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文化 何志平前局長談香港再耀:文化局、「文化政府」、「文化特首」和香港社會的「文化心」

何志平前局長談香港再耀:文化局、「文化政府」、「文化特首」和香港社會的「文化心」

願文化如潔淨的一場白雪,清洗香港人「有錢就大哂」及「我鍾意呀,吹咩」的兩大陋習;把香港提升為有品德的國際文化大都會,不僅是我們的光榮,也為中華民族在追尋「非物質成就」的使命上,作出貢獻。

李偉民 作者: 李偉民
2021-12-04
下里文人

圖片:作者提供

標籤: 品格文化局灼見原創灼見獨家精神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香港人
何志平1993年在北京解放軍醫學院301總醫院眼科臨床授課。(受訪者提供圖片)
何志平1993年在北京解放軍醫學院301總醫院眼科臨床授課。(受訪者提供圖片)

香港人的毛病:自大、自卑、自私,而且往往三者共存;但文化水平改變,會使香港再光輝。

民政事務局前局長何志平2020年從美國雁歸香港後,他請了一班「老人家」,藝術發展局的前主席及副主席喝下午茶,我第一次見到偶像何太太,70年代紅星胡慧中,難忘她的《歡顏》。何太爽朗優雅:「多吃呀!吃不完的,我『打包』。」「打包」食物,是香港人的美德。

何志平看着妻子,笑容追隨她的背影。局長談吐溫文、用字如小李飛刀,「例不虛發」。香港回歸後的高官,他最懂中國的文化,著作無數。

冀望港人提升私德修養

20多年前,日本最大的劇團「四季」,想來香港發展,找我當顧問,經介紹,聯繫了何志平局長。

他中學唸DBS,院士是哈佛大學,2002年當了局長,既是小提琴手,又是眼科專家,對文藝的熱情,如中暑;局長飛去東京參觀四季,不過,在香港要拿地建劇院,幾乎不可能,當時可考慮的契機是西九龍。

局長認識我後,說:「特首和我都很想推動文藝工作,你懂法律、商業和文藝,在委員會幫忙吧!」就是這樣,我為文藝界服務至今。

何志平2004年參觀日本四季劇圑。

和局長坐下來,談香港的文化前景。他語重心長:「有一天,香港人不再庸俗,擁有私德和文化修養,那多好!一個社會,某些成就,可以用數字量化(quantitative),例如GDP或就業率;但是,有些成績卻不是數學算式,例如教育能否培育出有品格的青年、文化活動能否產生有素質的市民,這方面,香港的成就落後。

大家都在問:有了文化局後,市民是否變得推己及人呢?有錢人不再炫富?年輕人會否尊師重道?中產多看書充實自己等等。這都是很多人對文化局所期待的成果。

常常說,香港人的品德修養比數十年前,退步太多。過去,政府用制度及量化手段等hardware去解決問題;結果,解決不了社會教育問題,希望未來文化這software,會做出一個包容、聰穎、創新、有美感和修養的社會。我們真正需要的是heartware和soulware!」

何志平(左)1988年在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眼科(外科)講座教授升座典禮演講。右為後來的諾貝爾獎得主高錕教授。(受訪者提供圖片)

用心推動文化為主的政府

局長一錘定音:「一個真正有文化願景和文化承擔的特首和政府,會真心着意香港人的素質會否蛻變,從思想到修養,都好好沉澱。成立側重行政分工的行政機構叫文化局,可以理解為第一步,但文化絕不只是有部門負責管理便是了。」我聽得入神:「那是什麼?」

他吃了一口沙律:「希望大家牢記我這一番話:我們不只需要一個直向、只做管理的文化局,或只關注行政和運作的部門,我們期待終於會出現一個橫向協調各政策局的文化司,他有策略性,跨局跨部門地指揮各局的策略配合文化議程。」

「而重中之重,是我們的特首自己也要具備文化視野,知曉文化對一個國家和民族,如空氣般的重要;而且,他或她更要擁有文化涵養和抱負,打破官場抗拒質化(qualitative)工作的種種理由,支持這位司長,帶領出一個所有政策局都全面用心推動文化為主的政府!」

何志平2005年聯同香港同胞們在陝西黃帝陵祭祖。(受訪者提供圖片)

我說:「對大眾來說,太抽象了,可以舉例?」局長想想:「文化,是360度的內心教化;公眾領域的文化政策,過去分散在眾多不同的局和部門之中:教育局掌文化、語文教育;民政局掌藝術、文物、宗教、青少年事務;發展局管古物、古跡事宜;經濟局推文化創意產業等。」

「這些,和更多其他影響文化的政策,散落在政府各個部門裏,成為『雜碎』工作,以後大家要銜接、協作、統籌啊!例如,我們想年輕人不再污言無禮,這不是文化局多建圖書館便可以改善,要教育局積極謀策,才能產生協同效應。又如文化局叫市民追求生活的善美,卻看到一群私下鮮有參與文化藝術活動的高官;再者,如工務建設,雖然不是文化職責,但是,當看到缺乏美學觀念的行人天橋,那也很尷尬。」

何志平(右四)2004年時任民政事務局局長,主持香港特區展覽館在義大利威尼斯藝術雙年展的開幕禮。(受訪者提供圖片)

「所以,文化局不只是管理資金、場地和活動的機構,它的局長,要有遊說和感染力量,去啟迪特首、高官、政府和市民追求文化素質;如他沒有個人能力和魅力去推動,而只是撥款多做文化藝術活動的慣常官員,那情況,便和現在的康文署差不多。看看南韓,他們明白文化藝術的力量,是一個民族的未來。1998年,南韓正式提出『文化立國』的大方針,於是一步步做出影響全球的成績。」

「穩建的經濟、持續的基建,固然是一個民族的硬實力,但優秀的教育、文化和藝術修養,才是一個優秀民族的軟實力。文化、歷史、哲學和藝術的灌輸,讓每個香港人有明辨思維、自省能力、美感教育和創新思維,社會得以和諧進步,也因為人們有了這些非物質的力量,中國和民族才會領先!」

我極感興趣:「現在構思中的文化局要兼管旅遊和體育,你有何想法?」局長說:「政府的局和署,許多時候,像眾多silos,有分工,但未必合作。現在,這個局長要管三個silos,他必須超越『做好呢份工』的局限,要像一個傳教士,天天感化,喚起整個政府和社會大眾一起清除積習,共同攜手,人人交出一點點,在工作和人生上,戒除量化為本、物質至上的陋習,決心追求更高的精神層次。」

何志平2009年和香港內地青少年交流團。(受訪者提供圖片)

什麼是文化?

我深呼吸,問:「局長,那什麼是文化?」他像老師:「文化,大致可分為三個類別:生活文化(culture of everyday living)、精神文化(spiritual or metaphysical yearnings)和高雅文化(arts or high culture)。生活文化,便是由人們日常生活所產生的文化,是集體行為的表徵,生活習慣如茶道;休閒活動如種花或下棋,都是社會文化。這些香港文化如得到支持,會變得愈精緻、愈有特色,愈有『非物質的價值』。有生活文化的香港市民,更懂得快樂的真諦。」

「第二類是精神文化。人類除了物質,例如衣、食、住、行外,在非物質的精神層面上,有所渴求;大概可分三類,第一,是意識形態,例如個人思想、信念等,共享主義,便是其一信念;第二,導人向善的宗教如佛教、道教、天主教等;第三,是俗稱的做人『三觀』: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社會要追求更高層次,大眾的思想論證,便不可缺少,例如什麼是成功、幸福?活着又是什麼的意義?許多探索,未必有答案,但是,在市民尋找答案的過程中,文化修為便會進步。這解釋為何有些社會,處處是銅臭的暴發戶;有些地方,卻見到充滿教養的謙謙君子。」

我感謝局長的解說,何局長微笑:「最後一類是高雅文化。社會文化,多是大眾文化(pop culture),但是,社會必須在精神層次上『向高尋』,如藝術便是高雅文化的尋求。大家不應取笑高雅文化,嘲諷為無用。哲學家、藝術家、作家們對人生和思想的高尚追求、對藝術和美學的深度解讀,可帶領香港人的靈魂提升。」

局長歎息,長呼吸:「不過,社會太多『說了當做了』、『做了當成功』的表面功夫,把膚淺的表象文化『符號』視為文化炫耀,如觀賞名畫時最好襯高級美酒、住宅大堂要裝置媒體藝術,但這些作狀表徵只會叫社會更加膚淺!」我深深贊同:「文化不是『油炸』出來的,是『煨燉』,是多年反思和自善的結晶。不是擁有一套Yohji Yamamoto、放數件黃花梨、聽聽Pavarotti、看看法國電影,便可『冒』出來。」

 

1 of 3
- +
何志平10歲習洪拳,舞着蝴蝶雙刀。(受訪者提供圖片)
何志平16歲拉小提琴。(受訪者提供圖片)
何志平19歲漂洋求學。(受訪者提供圖片)

1. 何志平10歲習洪拳,舞着蝴蝶雙刀。(受訪者提供圖片)

2. 何志平16歲拉小提琴。(受訪者提供圖片)

3. 何志平19歲漂洋求學。(受訪者提供圖片)

追求心的升華

我感觸:「以前,香港人在經濟上『錢!錢!錢!』;後來,在政治上,最流行是『鬥!』,只願望未來,香港人會追求『品!品!品!』。一個社會,經濟增長和良好政治環境,固然是基石,但是,以香港過去數十年來發生的事情為例,當人們有了財富,反而更失去靈魂、自私狂妄。一個有文化修養的香港人,會對人生、世界、天地萬物,有深度的看法,除了吃喝玩樂,追求人生另一種平衡的精神幸福。」

局長甜笑:「所以,文化局切勿只是『文化場地活動和產業管理局』;局長和特首的工作,應承擔技術官僚以前未有的文化責任,以身作則、春風化雨、移風易俗,讓700萬香港人品德上『富』起來。當大家擁有沉澱得回來的優良collective values(集體價值觀)後,文化便成為良好土壤,而社會精神生活的樹和花,才可以活之以久。」

「不然,香港只是一個表面繁榮的城市,卻充滿深層次的粗俗和缺德,而單是設計職權分局,絕不可以解決香港社會的歪斜。整個社會和政府要一起努力追求心的升華,才可以孕育出高質的香港人!」我回應:「教育也極為重要,德智體群美的五育目標,常被某些港人蔑視和忽略;近年,學者更加上靈育,即精神提升。」

何志平(右)和作者(左)合影。

我揮別前,問局長:「談了文化,有空,可和我談藝術?」他調皮:「先回家和太太吃飯,再說。」

明白的,吃飯只是活動,如果沒有「心」的改變,吃1000頓飯,也不是家庭幸福;家庭所以有意義,是因為志平局長和太太有了愛的土壤。如香港設立文化局,但沒有針對底層土壤的改良,也只算是「文化活動」局。

但願,文化,如潔淨的一場白雪,清洗香港人「有錢就大哂」及「我鍾意呀,吹咩」的兩大陋習;把香港提升為有品德的國際文化大都會,不僅是我們的光榮,也為中華民族在追尋「非物質成就」的使命上,作出貢獻。

更多精采文章

  • 懶得唏噓:忙將新愁蓋舊愁,COVID劫後三年,雞手鴨腳首飛曼谷……懶得唏噓:忙將新愁蓋舊愁,COVID劫後三年,雞手鴨腳首飛曼谷……
  • 打醬油 不簡單打醬油 不簡單
  • 共創港人家園  為時未晚共創港人家園 為時未晚
  • 霍詠強:黑暴襲警詐騙案究竟有多荒謬? 歐美長期抹黑中國 部分港人為何照單全收?霍詠強:黑暴襲警詐騙案究竟有多荒謬? 歐美長期抹黑中國 部分港人為何照單全收?
  • 書展20號開幕 三聯主打香港非遺 展出70多種新書書展20號開幕 三聯主打香港非遺 展出70多種新書

  • 我的2021年新書《枉少年》:莫等閒,空悲切
  • 任達華罕以攝影家身份談藝術
  • 香港年輕街頭歌手余震東:中環和尖沙咀busking的13種甜酸苦辣

李偉民

資深律師;閱歷豐富文化藝術工作者,包括編劇、電台主持、話劇出品人、舞台監製、報紙、雜誌、網媒作家。作品有《活得更風騷》、《共罪命鳥》、《毗陀羅咒》、《被告:香豌豆》、《佬文青律師》、《佬文青的藝述》、《風流不被雨打去》等。
View all posts
標籤: 品格文化局灼見原創灼見獨家精神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香港人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香港文化博物館「眾裡尋她」展館。
灼見文化

賴慶芳:眾裏尋她千百度──走訪香港文化博物館

作者: 編輯精選
2023-01-29
俄烏戰爭升級的可能性極高。(亞新社)
國際觀

美德允提供主力戰車 俄烏戰爭勢升級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1-26
專訪雷賢達:全球正歷經範式轉移 低通脹及平錢時代不再返
灼見專訪

專訪雷賢達:全球正歷經範式轉移 低通脹及平錢時代不再返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1-23
港大美術館由即日起至2月26日展出丁公的作品。
字旅相逢

衍通中西藝參化,庸德雅傳氣韻新──「困乏多情‧香江藝緣:丁衍庸的中西藝術」展覽

作者: 馮珍今
2023-01-21
雷賢達剖析了港股為何去年下半年跌幅如此深。(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專訪

專訪雷賢達:2022年全球罕現「股債雙殺」  對今年市況有何啟示?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1-20

影片

  • 嶺南中醫世家羅頌慧博士:泡腳對改善長新冠後遺症有什麼好處?配哪些中藥可以補陽、袪濕、活血、化瘀?
  • 【兔年投資錦囊】基金教父雷賢達:除了估值平,港股升勢有什麼因素推動?美股何時轉勢反彈?
  • 美國傑出大學如何依靠社會資助、募款傳統 運用良好資金管理 維持國際一流教研──郭位教授與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校長對話
  • 曾鈺成:香港三次政改帶來什麼教訓?五部曲不復存在?
  • 曆法世家蔡興華評十二生肖運程 有哪些生肖犯太歲? 豬:小心飲食 升職有望;鼠:紅鸞星動 祿勳喜慶;牛:注意長輩 謹慎投資;虎:病符纏身 提防詐騙
  • 曆法世家蔡興華評十二生肖運程 有哪些生肖犯太歲? 羊:官符纏身 太歲三合;猴:吉吉重來 慎用國印;雞:歲破大耗 以靜制動;狗:春風得意 量入為出
  • 曾鈺成:立法會議員每年有多少天有薪假期?答案:零天
  • 曆法世家蔡興華:《通勝》春牛圖、地母經透露哪些吉凶? 流年方位須注意什麼宜忌?
  • 曆法世家蔡興華:從1月1日、1月22日(正月初一)、2月4日(立春)四柱八字測兔年大運 疫情何時受控? 木旺不利樓價? 哪個月出行要小心?
  • 香港蘭藝會會長朱劍虹:購買年花 如何從花瓣、花蕊、花粉、葉子選擇健康蝴蝶蘭?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新年祝願新年祝願 常霖法師
  • 專訪雷賢達:全球正歷經範式轉移 低通脹及平錢時代不再返專訪雷賢達:全球正歷經範式轉移 低通脹及平錢時代不再返 本社編輯部
  • 陶傑:哈里夫婦是列寧的隔世接班人陶傑:哈里夫婦是列寧的隔世接班人 編輯精選
  • 虎年臘月的回顧虎年臘月的回顧 張建雄
  • 債務危機由非洲看到美國債務危機由非洲看到美國 張建雄
  • 2023年全球政經新格局:中國將面臨怎樣的經濟新秩序?2023年全球政經新格局:中國將面臨怎樣的經濟新秩序? 劉寧榮
  • 幸福快樂美滿的人生心態幸福快樂美滿的人生心態 張建雄
  • 荔枝窩民宿開幕 恢復在地經濟重要一環荔枝窩民宿開幕 恢復在地經濟重要一環 本社編輯部
  • 為何中國占星日漸式微?一探中國占星歷史為何中國占星日漸式微?一探中國占星歷史 蔣匡文
  • 2023年全球政經新格局: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與隱憂2023年全球政經新格局: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與隱憂 劉寧榮
  • 2023年全球政經新格局:完美風暴vs崎嶇復甦2023年全球政經新格局:完美風暴vs崎嶇復甦 劉寧榮
  • 賴慶芳:眾裏尋她千百度──走訪香港文化博物館賴慶芳:眾裏尋她千百度──走訪香港文化博物館 編輯精選
  • 港大微生物學系首證新冠病毒人傳人 論文獲選《刺針》200年來醫學發現里程碑港大微生物學系首證新冠病毒人傳人 論文獲選《刺針》200年來醫學發現里程碑 編輯精選
  • 兔年國際大勢:中美分道揚鑣各自發展已成定局兔年國際大勢:中美分道揚鑣各自發展已成定局 關品方
  • 戴爾計劃將其供應鏈遷出中國:是一個好的選擇嗎?戴爾計劃將其供應鏈遷出中國:是一個好的選擇嗎? 謝祖墀
  • 人工智能與大國博弈人工智能與大國博弈 彭泓基
  • 數據在握2025數據在握2025 黃淑儀
  • 美德允提供主力戰車 俄烏戰爭勢升級美德允提供主力戰車 俄烏戰爭勢升級 本社編輯部
  • 美英政府擅長特務滲透和扶植傀儡美英政府擅長特務滲透和扶植傀儡 陳鳳翔
  • 環境營造·設計思維環境營造·設計思維 程介明

推薦作家

  • 程介明
  • 張灼祥
  • 黃淑儀
  • 王文華
  • 林桂光
  • 郭一鳴
  • 項明生
  • 雷鼎鳴
  • 蔣匡文
  • 譚寶碩
  • 湯文亮
  • 林嘉良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