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文化 兩位被斬首的英法帝王

兩位被斬首的英法帝王

在法律之下,人人平等,連君主也須遵守,犯事便要受審,定罪便要被處罰,甚至被斬首如英法兩個君主。

馮應標 作者: 馮應標
2022-10-05
文化點滴

標籤: 內戰君主立憲君權查理一世權利法案灼見原創灼見獨家路易十六世
法國大革命的斷頭台。(Wikimedia Commons)
法國大革命的斷頭台。(Wikimedia Commons)

由1500年開始的四個世紀(至1900),史學家稱之為歐洲的「黃金年代(Golden Age)」,因為這是人類經貿、科技、以至是藝術和文學的高度發展期,但亦是君權開始末落、民權抬頭的大地震期,當中發生了三個政改大革命,導致了兩個君王被殺頭,是英王查理一世(Charles I)和法王路易十六(Louis XVI),前者發生在英國大革命的1649年間,後者在個半世紀之後、法國大革命的1793年。第三個大革命發生在美洲,是比法國革命早12年的美國獨立革命。

正如狄更斯《雙城記》的名言「這是極好的歲月、亦是極差的歲月(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不少歷史事跡,其實比電視連續劇(亦稱肥皂劇)更引人入勝、更有趣味性,尤其是與王室有關的,有什麼比王帝公開被殺頭更戲劇性?查理是死在傳統劊子手刀下,而路易和妻子,便是死在新發明的「斷頭台(guillotine)」斬頭機器上 。

英王查理一世

英國革命(1642-1689)是人類歷史、民主歷史一大里程碑,是民權首次能真正蓋過君權的開始。傑出英女皇伊利沙伯一世在革命前39年(1603)去世無嗣,都鐸(Tudor)王朝結束,王位傳給她的姨甥、史超域王族(Stuart)的詹士一世(James I,1566-1625),他當時已是蘇格蘭王,於是成為英蘇雙料帝王,死後位傳給兒子查理一世(1600-1649,任期1625至被斬首,時為中國明末)。

史超域王朝是英國歷史一個新低點,主因是該王族的頭四位英王皆天主教徒,這與當時英國主流的新教格格不入,詹士在位時尚未惹起太多爭端,但兒子查理便肆無忌憚,不時與各新教教會作對,更堅持天主教教義的「君權神授(devine rights)」論,這實是當時歐洲「君權至上(Absolute Monarchy)運動」的憑藉,即是君權要凌駕在教權和民權之上。

查理挑戰或漠視國會,最終引發了9年的內戰(1642-1651),這是英國革命的首階段,是「國會派(Parliamentarians)」大戰「勤王派(Royalists)」。國會派的中堅是「圓頭黨(Roundheads)」,圓頭者是因為他們蓄有異於貴族的短髮,領導人是克倫威爾(Oliver Cromwell,1599-1658),他是亨廷頓區(在劍橋郡)的中產地紳,曾在劍橋大學唸書但無畢業,後曾任亨廷頓的民選國會議員。

克氏是虔誠的清教徒(Puritan),內戰初加入國會派的軍隊後迅速擢升,有份創立「模範新軍(New Model Army)」並任副總司令 ,此乃職業性、紀律性極強的軍隊,勤王軍根本不是對手 ,查理便被擒獲兩次。在第一次被擒後,查理竟用密約方式邀老家蘇格蘭入侵英格蘭。但蘇軍和勤王軍不堪一擊,四個月後查理第二次被擒,隨即被克氏控制的國會開庭審訊,控以叛國罪並處死。

左圖:查理一世;右圖:克倫威爾。(Wikimedia Commons)

查理被斬首後,國會通過法案改英國為共治國(Commonwealth of England,1649-1660,只11年,不設王位),這是英國革命的第二階段,共治國成立兩年後內戰才結束。克氏自任為「護國公」,實乃國之元首/獨裁者,他任內便曾四度把國會廢掉,死後位傳給兒子,但只兩年,國會便通過法案廢掉共治國、復辟君主制,迎回在歐陸流亡的查理之子繼位為查理二世。一年後,克氏遺體被掘出、鞭屍、吊頸示眾、斬首,300年後才低調地葬在劍橋大學校園內。

查理二世在位25年、無子女,死後由其弟詹士二世(1633-1701,任期1685至1688)繼位,二者仍繼續乃父祖的親天主教作風、和君權神授想法,一群忍無可忍的國會會員,最終策劃宮庭政變,在1688年從荷蘭迎來詹士的長女瑪莉(Mary,1662-1694)和她丈夫、亦是荷蘭省督的威廉(William of Orange,1650-1702),二者是令英國人放心的虔誠新教徒。威廉的軍隊在英國南岸登陸,便受到民眾的夾道歡迎,詹士見勢便棄位逃往法國,投靠他的表弟、顯赫的法王路易十四。

英國國會隨即通過法案,廢除詹士二世、並批准瑪莉和威廉繼位為雙君主,且在一年後通過了英國歷史上最重要、可與《大憲章》齊名的《權利法案(Bill of Rights)》,內中兩條是有關今後英君繼位的,其一是英君必須是新教徒,其二是必須經國會批准,故此不少學者認為,這才是君主立憲制的正式開始,因國會有權廢和立君主。這亦是英國大革命的最後階段,英人喜將此政變稱為「光榮革命(Glorious Revolution ),之後英國的君權,繼續被國會逐步削減,再過二百年後才算完全熄滅。

詹士在法國終老,他一位世稱「英俊王子查理(Bonnie Prince Charlie)」的孫,在1744年參予一項欲光復史超域王朝的起義,成功地攻取蘇格蘭首府愛丁堡,戰鬥兩年後且亦攻入英格蘭境內,但最終戰敗逃往意大利終老。著名的蘇格蘭民謠「我的邦尼(My Bonnie)」,便是以他為典故的。

法王路易十六世

法國大革命(1789年起)與百年之前的英國革命劇情,竟有頗多雷同之處,亦是皇帝人頭落地、成立共和、然後復辟君主制,最大的分別,是多了一位華人開玩笑式譯名的、發了一場短暫大法國夢的拿破崙!法國與美國革命亦有共通點,二者皆與稅務有關,即是美國革命者的名言「納稅人應有代議權(No tax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

路易十六(Louis XVI,1754-1793,任期1774至1792,時為中國清中葉)登基時,歐洲的啟蒙運動已開展了百多年,這是一個民權和民主抬頭的運動,經洛克、孟德斯鳩、伏爾泰、休謨、盧梭等思想家的大力鼓吹,又有英美革命的啟迪,此時法國的民眾、尤其是中產和低收入階層,對革命便有一定的寄望,對君權和特權階級如貴族和教會,便愈來愈反感。

作為一個大國,國債亦大,法國在革命前夕的國債已大到爆炸點,每年財政預算的一半開支要用來還利息,亦已無銀行肯再借錢給法國,路易惟有硬著頭皮向人民開徵新稅,但此時真是加稅的「極差歲月」,因整個歐洲已農作失收幾年,物價高漲、物資供應失衡,地主階層(貴族和教會)火上加油、以加租應付自己的開支,平民百姓怨聲載道。

左圖:路易十六;右圖:拿破崙。(Wikimedia Commons)

法國有成例王帝開徵新稅時,必須開「全民協商大會(Estates-General)」通過才可。這全民大會與英美的國會不同,予會議員按身份分三層(Estates),即是教士、貴族、和平民,每層議員所投的票含金度不一樣,是一個極不公平的機制,亦已有近兩個世紀無開過會,不少會議細則極度含糊。筆者不贅言作詳細解釋,大體上是平民代表欲借是次開會改制,因為當時平民佔法國人口九成半,但在大會的表決機制中,只有三分之一的權力。

1789年5月5日,大會在凡爾賽城(巴黎20公里郊外)、一個皇宮外側的會議廳舉行。開會通告在三個月前發出,隨之是各地選拔議員,此際民眾便已議論紛紛。大會一開始,平民議員即要求改制,但經個多月的討論、周旋仍無結果,平民議員遂毅然決定成立新國會(National Assembly),一個多星期後便得到教士層全體、和部分貴族層議員的支持。此際,全國支持政改的呼聲,亦已達到震耳欲聾的程度,且不斷有人上街示威。

在隨後的4月內,劇情發展緊湊、神速,先是新國會開始編寫憲法、並成立等於是國會御林軍的國民保衛軍(National Guard)、然後是巴士底監獄/軍火庫被攻佔搶掠、封建制度正式被取消、人權宣言頒布、婦女請願團大隊操往凡爾賽宮、路易和家人被「安置」棲身在巴黎的杜樂麗宮(Tuileries)。至此,新國會大致上已獲全民支持,各地且有人自行執法,搶掠或破壞貴族的私邸、物業、甚至殺戮。路易見大勢已去,因在舊的全民大會三層議員中,亦已有兩層多支持新國會,他便無可奈何地接受現實 — 即是法國已由君主制變成君主立憲。

若君主立憲成事,理論上路易應可繼續其王位的。導致他和妻子瑪麗王后被斬首的原因,歷史學者仍有爭論,筆者認為主因是瑪麗(Marie Antoinette,1755-1793)和她的外家,是顯赫的哈布斯堡(Habsburg)王族,尤其是她胞兄利奧普二世(Leopold II),他同時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奧大利君主、匈牙利王等各地元首。安頓在杜樂麗宮後,瑪麗即策劃八個月後的逃亡,準備逃往東鄰普魯士(Prussia,屬神聖羅馬帝國範圍),法普邊界只在巴黎東面350公里,但他們在半途中便被截獲,押回巴黎、並軟禁在杜樂麗宮內。

逃亡失敗後兩個月,利奧普和普魯士王發聯合公告,警告法國革命派不可傷害路易一家人,違者後果不堪設想。八個月後,法國國會通過動議向奧大利宣戰,隨即普魯士便向法國宣戰,然後英、荷、西葡二牙等國加入,成立了反革命的聯軍。一場為時五年(1792-1797)的法國自衛戰便開始。又3個月後,聯軍再發同樣的警告,法國國會於是還擊,放棄君主立憲、宣布共和成立。

幾個月後,路易被控以叛國罪,1793年1月被送往斷頭台(在今日巴黎市中心的協和大廣場,Place de la Concorde),歐洲各國一致譴責,聲言會用各種手段毀滅革命政府,包括間諜滲透。法國人心惶惶,五個月後羅伯斯庇爾(Robespierre)成立「救國委員會」,進行了一年臭名昭著的「恐怖管治(Reign of Terror)」,全國約共有兩萬多名「反革命」被判死刑,多數被送上斷頭台,最後羅氏和他的同志也難逃同樣厄運。

在恐怖管治期間,羅氏一位24歲朋友拿破崙(1769-1821),才正式入伍革命軍,之前他曾在路易麾下任低級軍官。其實,各國反革命聯軍對法開戰,是幫了革命一把,法國軍力原已走下坡,但經此一嚇,人民紛紛請纓入伍保家衛國,兵源大增,且士氣如虹,英勇地擊退所有來犯者,在國內外聲名大噪。拿破崙確是時來運到,以火箭速度在軍中擢升,入伍六年後(1799)便能策劃一個不流血政變,將政府的「督政內閣(Directory)」改組為「執政內閣(Consulate)」、並坐上「總執政(First Consul)」之位,等於是國家總理。

野心勃勃的拿氏,再五年後(1804,35歲)便索性推翻共和、復辟君主制,自立為法國皇帝,然後東征西討,佔領了整個西歐除了英國和葡萄牙,版圖是歐洲歷史上第二大(古羅馬帝國最大),更是千年前查理曼(Charlemagne)帝國的兩倍,惟獨短命、與英國克倫威爾的共治國一樣,只維持11年便遇上了他的滑鐵盧!在拿氏之後,法國君主制與共和輪替幾次,1870年變回共和至今(除二戰時被德國佔領)。

歷史教訓

人類是靠共處求存的動物,共處便需要有法紀,才不致「人吃人的天下大亂」(霍布斯名言)。在法律之下,人人平等,連君主也須遵守,犯事便要受審,定罪便要被處罰,甚至被斬首如英法兩個君主。西歐尤其是英國,他們的尊重和堅持法治,是資本主義和工業革命成功的一大要素,所以人家的財富,便可積聚遠超過三代。

若果人民的私產、物業、銀行戶口、知識產權等等,不能有合理的法律保障,兼且有令人寢食不安的惡法,試問尚有誰肯費盡心機去創新、去研發新知識、和新產品?開拓新市場?為家、為國積聚財富?

更多精采文章

  • 三位傑出的英女皇三位傑出的英女皇
  • 民主與民權民主與民權
  • 古物琳琅 氣韻天成──古董藝術收藏拍賣的幾個潛規則古物琳琅 氣韻天成──古董藝術收藏拍賣的幾個潛規則
  • 恒地藝術展感想 為生活增添色彩恒地藝術展感想 為生活增添色彩
  • NASA如何釐定技術的成熟程度?NASA如何釐定技術的成熟程度?

  • 孫中山「洗大餅」之傳聞
  • 孫中山的公眾形象
  • 解碼西安事變

馮應標

加籍華人,退休加拿大職業工程師,祖籍廣東中山,香港出生長大,畢業於九龍聖芳濟書院(中五)和加國亞省省立大學(工程系學士,1979),其後一直在加國工作至退休,1980年代開始在香港的報刊上發表文章,近作有《李小龍年譜》(中華書局,2017)。
View all posts
標籤: 內戰君主立憲君權查理一世權利法案灼見原創灼見獨家路易十六世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馬英九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亞新社)
灼見報道

馬英九談南京大屠殺 語帶哽咽籲兩岸避戰謀和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9
據阿里巴巴集團網站披露,張勇周二(3月28日)宣布啟動「1+6+N」公司治理改革。(Shutterstock)
灼見金融

阿里巴巴重組帶動 港股升破兩萬關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9
勝出隊伍與評判團合照。
灼見報道

恒生x惠理學界精英ESG挑戰 三校聯隊勇奪2023冠軍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8
馬英九在祭堂耳房題寫「和平奮鬥 振興中華」8個字。(電視直播截圖)
灼見報道

馬英九籲兩岸共同努力 振興中華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8
威尼斯電影節將於8月30日至9月9日舉行,屆時梁朝偉將在電影節閉幕式上領取金獅獎。(梁朝偉Instagram圖片)
灼見報道

梁朝偉獲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獎 楊潤雄祝賀稱實至名歸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8

影片

  • 曾鈺成:赤字預算違反《基本法》?制定《財政預算案》有什麼原則?
  • 顧小培博士:為什麼你會胃氣漲?哪些東西潛伏在胃裏不怕胃酸?
  • 尹淑芬校長x梁恩能主任x紀煒昌老師:新時代學校管理層將面對什麼挑戰? 新力軍有什麼新教學觀點?
  • 溢達掌舵人楊敏德:賣衫就真是賣衫?教你如何將綠色概念融入產品
  • 嚴浩:西醫西藥為何不能根治長新冠?推薦一種新生活方式保障健康
  • 盧永雄x張少威:中美實力差距有多大?美國會以俄烏戰爭做把柄對付中國?
  • 曾鈺成:人民幣有沒有可能取代港幣?香港需要跟隨內地文教政策嗎?《基本法》如何保障香港原有制度?
  • 顧小培:吃煎炸物為何會流鼻血、喉嚨痛?什麼健康食品可以清熱氣?
  • 陳鳳翔:矽谷銀行被接管 會否引發骨牌效應?白宮如何收拾殘局恢復市場信心?
  • 鄭家寶校長x 游偉樂老師x 翁港成校長:失明教師在教學上遇到什麼挑戰? 怎樣為學校及學生帶來正能量?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應對新冠大流行的實踐與挑戰應對新冠大流行的實踐與挑戰 袁國勇
  • 美國的蘇彝士時刻隨時來臨美國的蘇彝士時刻隨時來臨 張建雄
  • 《生死相醫》──救死扶傷急症科 醫生現身講故事《生死相醫》──救死扶傷急症科 醫生現身講故事 本社編輯部
  • 香港人用世界的音樂語言弘揚中國文化──專訪國際知名指揮家及作曲家麥家樂香港人用世界的音樂語言弘揚中國文化──專訪國際知名指揮家及作曲家麥家樂 本社編輯部
  • 「華人之光」,有何不妥?──也談黃秋生「怪異」評論背後之玄機「華人之光」,有何不妥?──也談黃秋生「怪異」評論背後之玄機 施林海
  • 談談「米飯」的誤會談談「米飯」的誤會 黃氏
  • 本年最強日劇《重啟人生》的時空穿梭新高度本年最強日劇《重啟人生》的時空穿梭新高度 林綸詩
  • 全球南方的意見已浮見亦必須重現全球南方的意見已浮見亦必須重現 張建雄
  • 銀行風暴的真正原因銀行風暴的真正原因 雷鼎鳴
  • 中國要和美國打上一仗嗎?習近平已說明中國的態度?中國要和美國打上一仗嗎?習近平已說明中國的態度? 霍詠強
  • 人生低谷期有什麼意義?人生低谷期有什麼意義? 潘樂德
  • 張愛玲100頁真跡手稿張愛玲100頁真跡手稿 鄭明仁
  • 疫情後提問技巧的復修疫情後提問技巧的復修 李美嫦
  • 多少事,盡付笑談中──《末戀.無愛合約》觀後記多少事,盡付笑談中──《末戀.無愛合約》觀後記 張灼祥
  • 德銀CDS:信貸風潮未止德銀CDS:信貸風潮未止 陳鳳翔
  • 中學校長推行舞台劇好處多中學校長推行舞台劇好處多 楊興安
  • 認真負責,就是好人才?認真負責,就是好人才? 編輯精選
  • 從麼地道談祆教在粵港澳的足跡從麼地道談祆教在粵港澳的足跡 編輯精選
  • 陶傑:全球化之下人類只有兩大政黨陶傑:全球化之下人類只有兩大政黨 編輯精選
  • 靜心聆聽靜心聆聽 譚寶碩

推薦作家

  • 趙靈敏
  • 曾國平
  • 胡孟青
  • 鄧兆鴻
  • 彭智華
  • 李美嫦
  • 何漢權
  • 孫明揚
  • 徐家健
  • 黃錦輝
  • 陳章華
  • 常霖法師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