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灼見名家 -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 -

佛陀悟了什麼?

佛陀和隨後歷代禪悟得道的人,他們究竟悟到了什麼?(shutterstock)

佛者,覺也,佛陀只是覺醒得比你早的人,是個先行者而已,佛我平等,只有尊敬,沒有崇拜。

幻有真空

初期佛教,不拜偶像,後來教徒對釋迦的神化,一方面是無此必要,對佛法本義並無增值,另一方面也只是「方便」手段,無礙佛教本意初心,無傷大雅。

因此,佛教核心教義是十分理性的,佛佗臨終時,告誡弟子「自依止,法依止,莫它依止」(依靠自己的思考,依靠客觀規律,不要依靠其他什麼高僧上師)。禪宗主張「大信必有大疑」,禪宗大師對佛佗只予恰如其分的尊敬,對佛像有時只當柴來燒。

禪宗是中國原生的佛教,所以我想特別談談禪宗。

漢傳佛教可大分為「空宗」和「有宗」(藏傳佛教如要歸類,應是有宗)。有宗最流行的理論是「唯識」,空宗認為「識」其實就是「我」,有違佛法「無我」這基本教義,只能說是方便說法,「不了義」,非終極的「了義」。

既然無我,便沒有輪迴再生,也難安立因果報應的關係,徹底的無我,凡夫俗子一般難以理解,也很容易流於虛無主義。

空宗堅持,因果輸迴之說,也是方便,宇宙終極的情況和規律,並非人類言語所能表達,只有悟了、覺了的人,才能真正了解。所以初期禪宗,根本不立文字。

只是隨着禪宗的大眾化,不得不庸俗化,弄得高深神秘,愈說愈多,也愈搞不清,結果成了文字最多的佛教宗派,完全變形走樣。

禪宗從中國傳到日本,已失原味;日本再傳到美國,加利褔尼亞化之後,打坐、香薰,成了流行生活風尚,更與禪宗風馬牛不相及了。

佛陀的心路歷程

禪究竟是什麼一回事呢?這得從釋迦如何開悟成佛說起。

話說釋迦牟尼這個尼泊爾王子出家尋道6年,嘗試了種種方法,都不成功,弄到他奄奄一息昏倒了,有一個牧羊女好心,給他喝了一杯羊奶,稍回體力,好不容易爬到一棵菩提樹下。

大家可以想象他當時的狀態,身心都飽受折磨,求生已無意義,前路茫茫,難道就此回頭做個營役的凡人,繼續受老、病、死、愛別離、憎怨會、求不得、五蘊熾盛的痛苦?

好一個大丈夫,釋迦下定決心,發願不成正覺,永不起身,以其剩餘少許的精力作默想,要是還找不到宇宙的道理,他就此一坐不起,一死了之。

釋迦已經豁了出去,要嗎就得道,要嗎就不幹了。

結果大家都已經知道了,他這樣於生死邊緣掙扎,七日七夜,天正曉明,仰望明星而悟道,證得無上正等正覺,而成為佛陀。

大家看到這裏,再對比一下禪宗流傳的各種尋道開悟的故事和著名的公案,其實禪宗的手段很簡單,就是讓信徒們走一遍類似佛陀當年的心路歷程,狗子有佛性又打,狗子無佛性又棒喝,理性完全崩潰,走到盡頭,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再稍加引導,所得到的覺悟,應與佛陀無異。

是否悟得正道,需要一個先行者作印證。這有如去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沒有地圖,是否找對了地點,得打個電話問去過的人有關附近的標誌確定一樣,所以禪宗是極講究傳承的。禪宗很多外人完全不懂的語錄,其實就是開悟的心得和印證的紀錄。

緣起性空

那麼,佛陀和隨後歷代禪悟得道的人,他們究竟悟到了什麼?

其實很簡單,佛經記載得很清楚,只是「緣起性空」這四個字而已。

用現代語言說,就是「原子論」。世上萬事萬物,都是由內因和外緣碰撞而成,而內因、外緣,和它們結合產生的事物,都是無常,不恆久的。「空」,就是無常的意思。

佛佗悟得緣起性空之後,第一個引伸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一切是苦,靜寂涅槃」這「四聖諦」。這已經把道理說得很周延,之後從「十二因緣」開始,都是形而下的解說。

所以學佛之人,就是學習如何成佛,也就是修練如何逐步放棄對「我」的執着,進而對「法」的執着,達到「如如」的境界。

「如來」、「如去」、「如如」,都是同一意思:就是這樣。佛教要求我們絕對客觀的對待事物,特別是自己,和自我與事物的關係,而無任何執着。

這裏只想舉一個大家都聽過的例子:孩子是你的嗎?你並不擁有他,你只不過是他來到這世界的外緣之一,有此因緣,他跟你生活了一段時期,他不是屬於你的,哪天緣盡,便又分手。

禪的道理並不高深,所以不識字的六祖惠能都能十分通透,也絲毫不帶神秘主義。只是過去一千年,都沒有人像我這樣公開把它點破而已。

註:「幻有真空」並非手誤。「妙有」應該是道家的概念,有人用了,之後以訛傳訛成了「妙有真空」。龍樹著名的「三是偈」:「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已經說得很清楚,「假名」就是「幻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