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我在香港理工大學修讀中國文化碩士課程,當年的系主任是朱鴻林教授。當年的課程相當吸引,因為除了四門必修科目外,其他八門課可按學員的興趣去選修。八科當中,我選修了「書畫欣賞」,讓我日後懂得些看中國畫和書法藝術的基本原則!
東西方繪畫與藝術的差異
其實我很享受認識中國的書法和畫畫的發展史。中國歷朝歷代書畫家輩出,實在是趣味盎然。相對於畫,書法藝術較易明白、理解和欣賞。而且書法家和作品都有背後故事,如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和顏真卿的《祭姪文稿》等都有對人生無常的感悟、忠肝義膽而為國捐軀的悲壯。
中國畫的特色與西方藝法可說是大相逕庭:中國畫重視氣韻靈動,不易分析,只能感受;而西畫重視比例、透視、寫實。中國畫的一大主題是山水,以寄情托志,要把高山之大「縮龍成寸」於有限的紙本之內,確要超凡的技藝、獨特的角度和取捨,才可以表現出大自然的神妙!畫家的學養、人生經歷、人品性格皆會影響作品的風格和神韻,以決定它是神品、妙品、佳作還是平庸之作!
八大山人 個人風格突出
歷代的畫家多如繁星,當中最吸引我的是明清及後代的畫家,尤奇是明末清初的「四僧」:弘仁、髡殘、八大山人和石濤,他們都是創新的一族。當中又以八大山人是最有個人風格的藝術家。
八大山人原名朱耷,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後裔。1644年,李自成殺入京城,大明江山覆滅,而後滿清入關,前朝的王公貴胄都受到迫害。當年朱耷當年還未滿20歲,遭逢巨變,不想表露身分,於是隱姓埋名。清順治五年,削髮為僧,在江西奉新山出家,過着淡泊的佛門生活。遁入空門的八大山人要透過詩、書、畫抒發積壓在胸中的鬱悶。在佛門修行期間,他畫了15幅寫生畫,畫花卉、瓜果、芋頭、玲瓏石、松木等。
1679年,在毫無預兆下,八大山人發了狂,時而大笑、時而大哭,甚至將身上的衣袍脫掉焚毀!或許是多年來,他內心鬱鬱不得志,極不平衡下的一次大爆發!幸好,他回到江西老家休養了幾年,最終精神回復平靜,並還俗了,並開始畫畫。
憤世嫉俗的一面
他畫的魚、鴨、貓、兔等小動物都與眾不同,作品都有一種不屑、鄙視、憤世嫉俗的樣子,如每條魚都是翻着白眼的!無論是雞還是鴨都是形單雙影!他的畫風令人印象深刻,有一種倔強不屑的姿態、誓不低頭的心態!
山水畫也表達他內心的悲憤!他常常把景物推至畫面的邊,甚至畫外,暗示自己被清政府和社會推到了生命的死角。這種一角、半邊的殘景構圖,曲折地表達了國破家亡、山河支離破碎的痛苦!
八大山人的簽名最為人津津樂道,像「哭之」又像「笑之」。八大山人的書法也是經典,他把篆書圓渾、拙厚的筆法寫得出神入化,《河上花歌》就是令人賞心悅目的作品!
四僧的另一大師是石濤,兩僧曾歷史性合作創作,成為畫壇的美事美談。八大山人曾抄寫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寄往揚州請石濤補畫成《桃花源圖》。同年,石濤也畫了《春江垂釣圖》,並題了一首詩贈八大山人,後來兩人還合作創作了一幅山水畫,可惜此畫已失傳了!
八大山人和石濤都影響深遠,對清代、民國以至當代的畫壇都有一定程度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