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禪師阿姜布拉姆曾經跟我分享,他和詠給明就仁波切談過,要信眾服用佛法的藥,首先就要他們把口張開,而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們笑,因此兩位大在弘法開示時,都不約而同地用上風趣幽默的手法。
自己未出家前是專業攝影師,經常被邀請進行跟攝影相關的講座,當時已經發覺參加別人的講座時,假如講者說話方式過於一本正經,就算內容很好,很多時聽眾都會感覺疲累而逐漸聽不進去,甚至會即場打瞌睡,因此自己做講座時,都一定會用比較輕鬆幽默的方式進行。得到阿姜布拉姆的鼓勵,當然更會繼續用這種方式來弘法了。
例如告訴大家這裏有一碗能使身心健康的良藥,就算他們知道會對自己有很多好處,也不一定肯來服用;不過如果換說成這是一碗甜品,吸引力就大得多了。只要在甜品中適量把藥加入,大家就會在不知不覺之中把藥吸收,便能夠達到同樣的效果。
因此很多時我都會把生活和藝術的元素作為禪修的主題,目的就是希望吸引更多人參加,然後用間接的手法給參加者種下佛法的種子,再鼓勵他們經常練習,製造助緣來讓他們獲得佛法的利益。
佛陀當年教化眾生的方法,也是「觀機逗教,應病予藥」,並無固定不變的方法。佛陀在《金剛經》中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有些人很執着弘法時必須引經據典,否則就不算是佛陀的真正教法,其實就是對佛法太過執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