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政局 傅高義的風範——構建「東西方橋樑」的大學者

傅高義的風範——構建「東西方橋樑」的大學者

傅高義以中日兩國友人的情誼,胸懷千年歷史的專業知識,來為大家破解中日關係之「謎」與「結」。這位西方大學者真是一位難以複製的「東方之友」。

高希均 作者: 高希均
2021-02-05
環球遠見

標籤: 中國和日本中國通亞洲四小龍傅高義日本第一日本通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鄧小平
1991年傅高義教授接受任教於威斯康辛大學的高希均邀 請赴威大演講,並留宿於高府深夜長談。(作者提供)
1991年傅高義教授接受任教於威斯康辛大學的高希均邀 請赴威大演講,並留宿於高府深夜長談。(作者提供)

「哈佛大學榮譽教授、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前主任傅高義(Ezra F.Vogel)辭世,享耆壽90歲。」費正清中心於2020年12月21日上午發布這個消息;接着又指出:「傅高義先後於1973-75、1995-99擔任過主任,是費正清中心『真正的導師』,也是位學識淵博的學者及完美的友人,將為人所深深懷念。」傅高義在加州柏克萊大學任教的兒子說是在12月20日因腸癌手術過世。

哈佛名師如雲,誰能繼任傅高義?

被譽為東亞與美國橋樑的權威學者,他的離世,特別令太平洋這邊的友人哀悼。在去世的一個月前,11月5日「遠見高峰會」的視訊對話中答應我們,一旦疫情解除,他出國演講的第一站就會是來台北,分享他的新著《中國與日本》。不幸地這個承諾變成了永遠的追思。

天下文化於2019年11月出版了傅高義教授的最新著作:《中國與日本——傅高義的歷史思索》,全書厚達570多頁。

這位廣受尊敬的東方專家,精通中日文。1979年出版《日本第一》,轟動東西方。本書奠定了他的學術聲譽,不僅在稱讚日本,更在警惕美國。

與其他歐美學者相比,作者的論述有值得推崇的特色。他不以西方優越感的心態來分析東方問題,也不以一種冷冰冰的數理架構作純理性的量性分析。兼通中文與日文,可以深入東方社會,與各階層人士交換意見,了解影響社會發展的各種非經濟因素。因此,他的觀點有人味,引證的故事有草根性,提出的結論有親切感。東方讀者不一定完全同意他的觀點,但一定會推崇他是一位洞悉東方而且熱愛東方的社會學家與史學家。

他來台灣,最喜歡用中文交談,交談時又勤於筆記。對每一事物充滿好奇。他沒有名學者的傲慢態度,卻有大學者的謙虛風範。

有一次談起我們的中文字,他說你的名字有社會主義思想:「希望平均」,我說你的也是(高貴正義),他再以北方口音幽默地回答:「老傅同意」。

哈佛名師如雲,但誰能繼任傅高義?誰能寫出這麼多重要的書?下面敘述三本書,來紀念他留下的遺澤。

精通中日兩國文字與國情

先談四小龍,再談鄧小平,最後談中日歷史關係。

在西方的學術世界裏有,有所謂「中國通」、「日本通」,而他兼通中日兩國的文字與國情。

二次大戰後,戰敗的日本於30年後首先脫穎而出。傅高義在1979年發表的《日本第一》的著作,敲醒了西方世界;大陸則在1978年推動改革與開放,使他14年後寫了《廣東改革》。中國的急起直追,居然能在2010年超越日本,變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另有四小龍於1950-1980年代的奮起。這一切完全改變了西方人對東方的刻板印象。「東方」不再等於「貧窮」,「東方人」更不再是「懦弱」的代名詞。

把時間拉回1959年的秋天,初去美國讀書。在「經濟發展」的課堂上,美國教授侃侃而談:「落後地區需要美國的援助,但不具備這些條件的國家,不應該得到美援。」接着有條不紊地指出:受援國必須要有:(1)高度的行政效率;(2)民主的政治制度;(3)清廉的政府;(4)有效的人口節育計劃;(5)普及的教育;(6)豐富的自然資源;(7)合理的軍事支出……一等他講完,我就迫不及待地以生澀的英語說:「如果一個受援國具備這些條件,它已不需接受美援了。」一位美國研究生更直接地說:「我相信即使今天的美國也不全有這些條件。」

經過這次課堂上的插曲,就常對經濟發展理論上的「條件說」保持懷疑;四小龍——台灣、南韓、香港、新加坡——在1960-1980年代高度持續的經濟成長(6-9%),正提供了活生生地「例外」。

它們缺乏自然資源:缺乏資金、技術;也缺乏民主的傳統。台灣與南韓有龐大的軍事支出與戰爭威脅;香港、新加坡兩個彈丸之地沒有腹地;然而30年來,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地區可與四小龍的經濟快速成長相比擬。在一切先天不利、後天受限的條件下,「四小龍能,為什麼其他國家不能?」

討論四小龍個別崛起的專書不少,但是傅高義把四小龍放在一起,以宏觀角度、歷史背景、文化特色、政治體制、經濟策略和社會現象,再穿插「日本第一」的經驗相互比較探討,作者所採取的這種跨領域與跨地域的方式是一個很重要的突破;其所獲得的綜合結論,就變成了很重要的貢獻。

傅高義教授採取跨領域與跨地域比較探討的方式,是一個很重要的突破。(Amazon)

鄧小平的改革與貢獻 

2012年6月16日在佛光山,海內外的朋友見證了第一屆「星雲人文世界論壇」。在星雲大師倡導下,要融合人間佛教與人文世界。

第一屆的論壇以「改變」(change)為主題。勇敢的重大改變可以改善人民的生活品質及社會進步;錯誤的重大改變則帶來人民的痛苦及社會的混亂。

過去半世紀中,兩岸出現了二位政治領袖,台灣的蔣經國與大陸的鄧小平,由於他們勇敢的改變,改善了人民生活及社會發展。

難得的是哈佛的傅高義教授,專程來參加這個論壇,分析鄧小平的改革與貢獻。他指出:「六四」已過了20餘年,現在可以不受天安門事件影響,冷靜地思考鄧小平的歷史地位;鄧小平留給後世的正面貢獻:使中國人富起來,維持良好的外交關係,減少軍費支出,促進法治,給大眾有更多表達意見的機會以及改進人民生活。

傅教授在出版此書時曾言:「儘管兩岸領導人之間缺乏直接的高層關係,但是台灣民眾很清楚,他們的命運與中國大陸的命運密不可分。」(天下文化)

對鄧小平一生功過的評估,幾乎都把他定位在「中國改革功臣」。正如《紐約時報》的社論所寫:「鄧小平的功績在經改。」

在僵硬的共產體制下,鄧小平講過不少「要殺頭」的話:如「不搞改革的開放,是死路一條。」「兩岸的統一需要時間,30年、50年都可等。」「讓一些人先富起來。」他不僅勇敢地講,更冒險地做。從深圳到上海,正是這些大膽的嘗試。所有的革命,不論有多偉大的號召,都會落空,除非真正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與國家的地位。

如果毛澤東建構了龐大的共產體制,那麼鄧小平在那軀殼下建構了有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鄧小平的經濟改革,勢不可擋,走上了一條再也無法回頭的路。

我在那本書的「出版者的話」寫過這樣的評論:「沒有『六四事件』,鄧小平不會引起海外那麼嚴厲指責。對民主社會中的知識份子來說,『改革』遠比『革命』可取,『流汗』遠比『流血』可貴。1997之後,中國還需要另一個鄧小平,來推動比經改更困難的政治改革。」

傅高義教授於2012年到訪香港中文大學,主講 「鄧小平與中國外交」。(香港中文大學)

傅高義在2012年特別用心地在「致天下文化讀者」的專文中,寫下這二段語重心長的話:

「筆者希望,藉由台灣的遠見‧天下文化出版公司出版本書,深化台灣民眾了解中國大陸的政治。儘管兩岸領導人之間缺乏直接的高層關係,但是台灣民眾很清楚,他們的命運與中國大陸的命運密不可分。鄧小平擬定的許多政策成為傳統,這是其後繼者,或他在莫斯科中山大學的同學(蔣經國)的接班人所不可忽視的。我們可以想見,大陸的政策在鄧小平之後會繼續演變,正如台灣的政策在蔣經國之後也在演進中。」「但願台灣讀者會覺得,這本書有助於他們對那個時代看得更深更廣、更客觀,同時這本書對和平解決兩岸問題有略盡棉薄。」

傅高義的歷史思索

2019年11月新著出版時,寫了一封〈致全球及台灣讀者〉:「現在的全球傳播是即時的,所以我也是為全世界而寫,為中國大陸、日本,為台灣、香港和其他地方的華人,為西方人、為開發中世界而寫。我很高興我最新完成的《中國與日本——傅高義的歷史思索》,在高希均教授、王力行發行人與天下文化出版團隊的努力下,能快速地順利在台灣面市。尤其台灣和中國、日本有着歷史上的連結,相信閱讀起來倍感親切。期待台灣讀者會喜愛這本書,並從中獲得一些益處。」

在「出版者的話」中,我做了些補充:傅高義自述他的寫作態度:「我試圖盡自己的努力為中日關係史提供一個客觀的解讀,以改善兩國關係。我要做的就是實事求是,絕不歪曲歷史。在中日之間拉偏架,也不偏向我自己的國家——美國。」正如《紐約書評》所寫:「1500年來,中日輪流成為亞洲最具影響力的強國。儘管兩國常有分歧,卻塑造了對方的命運。傅高義追蹤了這個歷史過程的細節。」

傅高義以中日兩國友人的情誼,胸懷千年歷史的專業知識,來為大家破解中日關係之「謎」與「結」。他被譽為是「既可與中日兩國領導人,又能與街頭老百姓平等交流的思想家。」正如傅高義在書中不斷指出:「良性的中日關係,不僅有益於維護地區穩定,也對全球的發展有益。」

這項深具洞察力的重要見解,希望能變成中日兩國交流的最高原則。

這位西方大學者真是一位難以複製的「東方之友」。

兩個校園小故事 

來威大演講

1991年春天我邀請他到我任教的威斯康辛大學演講。那是他在日本回劍橋途中停留一夜。我去機場接他,看到他帶二個重重的皮箱,全是裝滿了書。那晚我們用中文暢談了一晚。他談及小時候做為一個猶太後裔的辛苦,我敘述在中日抗戰下童年的慌亂。共同的看法:和平是最重要的。 次日上午介紹他給學生時,我說:「傅高義教授最喜歡用中文來講東方問題。可惜,在美國中西部,他只能很勉強地用英文來演講。」在演講中特別鼓勵美國學生要學外國語,要到國外去研讀,要走向世界陌生的地方。年輕的美國學生應當會被他感動。下一個學期選讀中文的美國同學果然多了好幾位。

在北大校園相遇

2001年4月1日上午9時許,中美軍機在海南島附近發生碰撞事件,失蹤飛機與中共飛行員墜海,兩國緊張情勢升高。剛好次日我與趙耀東先生等從台北來到北大參加一個中港台三邊學術會議。在校園中巧遇傅高義教授,我以為他為這件軍機事件而來,他用純正的普通話說:「我到這兒來蒐集有關鄧小平先生的資料。我正在寫一本他的傳記。」 果然10年後,書寫好了,《鄧小平改變中國》出版了,著作大獎也得了。所有的讀者都要為當時81歲的傅高義教授的學術成就喝采!他還送了我親自簽名的書,感謝30年的友誼及幫忙。來往的信件中,他有時簽上「老傅」,多麼在地化!在我們邀請的這麼多世界級學者中,他是罕見沒有經紀人,甚至不透過祕書,堅持國際旅行坐經濟艙,並且完全不提出演講費的。這位大學者除了有猶太人聰慧,更像是中華文化薰陶下的君子。

原刊於遠見華人精英論壇,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更多精采文章

  • 其學可佩,其心可敬──悼念傅高義教授其學可佩,其心可敬──悼念傅高義教授
  • 傅高義:中日非天生為敵 兩國可互相取長補短 《大師訪談錄》傅高義:中日非天生為敵 兩國可互相取長補短 《大師訪談錄》
  • 傅高義、金耀基對談:中日應走向和平合作新起點傅高義、金耀基對談:中日應走向和平合作新起點
  • 《日本第一》40年及對中國的教訓《日本第一》40年及對中國的教訓
  • 專訪傅高義(二):鄧小平對香港的設想有落差專訪傅高義(二):鄧小平對香港的設想有落差

  • 天天說謊的總統怎能再創「美國第一」?
  • 軟實力使小國「不弱」、強國「不霸」
  • 真的是「誰當選,誰倒楣」?
  • 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大政府」扭轉特朗普政策
  • 改變美國歷史進程的「一個夢」──50年後「歐巴馬的夢」是什麼?

高希均

南京出生,童年經歷過抗日戰爭,1949年到台灣。先後在台北商職與中興大學畢業,並獲兩校傑出校友獎。1964年獲密西根州立博士後,一直在威斯康辛大學(河城校區)執教逾30年。曾任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講座教授、海基會董事、國統會研究委員、行政院顧問及經濟部顧問。近年又擔任國內外民間基金會董事。1980年代在台灣與王力行、張作錦創辦《遠見》雜誌和天下文化出版公司。2002年創辦《小天下》、2010年創辦《未來少年》。現為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及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持續推動進步觀念。
View all posts
標籤: 中國和日本中國通亞洲四小龍傅高義日本第一日本通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鄧小平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勝出隊伍與評判團合照。
灼見報道

恒生x惠理學界精英ESG挑戰 三校聯隊勇奪2023冠軍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8
馬英九在祭堂耳房題寫「和平奮鬥 振興中華」8個字。(電視直播截圖)
灼見報道

馬英九籲兩岸共同努力 振興中華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8
威尼斯電影節將於8月30日至9月9日舉行,屆時梁朝偉將在電影節閉幕式上領取金獅獎。(梁朝偉Instagram圖片)
灼見報道

梁朝偉獲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獎 楊潤雄祝賀稱實至名歸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8
馬英九(左)與國台辦副主任陳元豐(中)等人握手。(電視直播截圖)
灼見報道

馬英九首訪大陸抵滬 國台辦副主任陳元豐接機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7
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 (右) 在北京與洪都拉斯外長雷納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洪都拉斯共和國關於建立外交關係的聯合公報》。( 中央電視台新聞截圖 )
灼見報道

洪都拉斯與北京建交 宣布與台灣斷交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6

影片

  • 曾鈺成:赤字預算違反《基本法》?制定《財政預算案》有什麼原則?
  • 顧小培博士:為什麼你會胃氣漲?哪些東西潛伏在胃裏不怕胃酸?
  • 尹淑芬校長x梁恩能主任x紀煒昌老師:新時代學校管理層將面對什麼挑戰? 新力軍有什麼新教學觀點?
  • 溢達掌舵人楊敏德:賣衫就真是賣衫?教你如何將綠色概念融入產品
  • 嚴浩:西醫西藥為何不能根治長新冠?推薦一種新生活方式保障健康
  • 盧永雄x張少威:中美實力差距有多大?美國會以俄烏戰爭做把柄對付中國?
  • 曾鈺成:人民幣有沒有可能取代港幣?香港需要跟隨內地文教政策嗎?《基本法》如何保障香港原有制度?
  • 顧小培:吃煎炸物為何會流鼻血、喉嚨痛?什麼健康食品可以清熱氣?
  • 陳鳳翔:矽谷銀行被接管 會否引發骨牌效應?白宮如何收拾殘局恢復市場信心?
  • 鄭家寶校長x 游偉樂老師x 翁港成校長:失明教師在教學上遇到什麼挑戰? 怎樣為學校及學生帶來正能量?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應對新冠大流行的實踐與挑戰應對新冠大流行的實踐與挑戰 袁國勇
  • 張翔:無論為自身還是中國,成為國際城市是香港成功的唯一秘訣張翔:無論為自身還是中國,成為國際城市是香港成功的唯一秘訣 編輯精選
  • 促進香港高雅文化發展 提升全民文化素養──專訪國際知名指揮家及作曲家麥家樂促進香港高雅文化發展 提升全民文化素養──專訪國際知名指揮家及作曲家麥家樂 本社編輯部
  • 《生死相醫》──救死扶傷急症科 醫生現身講故事《生死相醫》──救死扶傷急症科 醫生現身講故事 本社編輯部
  • 香港人用世界的音樂語言弘揚中國文化──專訪國際知名指揮家及作曲家麥家樂香港人用世界的音樂語言弘揚中國文化──專訪國際知名指揮家及作曲家麥家樂 本社編輯部
  • 談談「米飯」的誤會談談「米飯」的誤會 黃氏
  • 本年最強日劇《重啟人生》的時空穿梭新高度本年最強日劇《重啟人生》的時空穿梭新高度 林綸詩
  • 「華人之光」,有何不妥?──也談黃秋生「怪異」評論背後之玄機「華人之光」,有何不妥?──也談黃秋生「怪異」評論背後之玄機 施林海
  • 全球南方的意見已浮見亦必須重現全球南方的意見已浮見亦必須重現 張建雄
  • 美國的蘇彝士時刻隨時來臨美國的蘇彝士時刻隨時來臨 張建雄
  • 銀行風暴的真正原因銀行風暴的真正原因 雷鼎鳴
  • 多少事,盡付笑談中──《末戀.無愛合約》觀後記多少事,盡付笑談中──《末戀.無愛合約》觀後記 張灼祥
  • 疫情後提問技巧的復修疫情後提問技巧的復修 李美嫦
  • 中學校長推行舞台劇好處多中學校長推行舞台劇好處多 楊興安
  • 認真負責,就是好人才?認真負責,就是好人才? 編輯精選
  • 德銀CDS:信貸風潮未止德銀CDS:信貸風潮未止 陳鳳翔
  • 究竟銀行衰邊科究竟銀行衰邊科 胡孟青
  • 張愛玲100頁真跡手稿張愛玲100頁真跡手稿 鄭明仁
  • 陶傑:全球化之下人類只有兩大政黨陶傑:全球化之下人類只有兩大政黨 編輯精選
  • 東華三院郭一葦中學勇奪旅遊業專題研究賽冠軍東華三院郭一葦中學勇奪旅遊業專題研究賽冠軍 編輯精選

推薦作家

  • 趙靈敏
  • 曾國平
  • 胡孟青
  • 鄧兆鴻
  • 彭智華
  • 李美嫦
  • 何漢權
  • 孫明揚
  • 徐家健
  • 黃錦輝
  • 陳章華
  • 常霖法師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