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冬奧在習總書記的見證,以及俄總統普京親身到賀下,在北京嚴寒的2月4日開幕,可惜G7國家中有3個(美、加、英)全面外交杯葛,即不派遣任何高中級政府官員出席;而餘下4個(德、法、意、日)只派員到會、國家元首避席;而有外交杯葛的非G7國家尚有13個,其中包括荷蘭、瑞典、丹麥、立陶宛等歐洲國家和亞洲鄰邦澳洲、新西蘭和印度等。
從國內和香港的傳媒和國內網民的反應中看出,此杯葛對他們來講無關痛癢,甚少官方報道和討論。
冰球文化欠奉 球員依靠外援
冬奧是運動員參與的盛事,外交官員只是錦上添花,杯葛與否,可以不理。但在參賽的中國運動員當中,尤其是中國較弱的項目,如冰球(ice hockey)和花式滑雪(freestyle skiing and snowboarding),是有大量的外援參與的。
14億人口的大國,亦經已是崛起的大國,怎麼尚未能適時地培育出這些少量的精英?當然,這有資源分配、次序先後和天然因素,例如在冰上短跑和花式溜冰(speed and figure skating)項目上,國內運動員實已有不俗的國際賽事成績。
冰球是冬奧的重頭戲,由於北京是主辦單位,中國隊便自動入圍,但問題便來了,雖然華北是長期積雪的地區,但人家大國常有的冬季運動文化,中國仍嚴重缺乏。這絕不是體質的問題,筆者在香港出生長大、居加國近半個世紀,滑雪溜冰是我喜愛的運動,尤其是在年輕時,不少華裔親友亦是。中國缺乏冬運文化,硬件亦然,14億人口大國的世界級滑雪和溜冰場,對比細37倍的小國加拿大,確是少得驚人。
在取得冬奧舉辦權(2015年)後至今的7年間,雖然國內滑雪和溜冰場倍增,但多只是中小型的,職業冰球隊在此之前更完全欠奉,首隊在半年後的2016才成立,至今仍只是國內唯一的「北京崑崙鴻星」隊,球員絕大部分是外援。屬同一球會的女子冰球隊同期成立,球員主要亦是靠外援。當然,鴻星百分百是臨急抱佛腳、專為2022冬奧而辦的。
現時男女國家冰球隊共48名球員中,有28名是已取得代表中國資格的外援,他/她們全是鴻星隊員,原籍加拿大、美國和俄國,當中6人全無華裔DNA。大陸網民多數叫這些外援做「歸化中國人」,但尚未有任何官方資料證實他/她們已入中國籍,而《奧林匹克憲章》第41條列明,只須是「national」便可代表某國,這是個頗含糊的名詞(可包含民族、種族、國民或居民之意),但無明確指定必須有國籍才可,奧委會有權酌情處理。
事實上,不少人在某些國家取得居留權後,要長期申請才取得國籍、或不想入籍、或不想放棄原籍。美加是多元民族國家,二、三線精英運動員跳槽效力父祖輩原國,先例已屢見不鮮。
外援譯名出錯 兼被網民唾棄
在中國官方資料中,所有外援皆有中文譯名,但有錯漏。例如男冰球員黃泰勒(Tyler Wong,加拿大土生)便錯譯成「王泰勒」(筆者是他的姑丈,內子是他父親的胞姊。Tyler母親是歐裔,黃家祖籍廣東台山白沙西村,Tyler祖父曾是1950年代愛國歸僑、曾在廣州樂團/廣州交響樂團前身任男高音);傳媒簡介亦漏誤頗多,可見國內態度甚兒戲。而根據英美加傳媒(NBC、CBS、BBC、Sportnet等)這幾天的報道,國內民眾對外援毀譽參半,網上更有不少嘲諷、甚至是仇外的言論,尤其是當外援賽果欠佳時。
筆者網上所見,不少對外援的辱罵,已去到觸犯法律的程度,但尚未見官方嚴正處理,無即時公開譴責和網上秒刪執勤。這多少反映出國人的風度和修養,當局有加強教育之必要,但願花式溜冰外援朱易(Beverly Zhu)是一個好教訓,她在日前(2月6日)比賽時失誤敗陣,遭大批國內網民狂罵唾棄,但官方又無即時譴責網暴,對一位能在美國打拚成一線運動員、且高姿態地放棄美籍回歸祖國者,這是應得的待遇嗎?
現今中美冷戰,美國及其多個盟友對中國的態度,難免是較敵視或猜忌多多,但要對沖這敵對勢態,這些外援運動員,不正正是極佳的統戰工具?為何不好好利用?姑息或鼓勵仇視這些外援,是極不智的,而不少他/她們的父祖輩,更多是愛國的華人(起碼會讓子女為祖國效力、爭光)。
吹噓外援歸中 過於功利敵視
日前(2月8日)《明報》一位時評人的專文,無知地吹噓外援谷愛凌(Eileen Feng Gu,剛奪得花式滑雪金牌)棄美籍回歸中國,說成是今次冬奧「最震撼的6件事」之一,他更嘲笑加拿大首次「在1976年主辦奧運會」時,只取得多面銀牌,但無金牌。此時評人是柏楊《醜陋的中國人》的寫照,醜陋其一是谷氏有機會拿金牌他便讚頌,但朱易敗陣被網暴便隻字不提。
其二,是谷愛凌在國籍上與朱易不同,她是否已放棄美籍,谷氏本人從未證實,她只說「沒有人能否認我是美國人,沒有人能否認我是中國人……當我在美國,我是美國人。當我在中國,我是中國人。」此時評人頭腦發熱,無查證清楚便大吹大擂。
其三,同是美國土生華人的陳巍(Nathan Chen),他只代表美國出賽(剛奪得花式溜冰金牌),《明報》專文便隻字不提陳巍;
其四,加拿大首次主辦冬奧是在1988年,1976年是該國滿地可的夏季奧運,兩次都無取得金牌,但體育精神是旨在參與,只要盡力參賽便應讚賞,況且銀銅亦是獎牌。參賽者的數目肯定比獎牌得主多,是否無取得獎牌便是窩囊?是否國足敗在越南腳下便成飯桶?揶揄加拿大當年取不到金牌,這時評人實是太功利、太醜陋了,可幸地他在文中無學大陸網民多踩朱易一腳。
奧運是為促進相互了解而存在
習總書記在冬奧開幕幾次發言中表明:「中國做好了準備。中方將竭誠為世界奉獻一屆簡約、安全、精彩的奧運盛會…….秉持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奧理念,全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認真兌現對國際社會的莊嚴承諾……積極參與奧林匹克運動,堅持不懈弘揚奧林匹克精神。」這精神在奧運章程中,被闡釋為用公平競爭的體育運動,促進國際合作和友誼、相互理解、尊重,達至人類和諧共處的目的。
雖然疫情欠佳,但去年遲辦的夏季奧運,日本亦無因此而草率作東道,令來賓怨聲載道。禮待各國運動員、隨團人員和傳媒單位是應份的,包括敵對國家;而對海外華裔同胞參賽者,更應愛護、關照、包容,這才是一個大國應有的自信和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