐代男女之放浪從傳奇看唐代男女之放浪 楊興安
  • 全球南方隨東方崛起年代已開始全球南方隨東方崛起年代已開始 張建雄
  • 未來的技能 ‧創意未來的技能 ‧創意 何劍輝
  • 書店風景書店風景 張灼祥
  • 2元乘車優惠是另類「維穩費」2元乘車優惠是另類「維穩費」 陳景祥
  • 歐洲議會論壇談新冠病毒歐洲議會論壇談新冠病毒 彭泓基
  • 香格里拉對話與中美軍事外交香格里拉對話與中美軍事外交 盧兆興
  • 重遊杭城,西湖尋夢重遊杭城,西湖尋夢 施林海
  • 人間有知音人間有知音 沈言
  • 美國財困的外交軌跡美國財困的外交軌跡 袁彌昌
  • 基建狂魔.天地高歌基建狂魔.天地高歌 陳鳳翔
  • 陳家亮教授:花園大廈鄰里情 成就醫者父母心陳家亮教授:花園大廈鄰里情 成就醫者父母心 編輯精選

推薦作家

  • 楊興安
  • 周延
  • 莊太量
  • 益行
  • 潘銘基
  • 沈言
  • 鄭明仁
  • 陳景祥
  • 郭一鳴
  • 蘇文傑
  • 潘文慧
  • 温愛詩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