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政局 冬奧的中國外援

冬奧的中國外援

禮待各國運動員、隨團人員和傳媒單位是奧運主辦國應份的,包括敵對國家;而對海外華裔同胞參賽者,更應愛護、關照、包容,這才是一個大國應有的自信和風度。

馮應標 作者: 馮應標
2022-02-11
文化點滴

標籤: 中美冷戰冰球北京冬奧外國運動員奧林匹克精神朱易灼見原創灼見獨家谷愛凌黃泰勒
美加是多元民族國家,二、三線精英運動員跳槽效力父祖輩原國,先例屢見不鮮。(亞新社)
美加是多元民族國家,二、三線精英運動員跳槽效力父祖輩原國,先例屢見不鮮。(亞新社)

今年的冬奧在習總書記的見證,以及俄總統普京親身到賀下,在北京嚴寒的2月4日開幕,可惜G7國家中有3個(美、加、英)全面外交杯葛,即不派遣任何高中級政府官員出席;而餘下4個(德、法、意、日)只派員到會、國家元首避席;而有外交杯葛的非G7國家尚有13個,其中包括荷蘭、瑞典、丹麥、立陶宛等歐洲國家和亞洲鄰邦澳洲、新西蘭和印度等。

從國內和香港的傳媒和國內網民的反應中看出,此杯葛對他們來講無關痛癢,甚少官方報道和討論。

冰球文化欠奉  球員依靠外援

冬奧是運動員參與的盛事,外交官員只是錦上添花,杯葛與否,可以不理。但在參賽的中國運動員當中,尤其是中國較弱的項目,如冰球(ice hockey)和花式滑雪(freestyle skiing and snowboarding),是有大量的外援參與的。

14億人口的大國,亦經已是崛起的大國,怎麼尚未能適時地培育出這些少量的精英?當然,這有資源分配、次序先後和天然因素,例如在冰上短跑和花式溜冰(speed and figure skating)項目上,國內運動員實已有不俗的國際賽事成績。

冰球是冬奧的重頭戲,由於北京是主辦單位,中國隊便自動入圍,但問題便來了,雖然華北是長期積雪的地區,但人家大國常有的冬季運動文化,中國仍嚴重缺乏。這絕不是體質的問題,筆者在香港出生長大、居加國近半個世紀,滑雪溜冰是我喜愛的運動,尤其是在年輕時,不少華裔親友亦是。中國缺乏冬運文化,硬件亦然,14億人口大國的世界級滑雪和溜冰場,對比細37倍的小國加拿大,確是少得驚人。

北美職業冰球聯賽NHL集全球最佳精英隊伍,在球季中差不多每晚都有多場賽事,亦多有電視現場直播,筆者是忠實球迷。(Wikimedia Commons)

在取得冬奧舉辦權(2015年)後至今的7年間,雖然國內滑雪和溜冰場倍增,但多只是中小型的,職業冰球隊在此之前更完全欠奉,首隊在半年後的2016才成立,至今仍只是國內唯一的「北京崑崙鴻星」隊,球員絕大部分是外援。屬同一球會的女子冰球隊同期成立,球員主要亦是靠外援。當然,鴻星百分百是臨急抱佛腳、專為2022冬奧而辦的。

現時男女國家冰球隊共48名球員中,有28名是已取得代表中國資格的外援,他/她們全是鴻星隊員,原籍加拿大、美國和俄國,當中6人全無華裔DNA。大陸網民多數叫這些外援做「歸化中國人」,但尚未有任何官方資料證實他/她們已入中國籍,而《奧林匹克憲章》第41條列明,只須是「national」便可代表某國,這是個頗含糊的名詞(可包含民族、種族、國民或居民之意),但無明確指定必須有國籍才可,奧委會有權酌情處理。

事實上,不少人在某些國家取得居留權後,要長期申請才取得國籍、或不想入籍、或不想放棄原籍。美加是多元民族國家,二、三線精英運動員跳槽效力父祖輩原國,先例已屢見不鮮。

外援譯名出錯  兼被網民唾棄

在中國官方資料中,所有外援皆有中文譯名,但有錯漏。例如男冰球員黃泰勒(Tyler Wong,加拿大土生)便錯譯成「王泰勒」(筆者是他的姑丈,內子是他父親的胞姊。Tyler母親是歐裔,黃家祖籍廣東台山白沙西村,Tyler祖父曾是1950年代愛國歸僑、曾在廣州樂團/廣州交響樂團前身任男高音);傳媒簡介亦漏誤頗多,可見國內態度甚兒戲。而根據英美加傳媒(NBC、CBS、BBC、Sportnet等)這幾天的報道,國內民眾對外援毀譽參半,網上更有不少嘲諷、甚至是仇外的言論,尤其是當外援賽果欠佳時。

筆者網上所見,不少對外援的辱罵,已去到觸犯法律的程度,但尚未見官方嚴正處理,無即時公開譴責和網上秒刪執勤。這多少反映出國人的風度和修養,當局有加強教育之必要,但願花式溜冰外援朱易(Beverly Zhu)是一個好教訓,她在日前(2月6日)比賽時失誤敗陣,遭大批國內網民狂罵唾棄,但官方又無即時譴責網暴,對一位能在美國打拚成一線運動員、且高姿態地放棄美籍回歸祖國者,這是應得的待遇嗎?

現今中美冷戰,美國及其多個盟友對中國的態度,難免是較敵視或猜忌多多,但要對沖這敵對勢態,這些外援運動員,不正正是極佳的統戰工具?為何不好好利用?姑息或鼓勵仇視這些外援,是極不智的,而不少他/她們的父祖輩,更多是愛國的華人(起碼會讓子女為祖國效力、爭光)。

花式溜冰外援朱易在日前(2月6日)比賽時失誤敗陣,遭大批國內網民狂罵唾棄,這是應得的待遇嗎?(Wikimedia Commons)

吹噓外援歸中  過於功利敵視

日前(2月8日)《明報》一位時評人的專文,無知地吹噓外援谷愛凌(Eileen Feng Gu,剛奪得花式滑雪金牌)棄美籍回歸中國,說成是今次冬奧「最震撼的6件事」之一,他更嘲笑加拿大首次「在1976年主辦奧運會」時,只取得多面銀牌,但無金牌。此時評人是柏楊《醜陋的中國人》的寫照,醜陋其一是谷氏有機會拿金牌他便讚頌,但朱易敗陣被網暴便隻字不提。

其二,是谷愛凌在國籍上與朱易不同,她是否已放棄美籍,谷氏本人從未證實,她只說「沒有人能否認我是美國人,沒有人能否認我是中國人……當我在美國,我是美國人。當我在中國,我是中國人。」此時評人頭腦發熱,無查證清楚便大吹大擂。

其三,同是美國土生華人的陳巍(Nathan Chen),他只代表美國出賽(剛奪得花式溜冰金牌),《明報》專文便隻字不提陳巍;

其四,加拿大首次主辦冬奧是在1988年,1976年是該國滿地可的夏季奧運,兩次都無取得金牌,但體育精神是旨在參與,只要盡力參賽便應讚賞,況且銀銅亦是獎牌。參賽者的數目肯定比獎牌得主多,是否無取得獎牌便是窩囊?是否國足敗在越南腳下便成飯桶?揶揄加拿大當年取不到金牌,這時評人實是太功利、太醜陋了,可幸地他在文中無學大陸網民多踩朱易一腳。

谷愛凌在國籍上與朱易不同,她是否已放棄美籍,谷氏本人從未證實。(亞新社)

奧運是為促進相互了解而存在

習總書記在冬奧開幕幾次發言中表明:「中國做好了準備。中方將竭誠為世界奉獻一屆簡約、安全、精彩的奧運盛會…….秉持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奧理念,全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認真兌現對國際社會的莊嚴承諾……積極參與奧林匹克運動,堅持不懈弘揚奧林匹克精神。」這精神在奧運章程中,被闡釋為用公平競爭的體育運動,促進國際合作和友誼、相互理解、尊重,達至人類和諧共處的目的。

雖然疫情欠佳,但去年遲辦的夏季奧運,日本亦無因此而草率作東道,令來賓怨聲載道。禮待各國運動員、隨團人員和傳媒單位是應份的,包括敵對國家;而對海外華裔同胞參賽者,更應愛護、關照、包容,這才是一個大國應有的自信和風度。

奧林匹克精神,是為了促進國際合作和友誼、相互理解、尊重,達至人類和諧共處。(亞新社)

更多精采文章

  • 新世代海外華人新世代海外華人
  • 雷鼎鳴:冬奧金牌得主谷愛凌胸懷大志無懼西方抹黑 中國勢頭良好 人才淨回流成大趨勢雷鼎鳴:冬奧金牌得主谷愛凌胸懷大志無懼西方抹黑 中國勢頭良好 人才淨回流成大趨勢
  • 大音希聲   烙印青綠大音希聲 烙印青綠
  • 冬奧圓滿成功的啟示冬奧圓滿成功的啟示
  • 為何北京冬奧贏家都拿着「冰墩墩」拍照?為何北京冬奧贏家都拿着「冰墩墩」拍照?

  • 孟晚舟案的來龍去脈
  • 中國印度是和是戰?
  • 新冠病毒橫行,中國成功過渡

馮應標

加籍華人,退休加拿大職業工程師,祖籍廣東中山,香港出生長大,畢業於九龍聖芳濟書院(中五)和加國亞省省立大學(工程系學士,1979),其後一直在加國工作至退休,1980年代開始在香港的報刊上發表文章,近作有《李小龍年譜》(中華書局,2017)。
View all posts
標籤: 中美冷戰冰球北京冬奧外國運動員奧林匹克精神朱易灼見原創灼見獨家谷愛凌黃泰勒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習近平抵俄羅斯訪問 中俄領袖分別發文 盼加強關係促和平
灼見報道

習近平抵俄羅斯訪問 中俄領袖分別發文 盼加強關係促和平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0
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廢爐推進公司計劃管理室中長期計劃小組經理佐藤學解釋排放流程。
灼見報道

福島核廢水料年內排放 日官來港釋疑:經淨化對人體影響微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0
瑞士信貸銀行陷入財務危機。(Shutterstock)
灼見報道

瑞銀斥30億瑞郎 收購瑞士信貸銀行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0
「融合」計中的5位香港藝術家:(左起)何遠良、岑嘉慧、周圓源、李展輝和朱卓彗 (Arkad基金會圖片)
藝思人生

融合藝術的創新嘗試──《融合貳》展覽有感

作者: 陳嵐
2023-03-18
盧煜明教授從煮即食麵,悟到在母體血漿找胎兒DNA的方法。
灼見創科

盧煜明教授:煮即食麵令生命科學難題迎刃而解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17

影片

  • 曾鈺成:人民幣有沒有可能取代港幣?香港需要跟隨內地文教政策嗎?《基本法》如何保障香港原有制度?
  • 顧小培:吃煎炸物為何會流鼻血、喉嚨痛?什麼健康食品可以清熱氣?
  • 陳鳳翔:矽谷銀行被接管 會否引發骨牌效應?白宮如何收拾殘局恢復市場信心?
  • 鄭家寶校長x 游偉樂老師x 翁港成校長:失明教師在教學上遇到什麼挑戰? 怎樣為學校及學生帶來正能量?
  • 溢達掌舵人楊敏德:如何讓員工快樂地工作?留住精英人才的兩大法寶是什麼?
  • 梁賀琪:DSE如何發揮香港軟實力?遵理在內地有什麼發展大計?
  • 法國的教師甄選及學制有何優勢?法國中學教育如何培養出開放、無私的下一代?郭位教授與巴黎路易大帝中學校長對話
  • 曾鈺成:人大釋法對議員宣誓有什麼要求?怎樣才算擁護《基本法》及效忠特區?
  • 恒大ESG研究中心鄭子云教授:如何分清企業漂綠?披露好是否回報一定佳?
  • 黃錦輝教授:國際媒體為什麼只炒作不利中國的新聞?美國如何煽風點火轉移國際視線?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人工智能開啟作弊新時代?是時候改革學生評分方式人工智能開啟作弊新時代?是時候改革學生評分方式 馮穎匡
  • 教研合一,政教分離,大學排名一定進步──獨家專訪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教研合一,政教分離,大學排名一定進步──獨家專訪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 本社編輯部
  • 笑笑 常霖法師
  • 對日本之美的反思對日本之美的反思 編輯精選
  • 融合藝術的創新嘗試──《融合貳》展覽有感融合藝術的創新嘗試──《融合貳》展覽有感 陳嵐
  • 俄烏戰爭 炸毀北溪 炸爆矽谷俄烏戰爭 炸毀北溪 炸爆矽谷 陳鳳翔
  • 看似平凡,卻活得比誰都精采看似平凡,卻活得比誰都精采 張灼祥
  • 《萬年景》──場域特定裝置作品《萬年景》──場域特定裝置作品 馮珍今
  • 3份頂級報告差異何以如此大3份頂級報告差異何以如此大 張建雄
  • 沿豪俠小說到香港武俠文學沿豪俠小說到香港武俠文學 楊興安
  • 香港勞工生產力長期偏低香港勞工生產力長期偏低 羅祥國
  • 亦文亦武亦商趙式慶亦文亦武亦商趙式慶 廖書蘭
  • 盧煜明教授:煮即食麵令生命科學難題迎刃而解盧煜明教授:煮即食麵令生命科學難題迎刃而解 本社編輯部
  • 矽谷銀行挑起的疑問矽谷銀行挑起的疑問 張建雄
  • 陽光明媚下的告別陽光明媚下的告別 陳月平
  • 失靈的警報 市場的豪賭失靈的警報 市場的豪賭 胡孟青
  • 特首顧問團名單出爐 李澤鉅、周勝馥上榜特首顧問團名單出爐 李澤鉅、周勝馥上榜 本社編輯部
  • 首屆「曉日春暉」兒童環境徵文繪畫比賽結果出爐 優秀作品零碳天地展出首屆「曉日春暉」兒童環境徵文繪畫比賽結果出爐 優秀作品零碳天地展出 編輯精選
  • 女人的沉默女人的沉默 羅乃萱
  • 重新審視香港裙帶資本主義重新審視香港裙帶資本主義 袁彌昌

推薦作家

  • 袁彌昌
  • 張楨
  • 馮穎匡
  • 馮珍今
  • 胡孟青
  • 湯文亮
  • 卓王詠詩
  • 李大齊
  • 陳鳳翔
  • 張宗永
  • 曾國平
  • 陳月平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