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管弦樂團這套節目,是拉赫曼尼諾夫(Rachmanioff)作品的專場音樂會,而且只得兩首樂曲。首席客席指揮余隆,排上的兩首樂曲均為重量級作品,充滿拉赫曼尼諾夫厚重色彩的代表作。
凌駕樂曲 過於厚重的和聲
這次筆者是衝着張昊辰而入場的。認識張昊辰這個名字,反而不是在音樂會,而是在電視節目聽到他的演奏。這次由他擔任獨奏的《第三鋼琴協奏曲》,卻放在下半場作為壓軸。而上半場的《交響舞曲,作品45》(Symphonic Dances, op. 45),整首樂曲的旋律,不算容易理解,但重點在於考驗樂團的整齊度與靈活性。當然,指揮怎樣處理,令整首樂曲的輕重平衡達至最理想的效果,就更加重要。
還記得20多年前買CD來學聽這首樂曲時,的確被那種重量級的和聲嚇壞。聽完這場音樂會後,一直都難以下筆,大概因為覺得當晚上半場的演出,實在過於完美,簡直可以說是標準的演出。過往欣賞余隆指揮港樂的音樂會,覺得他的風格偏向凌厲,即使在電視上見到他指揮其他中國的樂團,也有相同的情況。不過,在這首交響舞曲裏,這種凌厲卻能夠一刀切地控制好不同聲部、甚至是整個樂團的整齊度,完全可以不留餘地;而這種凌厲,更能夠凌駕於樂曲中過於厚重的和聲。這反而是當晚意料之外的感受。
作品素材鬆散 無阻余隆掌握
不同的聲部都有很多穿插的獨立片段,擔任首席的也有很多較為分散的獨奏樂句,余隆每次都能夠讓樂師獨奏的片段跑出,增加了樂曲的流動性。整個弦樂聲部,當晚都有極佳的表現,特別是在音色方面,優質的整齊度所帶出的厚渾和聲及餘韻,的確非常優秀。整體上,基於作品本身的素材較為鬆散,在聆聽的角度上,並不需要感受到音樂結構上的演進,所以可以說,團員做好了音響和技巧上的素質,其實已經得到很好的效果。
令人非常意外的是,余隆在掌握層次方面,在不同聲部的特質表現上,非常分明,但依然在方向感不明朗的音樂裏,找到很多呼吸的位置。應該說,他在組織這首散亂的作品上,在音樂整體的情緒「節奏」方面,調度非常出色,這與他在平衡管樂組、及敲擊樂組的主次,應該是重點。聽完這個上半場後,每個聲部基本上都足以得到熱烈掌聲,因為真的找不到有哪個別聲部有不足之處。但指揮對於整體的音響的層次與反應,的確非常優秀。
張昊辰內斂 有如鋼琴大師
在電視節目的音樂會中聽到張昊辰的演奏,的確對於他有別於大部分年青鋼琴家的氣度,教人另眼相看。張昊辰的內斂,就有如上世紀的鋼琴大師們,不追求音量、花巧,只注重作品本身的感覺和風格。在這首《第三協奏曲》裏,在作品本身音樂個性已不那麼明顯旋律上,對他來說,反而不是有利的條件。張昊辰流暢而優雅的演繹,技巧顯得非常容易,但卻容易被作品本身的含糊風格所包裹,難以突出一個鋼琴家的氣場。
整首樂曲裏,他的光芒較為黯淡,在這個都算大的音樂廳裏,火花與力量確實有點不足,但技巧與詩意卻的確出色、而且來得非常輕鬆。感覺上,如果他演奏氛圍更加明朗的《第二協奏曲》,應該會更加切合他的演奏個性。不過,他與樂團之間的平衡與合作,還是沒有問題。只是,個人感覺上,張昊辰要凌駕這種風格的話,增添一點炫技的誇張演繹,應該會有較好的效果。所以,當他加奏莫札特(Mozart)的奏鳴曲時,優雅瑰麗、氣定神閒的演繹,色彩變化亦細緻,彷彿又把他帶回大師級演繹之列。
後記
余隆與上海交響樂團,將與本星期五10月13日,在澳門國際音樂節中演出,到時亦會演奏一首拉赫曼尼諾夫的作品。而我亦會於當晚演出前,為他們這場演出舉行一場演前導賞的講座。期待一睹余隆與其他樂團,演繹拉赫曼尼諾夫的樂曲,會不會有不一樣的化學作用!
註:作者評論的節目為2023年5月27日於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舉辦的「張昊辰的拉赫曼尼諾夫」音樂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