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文化 何文匯:寄意

何文匯:寄意

10年匆匆過去,我還在過着難以調控的忙碌生活,未能忘卻營營。不知脫離了肉身束縛的黃兆傑教授這10年過得怎樣呢?

編輯精選 作者: 編輯精選
2021-11-21
書海尋珍

撰文:何文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榮譽教授) 圖片:編者提供

標籤: 中文港大灼見獨家翻譯陳煒舜黃兆傑
黃教授升等至教授後,仍然孜孜不倦,務要把整部《古文觀止》的篇章翻譯成古雅的英文。(灼見名家製圖)
黃教授升等至教授後,仍然孜孜不倦,務要把整部《古文觀止》的篇章翻譯成古雅的英文。(灼見名家製圖)

1967年,我就讀的香港大學中文系來了一位年輕的副講師,主要教翻譯,也兼教中古文學批評和明清散文。他叫黃兆傑。

黃先生當時剛從英國牛津回來,仍是牛津大學的博士生,又沒有大專教學經驗,所以只好當副講師。副講師是assistant lecturer的譯名。因為assistant lecturer上面沒有associate lecturer,所以校方沒有譯assistant lecturer為助理講師,聽起來感覺上好一點。不過,兩年後,職銜上那個「副」字就因為黃先生拿了博士學位而消失了。

黃兆傑教授年輕時留影。

兼持浪漫與邏輯的教師

當年,黃博士年輕、隨和、衣着刻意地隨意、舉止和談吐都洋溢着帶點憂鬱的青春氣息,所以容易和同學們打成一片。他的博士論文研究我國中古文學批評中的「情」字,所以大家都笑他多情。我和黃博士很快相熟,倒不只是因為我上他的課,其實我們是因為戲劇而相熟的。

我雖然並非港大學生會劇社的成員,但打從一年級開始就不斷被劇社徵召演出舞台劇,而黃博士對戲劇有很深的認識,所以常被劇社邀請作演出顧問,也常出現在我們的戲劇排練之中。排完戲我們大夥兒就去吃夜宵。黃博士是一個十分「浪漫」的人,難怪他喜歡戲劇。戲劇確能把我們從痛苦的現實帶到浪漫的虛擬境界中,令我們陶然自醉。

當然,我也上黃博士的課。我自恃所受的國學教育比較正統,於是把上課時我認為有問題的讀音和解釋記下來,課餘就向黃博士提出質詢。黃博士並不介意,但有時也不免要向我的傳統思維作出反擊。黃博士十分聰穎,而且善於思考,喜歡懷疑,精於推理。

因為他並非所謂科班出身,所以十分樂意用漢學的探究方法處理學術問題,從不輕易接受「豈不然乎」的論辯方法,而是要從多角度探討問題,要訴諸邏輯。和他討論問題,我起初覺得不耐煩;但他是一個那麼有耐性的人,總能心平氣和地應對。他的思考方法終於感染了我,令我覺得這個方法在翻譯古文時尤其有用。

那幾年,我跟黃博士學了不少技能︰學思考,學翻譯,學喝酒。每次到黃博士的辦公室求教或閒聊,甫坐下,他就會從書櫃內取出一瓶威士忌,要和我喝「黃水」。我讀大學時本來不喜歡喝酒,所以開始時並不能領略威士忌的味道。但是喝多了就習慣了,而且對喝酒產生了興趣,更不限於威士忌。

我在英國深造時學過品酒,多年後回香港工作,在外面喝酒和「飲美酒」的機會似乎比黃博士多,但是嗜酒的程度卻遠不及他,因為他很快就喝酒喝出毛病來。

我在港大讀本科和碩士時,跟黃博士學習的機會頗多,主要在閒談中得到他的提點。難得的是,當我在倫敦大學讀博士時,黃博士也曾休假去英國,往來牛津和倫敦。昔日在港大時與他茶聚和飯聚的時光,因而得以延續。不過以後各奔前程,這種閒情就不再了。

黃兆傑教授翻譯的《古文觀止》書影。

孜孜不倦  英譯古文

我在1974年從英國去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教書,1976年從美國回香港工作。其後30多年,往往要同時兼顧不同性質的工作,所以身心十分疲累。我在香港中文大學教書和做研究的前半段日子,還有一個副業,就是參與新界市政,處理過的大項目包括在沙田策劃興建文化博物館,小項目包括為葵青劇院設定座位的行距,使像我一般的高個子觀眾坐得舒服。

1995年結束了市政生涯,1996年卻全職投身大學行政,教學和從事學術研究於是成為副業,要看的書和要寫的書在數量上都無法達到自己的要求。相反地,黃博士心無旁騖,非常專注於學術;升等至教授後,仍然孜孜不倦,務要把整部《古文觀止》的篇章翻譯成古雅的英文。而在翻譯過程中,他對中國古典文學的認識,變得超乎尋常,倒像愈舊愈醇的酒。我深感瞠乎其後,而他也因此熬出病來。

1998年,黃教授因病進了九龍聖德肋撒醫院。那時我違教已久,心中未免歉咎,於是乘夜去看望他。進病房時,見到黃教授坐在病牀上和一位女護士談話,精神還算不錯。我對護士說,黃教授是我的老師,護士恍然大悟,並且以讚歎的語氣對黃教授說:「怪不得你的氣質這麼儒雅。」黃教授聽了不禁眉飛色舞。

他已經是資深教師,自有他的威儀,難得那一瞬間卻顯露了昔日年輕講師時的表情。護士離去後,我和黃教授聊了半個小時。他是一個頗為豁達的人,不喜歡無謂的回顧,也不喜歡空泛的前瞻,他喜歡談的是當下。我們交換了工作上的最新消息,離開時,我留下一本由我編撰、出版不久的《香港詩情》給他閒讀。

黃教授的病情不太嚴重,幾天後就出院了。但聽說他沒放棄過纏繞着他生命的「黃水」。誠然,要是在那個時刻放棄「心頭好」,人生就會變得乏味和毫無意義了。

還有一個心頭好黃教授沒有放棄,就是譯註古文,也就是說,他從沒放棄讀書。2003年10月10日,剛退休的黃教授來到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以論文校外考試委員的身分給我的一個博士研究生考口試。黃教授的博士論文專攻一個「情」字,我這位學生的博士論文專攻一個「味」字,兩者相互呼應,所以請他作那篇論文的校外考試委員是再合適不過了。

黃教授提出的問題很獨到,令我由衷佩服。口試完畢,黃教授充分體現了《論語》中「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的精神,對論文作出極高的評價,並且毫不猶豫地給論文打了一個甲等。

1982年香港大學中文學院畢業生與老師聯歡晚宴。前排左起:李家樹老師、張曼儀老師、羅慷烈老師、何丙郁教授、黃兆傑老師、何沛雄老師、陳耀南老師。資料及圖片來源:單周堯主編(2007):《香港大學中文學院歷史圖錄》,香港:香港大學中文學院,頁166。

10年匆匆過去,黃教授還好嗎?

10月30日,我設宴款待黃兆傑教授,也請了剛通過口試的那位研究生和幾位同事作陪。這是我和黃教授自英國茶聚和飯聚之後再次同席。30年過去了,我們都變得老成了,我們好些學生已拿了博士學位,我們的話題也嚴肅了許多,主要談香港和國際時事,當然也不忘對後輩作出關懷和勉勵。總之那些都不是我們年輕時的話題。

那次也是黃教授和我的最後一次飯聚。才不過4年,我竟然要在靈堂送別黃教授了。

10年匆匆過去,我還在過着難以調控的忙碌生活,未能忘卻營營。不知脫離了肉身束縛的黃兆傑教授這10年過得怎樣呢?別易會難,謹以這篇小文章寄意。

按:黃兆傑教授(Prof. Wong Siu-kit),著名比較文學研究者、翻譯家,1937年9月11日生於香港。早年就讀九龍拔萃男書院、香港大學、牛津大學。1967年起任教於香港大學中文系,2003年榮休。黃教授中、英文學兼善,學殖深濬,文筆雅醇。所著Early Chinese Literary Criticism,交譽學林。主講翻譯學,且先後翻譯《文心雕龍》、《古文觀止》、莎士比亞戲劇等名著。2007年11月7日在香港逝世,享年70。

原刊於《典型夙昔.前修緬思錄(初集)》,本社獲作者、編者授權轉載。

好書簡介:

書名:《典型夙昔:前修緬思錄(初集)》
主編:陳煒舜
出版社:台灣萬卷樓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1年4月

更多精采文章

  • 英語世界如何正確閱讀中國詩歌?──嶺南大學環球中國文化高等研究院院長蔡宗齊教授專訪英語世界如何正確閱讀中國詩歌?──嶺南大學環球中國文化高等研究院院長蔡宗齊教授專訪
  • 「最新網絡陷阱教師培訓」?──文字淪落,港之大患「最新網絡陷阱教師培訓」?──文字淪落,港之大患
  • 寨城公園複句聯、詩詞指瑕 陳煒舜:詩詞聯格律推廣工作依然任重道遠寨城公園複句聯、詩詞指瑕 陳煒舜:詩詞聯格律推廣工作依然任重道遠
  • CEO的中譯CEO的中譯
  • 陳煒舜:創作對聯有什麼要求?寨城公園初期的單句聯有什麼問題?陳煒舜:創作對聯有什麼要求?寨城公園初期的單句聯有什麼問題?

  • 把西方的東西引進中國
  • 尋常巷陌,寄奴曾住──讀羅雪川《我畫文人故居》
  • 聽他們道來那些已被遺忘的碎片

編輯精選

View all posts
標籤: 中文港大灼見獨家翻譯陳煒舜黃兆傑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香港警方正調查有關JPEX涉嫌欺詐的指控,不排除再有涉案人士被捕或協助調查。(Shutterstock)
灼見報道

JPEX虛幣風暴香港史上最傷 發展虛擬資產中心願景受考驗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2
他感到非常幸運,在大學和研究生階段,已得到多位經濟學大師的青睞和指導。(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專訪

專訪張五常:學術環境、青年前途、學習態度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2
李白一出場,便是一個少年游俠的模樣。(《長安三萬里》預告截圖)
灼見文化

發跡地亦是傷心地──李白的長安情意結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1
何教授曾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亦曾任建築學院院長,培育了不少建築專才。(照片由何培斌教授提供)
字旅相逢

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

作者: 馮珍今
2023-09-21
林毅夫教授指出,中國有「後來者優勢」,不會陷入《廣場協議》後日本的困境。(灼見名家圖片)
名家演講錄

林毅夫教授:中國不會發生資產負債表衰退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0

影片

  • 陳文鴻教授:中國怎樣部署全球戰略 抗衡美國霸權?一帶一路倡議 香港為何仍未發揮作用?
  • 陳鳳翔:拜登四處樹敵令全球投入去美國化? 新興國家紛紛走上去美元化不歸路?
  • 鄭國漢教授:10年校長任內經歷佔中與黑暴有什麼體會? 大學在社會運動中如何自處?
  • 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
  • 陳文鴻教授:習近平不去印度見拜登有何考慮? 金正恩與普京會面密謀哪些合作?
  • 陳鳳翔:日、法科技巨企為何無法抗衡美國壓迫? 華為面對無理打壓 怎樣浴火重生?
  • 陳文鴻教授:美強中弱 中國如何合縱連橫對抗霸權?北京怎樣防範政商學精英叛變?
  • 黃錦輝教授: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訪華為何無功而返?華為新手機技術無懼美科技禁制?
  • 張建雄:年輕人早熟 何時開始培養為學與做人之道?從《中庸》、《大學》吸收什麼教子智慧?
  • 張仁良教授:擔任教大校長10年 教師培訓制度有何革新? 怎樣總結香港教育的偏差與改進?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專訪張五常:人的能力與選擇──發問、人腦、選科專訪張五常:人的能力與選擇──發問、人腦、選科 本社編輯部
  • 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 馮珍今
  • 專訪郭少棠:從自傳式民族學角度 看中大校董會事件專訪郭少棠:從自傳式民族學角度 看中大校董會事件 本社編輯部
  • 林毅夫教授:中國不會發生資產負債表衰退林毅夫教授:中國不會發生資產負債表衰退 本社編輯部
  • 梁錦松深圳設首家港資大型私院 憑三不賺原則嶄新醫療體驗惠民梁錦松深圳設首家港資大型私院 憑三不賺原則嶄新醫療體驗惠民 本社編輯部
  • 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 本社編輯部
  • 香港能否成為亞洲人中外融合電影的基地?謝嘉怡和Lyman有否機會做主角?香港能否成為亞洲人中外融合電影的基地?謝嘉怡和Lyman有否機會做主角? 李偉民
  • 專訪張五常:文化修養和語文學習專訪張五常:文化修養和語文學習 本社編輯部
  • 陶傑:如果當年彼得大帝和康熙結盟陶傑:如果當年彼得大帝和康熙結盟 編輯精選
  • 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世界地緣政治演變對香港的挑戰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世界地緣政治演變對香港的挑戰 本社編輯部
  • 刷牙與洗牙刷牙與洗牙 常霖法師
  • 虛幣平台JPEX風波愈演愈烈   逾千四苦主報案 涉款10億虛幣平台JPEX風波愈演愈烈 逾千四苦主報案 涉款10億 本社編輯部
  • 香港專上學府校長大換班香港專上學府校長大換班 文灼非
  • 談帶着魅力的女性談帶着魅力的女性 楊興安
  • 二維碼點餐生意更少?二維碼點餐生意更少? 車品覺
  • 新聞聯舉行27周年會員大會暨換屆選舉大會  李大宏榮膺第11屆理事會主席新聞聯舉行27周年會員大會暨換屆選舉大會 李大宏榮膺第11屆理事會主席 編輯精選
  • 由進出口數字看世界由進出口數字看世界 張建雄
  • G20的來龍去脈和未來G20的來龍去脈和未來 張建雄
  • 尋找快樂尋找快樂 譚寶碩
  • 專訪張五常:學術環境、青年前途、學習態度專訪張五常:學術環境、青年前途、學習態度 本社編輯部

推薦作家

  • 曾國平
  • 譚新強
  • 劉銳紹
  • 艾雲豪
  • 車品覺
  • 余錦明
  • 周光蓁
  • 張宗永
  • 潘文慧
  • 李大齊
  • 林嘉良
  • 黃錦輝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