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早年引入檢測及認證課程,有見在信息化年代,運用大數據協助企業分析和決策,成為了致勝關鍵。公開大學科技學院將於明年9月開辦數據科學榮譽理學士課程(BSc(Hon) in Data Science)聯招課程,結合統計學、電腦、數學和經濟學,配合社會未來發展需要。
「大學其中一個責任,就是為未來社會提供人才。我們會視乎社會整體的需要,看市場、政府的需求,推出課程。」面對不斷轉型的社會和企業,公開大學科技學院院長王富利教授表示,會從《施政報告》、人才資源報告以及跟業界交流這三大渠道,去深入了解市場需要,再因應情況設計和剪裁課程,以配合大學的方向,為社會提供所需人才。「譬如2009年,政府提出六大產業,其中一個叫『檢測及認證』,科技學院於2011年很快就推出了相關課程。」雖然當時空間和設施不足,但經過幾年努力發展下,最終於2013/14年度公大開辦了相關的全日制課程。
獲撥款資助 肯定課程定位
甫開辦相關全日制課程,特區政府在2014年的《施政報告》中,公布了「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簡SSSDP),由2015/16學年起資助每屆約1000名學生修讀選定範疇的指定全日制經本地評審自資學士學位課程,並於2018/19學年將資助學額增加至約3000名,獲資助的條件包括「為有殷切人力資源需求的特定行業培育人才」,公開大學科技學院在獲資助方面,就獲得豐碩的成果。
王富利指出,公開大學科技學院現有的「檢測及認證榮譽工學士」以及「互聯網科技榮譽電腦學學士」,加上明年即將開辦的「檢測及認證榮譽理學士」,三個課程合共有190個學位均符合資格,相關學生可獲得四至七萬港元的資助,「我們的190個學位佔全港3000個資助額約百分之六,可以證明我們在這方面對社會有一定的貢獻。」王富利分享道。
大數據影響決策 開辦課程配合需求
得到社會肯定,加上看到在信息化年代,運用大數據協助企業分析和決策,成為了致勝關鍵,公開大學科技學院將於明年9月在聯招中開辦「數據科學榮譽理學士」課程。
公開大學科技學院助理教授朱振輝博士介紹道,大數據無處不在,「舉例你想去旅行,在手機上搜尋機票和酒店的資料,相關供應商就能從而向你顯示相關的廣告,以及向你提供優惠。」他指出:「有效運用信息,能夠令社會更有效分配資源,而各階層亦能根據客觀數據作決策。」
朱博士指,課程會涵蓋統計學、電腦、數學和經濟學,而在設計和編排上希望學生有效利用數據去解決日常生活問題,所以會避開抽象的概念,而是更着重提高學生的解難能力。
除了大數據的應用,王富利亦透露,未來將會多開辦兩個課程,分別為土木工程以及屋宇設備工程,以回應香港社會對大型基建以及房屋增長的需求。
社會渴求「T型」人才 專業通才知識兼備
除了專業上的培訓,面對21世紀社會愈來愈重視「T型」人才,專業人士既要發展個人專業範疇,也要具備廣闊知識和視野。王富利分析指:「市場真的很需要跨學科的人才,不只局限於自己的領域,還要認識其他領域的東西。有些企業會想,如果請一個管理人員加一位工程師,是否可以解決問題呢?但他們最後發現很沒有效率,因為兩名員工要花很長的時間溝通、開會,於是不如請一位具備管理知識的工程師,去管理工程項目,就會很有效。」有見及此,他會要求學生在通識教育上,多選修不同的課程,或者日後再進修增值,提升自身的就業競爭力。
課程兼備專業通識 同學職場學以致用
修讀電子及電腦工程學榮譽工學士的馮皓天(Eddie)為第一屆中學文憑試(DSE)考生,2016年於公大畢業,現在於一家法國工程公司任職,主要負責公司所承包的鐵路訊號工程工作。他分享道,學科上的知識讓他學以致用,「大學三年級時要修讀Networking科目,對工作上幫助很大。例如現在列車上的電腦,無時無刻都在跟青衣的控制中心溝通,是會通過網絡交談,每分每秒都知道對方的狀態。我在公大已學到,有了基礎認知,真正工作時就知道怎去建立網絡。」
課程要求同學必修通識教育科目,Eddie大讚當中學到的英文令他事半功倍 ,「我現在工作的是外國公司,每晚做完訊號測試後,都要撰寫一份英文報告,譬如我們測試時最常遇到的問題,你是否能用英文清楚寫出問題的前因後果呢?我見到有些同事英文稍遜,翌日就會被上司批評報告的內容不清晰。」他續說:「我大部分的同事都是來自科技大學和理工大學,我一直也很想證明給大家看,在工作能力和表現上,我跟他們分別不大。」
王富利補充道,「(業界)僱主經常跟我説,公大跟其他大學畢業生最大的分別是,會很專心做好上司分配的工作, 我們的學生亦較謙卑踏實,因此僱主很放心栽培他們。」
除了課程多元,海外交流活動亦有效擴闊學生的視野。今年於公開大學科技學院檢測和認證榮譽工學士畢業的許婉彤(Sarita)選擇繼續進修,現在於理工大學修讀機電工程碩士。她說公開大學的課程除教會她理解品質檢測報告,讀書期間曾參加教育局的「一帶一路」計劃,到馬爾代夫的大學交流,了解當地政府如何處理水資源及應對全球暖化問題,「這些雖然不是學科上的知識,但對我了解全球化的發展,有很大幫助。」
研究成果出色 獲政府豐碩資助
除了畢業生得到僱主肯定,公大科技學院在獲取研究資助上的成果亦相當豐碩。研究資助局剛於9月公布,公大在「本地自資學位界別競逐研究資助計劃」中,有17個研究項目共獲撥款逾2100萬港元,資助總額為14間合資格自資院校中最高。其中撥給科技學院用以設立「粵港澳大灣區海岸濕地基礎及應用研究中心實驗室」的項目更獲資助逾930萬元,為同類成功申請撥款項目中最高。王富利指,濕地項目研究的成果可以和周邊地區分享,希望能將研究的成果帶出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