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濟發展的關口卡在哪兒?任何經濟發展都需要投入,當中不外乎投入勞動力、資本和改善效率。我們現在的勞動力市場已飽和,勞工長期短缺,但香港不能如新加坡般,可以輸入數十萬外勞。勞動力如充足,經濟很難不增長,但現在我們勞動力十分不足。有人認為應提升人口的競爭力,例如提高學歷水平,但其實香港幾乎已是普及教育,比較難再提高勞動力素質。所以唯一可以增加的就是婦女勞動力。婦女要養育小朋友,往往只能辭職,如果要釋放其勞動力,就要幫她們看護子女。當然,我們有託兒服務,傳統方法是在區內設一間託兒所,但除非每一個小區都開設,否則往往要十多二十分鐘路程才找到一間。
現今是科技世代,我建議可用一個共享經濟的模式,共享託兒。我們不用建一間大的託兒所,一些家庭若想幫人託兒,政府可設立一個平台讓他們登記。政府角色主要是提供資訊,例如一個老人退休後較為清閒,卻有育兒經驗,可靠之餘又是住在附近,政府便可登記一個託兒家庭,記下登記人的資料,再做一個認證,看看他是否可靠,有沒有幫人託兒的記錄,或以往有沒有託兒所工作經驗等等。
釋放年輕的婦女勞動力
退休人士或老人家較為空閒,這樣做既可以賺取外快,又可以釋放年輕的婦女勞動力到勞動力市場。過了驗證的一關後,最重要是要有一個網上平台,讓婦女無時無刻都可上網尋找在附近願意幫忙託兒的人。首先婦女不用帶子女離開太遠,小孩在該區長大,也會比較安心。這些託兒戶在附近居住,作假或出意外機會相對低,很容易追究。
香港是一個密集型的社會,這正正造就了方便的環境因素──不一定要設託兒所,樓上樓下,或者是對面大廈的住客,也可幫忙。我們如今的難題只是不知道誰能幫忙,政府可以利用民間的空間,做一個平台,認證登記,將資訊發放出來。至於工資計算等問題,市場會自行解決。
又或者,可以在政府處先做登記,成為託兒戶,然後才能將小朋友交託。如果做得不好,託兒戶的認證評分下次就不達標,不能再提供服務。由於受到政府監管,家長能安心地將小朋友寄託,然後出去工作,勞動力便可增加,從而促進經濟增長。我認為這是可行且當行的方案。
原刊於《頭條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