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中提出促進「共同富裕」問題。他在會上強調,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徵,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這是一個明確的信號,表明相關政策正在發生巨變,從改革收入分配,推進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到反壟斷和強調資本發展的規範性,以及將共同富裕的範圍從物質擴展到精神領域。當前的重點可能是通過改革收入分配來加強民生建設,如初次分配的勞動者保護、再分配政策的社會保障問題、三次分配體系的建設都將繼續推進。
共同富裕的新投資機遇
許多人都在討論共同富裕新政策的影響,特別是對投資領域的影響。中信建投證券發布的「共同富裕系列報告」提出,共同富裕帶來的新投資機遇在以下幾個方面:
- 國家將更多資源傾斜於貧困地區、落後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升級,重點關注互聯網硬件軟件以及數字經濟;
- 為高端製造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造更多增長機會,尤其是信息技術、新能源、生物醫藥等科技產業;
- 為人民提供更多優質的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
- 增加人民的收入渠道,通過包括三次分配、促進基金會、慈善機構的發展,以及更多長期的財富管理方式,為資本市場帶來長期增量資金,從而有利於股債和券商、保險等行業;
- 升級消費水平,促進具備品質改善的消費品,以及文化、傳媒、體育、休閒等服務業的增長機會。
顯然,這些新政策將會改變許多企業的經營環境,並且要求本地公司和外國公司正確地評估是否需要指定以及如何制訂新戰略來應對這些變化。
共同富裕的關鍵目標是將社會結構從金字塔形結構重塑為「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分配結構。在這種分配結構中,中產階級群體佔比最多。這也意味着平均收入將會持續增加。人們亦可預見,對於許多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將持續增長,從而使得人民迎來更好的健康保障和更高品質的生活方式。
企業策略必須考慮社會影響力
隨着共同富裕的提出,集體利益的重要性亦將會提高,儘管它不一定會超過合法的個人利益。因此,企業在繼續追求個體利益的同時,也必須注意重新劃定的「紅線」,即防止過度壟斷市場行為、違反數據安全法、扭曲某些社會價值觀,從而為年輕一代提供更均衡的發展環境,為員工實現其基本福利等。
追求共同富裕,從最根本的層面來說,就是希望所有企業都能更好地照顧員工,提供更多的福利和更合理的工作時間。為此,汽車製造商吉利已經提出計劃向員工發行3.5億股新股(佔總股本的 3.56%)。
社會影響力與貢獻值將成為對企業來說越發重要的考慮因素。企業和投資者必須更加重視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和社會責任。
企業的增長重心也將轉移。雖然消費互聯網以及大型平台過去十年在中國創造了巨大的影響,但中國的發展重點將會轉移到「硬科技」、製造業、生命科學、新能源、環境、可持續發展、工業互聯網、農業等領域。除此之外,為新興中產階級提供的服務將變得更加普遍,可以預期這些領域在適當的時機會有更多的創新。同時,履行新的數據安全法亦將至關重要。
共建具中國特色的現代性
共同富裕政策與其他關鍵政策舉措事實上是一致的,包括「雙循環」經濟政策、努力實現自主技術創新、建設區域性城市群和振興鄉村、啟動中央銀行數字貨幣、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等。它們共同構成了中國對「有中國特色的現代性」(Modernit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的追求。
因此,許多行業的公司都需要解決一些基礎的問題。例如,跨國製造企業需要決定他們的製造和供應鏈環節中有多少應轉移到中國或從中國轉移出去?中國應在多大程度上保持其供應鏈的核心地位?例如,半導體行業正在受到地緣政治和各國政策變化的影響,需要決定如何在新的全球產業結構中進行重新定位。在中國創造和收集數據的外國公司必須要採取滿足中國數據安全法的方式,同時亦滿足他們本身國家的數據安全要求。
還有一些更深刻的影響,一些業務的本質將在一定程度上發生改變。隨着服務於公共領域的智慧城市在中國各地陸續開展,諸多行業的商業模式將需要與公共數字基礎設施進一步深度融合。對某些行業來說,私營企業將不再能夠簡單地自行確定戰略和運營策略。他們將需要與公共部門緊密協調和合作。智能網聯車、移動出行、數字健康、智慧能源和現代農業等可能會屬於這一類。
我們將看到更多公私合營(PPP)的模式湧現,更多包括政府、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的生態系統將被建立。企業必須認真審視他們現有在中國與其合作夥伴的關係和決定需不需要進行重構。
中國追求共同富裕的目標是一項巨大的社會事業,這亦將在許多方面改變遊戲規則。如果做得好,這將意味着,隨着時間的推移,為更平衡和可持續的增長奠定基礎,並創造可能對世界其他地區產生重大影響的變革。而這將對在中國經營的各種類型的企業均產生影響。
至少他們需要遵守新的政策和法規。更有甚者,某些業務的基本屬性也將被重新定義。正因如此,企業需要從根本上重新考慮他們的戰略,而對於那些跨國企業來說,這也可能對其在世界其他地區的運營產生着深遠的影響。
原刊於《財新全球》網站,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中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