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報告中預期,2024 年GDP增長約5%;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CPI)漲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糧食產量1.3萬億斤以上;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5%左右,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2024年發展步調:穩中求進、先立後破
李強又指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綜合考慮發展需要和財政可持續,用好財政政策空間,優化政策工具組合。赤字率擬按3%安排,赤字規模4.06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比上年年初預算增加1800億元。預計今年財政收入繼續恢復增長,加上調入資金等,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規模28.5萬億元、比上年增加1.1萬億元。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9萬億元、比上年增加1000億元。
這位國務院總理在回顧2023年工作的時候,表示2003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2%、糧食產量1.39萬億斤、城鎮新增就業1244萬人、全年新增稅費優惠超過2.2萬億元、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佔全球比重超過60%。同時,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太陽能)產品出口增長近30%。
李強表示,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各地區各部門要多出有利於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謹慎出台收縮性及抑制性的措施。因此,2024年的主要預期經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糧食產量1.3萬億斤以上、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5%左右,整體預期目標跟2023年接近。
莊太量:出口是中國增長動力、外媒偏唱衰中國數據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兼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教授對灼見名家表示,觀乎過去兩季,中國經濟數據都在升軌,第三/四季分別按年增長4.9%和5.2%,2023年全年按年增長5.2%。2024年GDP增長5%的預期應該沒太大難度,完全契合今年報告主調:穩中求進。
之前有外媒指中國GDP絕對達不到5%增長,頂多是1%多丁點,今次CNN美國電視新聞網專文報道人大會議時,題目有點挑釁意味地說,5%經濟增長這個目標太具野心。莊太量回應道:「外媒一定是唱衰中國的。統計數據可以不完美,可能局部採用臨時數據,或未齊整,但中國經濟崛起已非朝夕,數據質量已跟國際慣例看齊,容許有少許誤差,但絕不會造假。如果真要造假,國家又何須公開報告2023年外國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下跌?公開國內正處通縮?何不造一盤更加靚的假帳?」
莊太量又說,不少人說2023年中國出口數據比起2020、2021年遜色,他說這只是事情表象。根據香港貿易發展局經貿研究數據:2023年中國出入口數據以美元計分別按年下跌4.6%及5.5%。但莊分析,所謂出口下跌,只是相對於一個出口數量不正常地高的年份而言,西方媒體若只看表象,或下行數據,便會錯以為是一上一落,而真實情況其實是在增長中。中國的經濟動力來自出口,其中汽車出口是經濟增長火車頭,相信2024年首兩個月中國的出口數據應該能重拾升軌,並會繼續保持。
通縮致消費短暫疲弱、逆周期措施將起效
中國目前處於通縮,消費暫時的確有點疲弱,但國家已經出台了一系列逆周期措施,包括:加印貨幣、減低利率等,但這些宏觀措施需要一些時間去消化並發揮作用。他指龍年新春中國跨省旅行數字大升,另中國國家移民管理局發布資料亦顯示,2024年春假中國錄得日均169萬的出入境人次,與2023年同比增長2.8倍,恢復至2019年春節同期的近9成。「旅遊熱證明市民並非沒錢在手,有可能大家只是等一個安心消費的時刻,比如樓市站穩腳跟,市民恢復信心。」
莊太量相信,政府已加印貨幣,人民有錢在手,卻未能完全放手消費,可能就是經濟大循環的堵點所在。只要政府一邊印錢,人民一邊花錢,貨幣流通就會提高,他說日常生活始終有剛性需求,長期可拉動內需消費。加上出口、投資及政府基建等經濟動力,長期增長樂觀。
國內有通縮,有樓無人買,股市不穩定,假設同樣情況發生在美國,白宮會怎麼辦?莊太量說:「美國人第一招必定是印銀紙,他們大幅印錢,等於全世界幫他一起孭數。中國逆周期也有加印人民幣,但幅度較美國審慎,因為單一國家印銀紙,始終會擔心匯率下跌,資金流失,我認為政府可加大印錢力度,起碼加到通脹回來。」
國債不會拖垮GDP、可發展服務業及外資
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嚴控一般性支出,嚴禁搞面子工程、鋪張浪費,各級政府要習慣過緊日子。他又說,要標本兼治化解房地產和地方債務,防止低效無效投資,擴大內需和民間投資,加大力度吸引外資。
雖然總理倡議禁鋪張、要過緊日子,又會在地方發債3.9萬億元,解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進程中一些重大項目建設的資金問題。另外今年開始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用於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及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今年先發行1萬億元。莊太量補充,「其實大家都看錯了一點,就是以為中國國債好沉重。論債務,中國肯定不及英美日,他們的債務佔GDP百分比一定高於中國,所以大家勿太着眼於這一點,債務不會拖垮一個大國,小國就難講,日債佔GDP逾200%,新加坡債亦佔GDP約170%。」
莊太量提出有幾個領域可以加大力度,包括:一,國內好多城市也是受制於樓市政策,只要局部鬆綁,就可局部振興樓市。香港樓市全面撤辣,市況迅速改善。二,服務業可以改善,疫情前佔比超過50%,但疫下餐飲、旅客大跌,「政府可讓服務業勢頭重回高峰,製造業始終有價錢競賽,總有發展中國家成本比你便宜。」三,開放更多免簽證國家,讓更多外國旅客來消費創匯。四,提高外商及合營企業優惠,放寬某些行業發展。第三、第四項中央已在實行。
港澳台高度自治不變、取消總理記者會有因
在對港澳台工作方面,李強表示,要繼續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支持港澳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發揮自身優勢與特點。
李強又說,要堅持貫徹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定反獨促統,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大業,維護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增進兩岸同胞福祉,同心共創民族復興偉業。路透社注意到,與往年不同,「和平統一」的字眼不見,而是改成「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大業」。
今年人大宣布今年及以後都將不會辦總理記者會,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對本社表示,估計其中一個用意是避免「有心人」炒作不利訊息,唱衰中國。他說全球無數眼睛都盯緊中國經濟走勢,不設媒體訪問,將重大政策都透過中共中央親口宣布,可更準確及時地推出新政策,靈活應對風險變化。而且制定重大政策部署的三中全會並非在兩會前召開,兩會後馬上面對記者提問,總理未必能夠有足夠資訊做出充分回應。在大會上由專業相關部長親自解說相關政策,也許更詳盡。
黃錦輝倡本港職業教育 大灣區辦學
另一方面,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周一(4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政協主席王滬寧發表任內首份工作報告,提到發揮統一戰線組織功能,促進政黨、民族、宗教、階層關係、以及海內外同胞關係和諧。其中在港澳台方面,王滬寧說,圍繞促進港澳青年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等開展調研,組織深化港澳與內地交流合作專題視察,完善聯繫港澳委員工作機制。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立法會議員、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認為,兩地青年交流合作對香港融合國家大局尤其重要。他說,現時香港政府正積極地通過大、中、小學推進此任務,要求學校多組織内地交流團,推動體驗式國民教育,成績顯著。為進一步深化學生的體驗,以及促進大灣區融合,他建議政協成立「粤港澳大灣區政協委員聯盟」,利用九市兩區政協委員的網絡和資源,並以身作則,加大交流合作的廣度和深度。同時,我建議香港的職業專才教育機構到大灣區辦學,提供國際職訓課程(例如在創科領域),一方面可以促進兩地職業技術人才的流動和優勢互補,另一方面也可以豐富香港的技術性人才庫,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