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本月聯儲局縮表是全球市場最大不確定因素,理應以債券為首的定息投資者會預先準備。但今年以來,流入債券市場資金逾2,600億美元,比股市仍多。環球債市續獲正流入已屬5年來最多,而半年來一直未有終止流入。5年前經濟表現一般,今日個個認為經濟改善,似乎經濟與債價及債息,根本未必扯上關係。
賺取升價 志不在息
債市是否出現結構性需求向上?漸多專家傾向這看法。首先,很多機構大戶買債並非為賺息,而是賺取債價向上,反而很多投資者買股票是為利息。相比估計企業盈利及資金流向,簡單賭一、兩個經濟數字及聯儲局委員談話,債價隨時有頗大進帳。當然,除了全球人口老化,長期基金對長期資產需求有增無減之餘,更重要是央行的政策彌補效應。
高盛認為,美國10年期債息合理值為2.7厘至2.8厘左右,較現時高逾半厘。他們提到美國近年政策是持續將利率推高至正常水平,但日本及歐洲的極度寬鬆足夠抵銷有餘。但如看看過往5年美國10年債息走勢,其高位可說是一次較一次低;2013及2014年左右見過3厘,到近年即使有加息,有更多政策正常化討論,債息頂多只能觸及2.6厘左右而已。
聯儲局縮表影響債息
問題在於,美國聯儲局要縮表,會否有助債息上升及債價下跌?如之前所說,投資者並不認同。基於早前聯儲局討論文件的資料,所謂縮表,聯儲局資產負債表規模不會回復至金融海嘯前水平,而最基本假設是用約4年將規模減1萬億美元而已。以這個速度計,債息頂多只會共拉升40、50點子,但仍未計其他因素。更重要的是,結構性低通脹問題一日未有扭轉及央行不了解問題所在,債息似未有條件拉升。
從今年各主要股市走勢看,很多是有實際盈利及基本因素支撐(至少在數字上)。以美股等高估值市場表現為例,似乎有更多投資者相信,低利率環境是未來幾年不能改變的格局。過去幾年,低利率的形成是政策促使,惟今年關鍵在於;經濟數字未算相當差、政策趨正常化、利息亦加了好幾次,但不論利率期貨顯示的加息預期及債息走勢都只是偶爾的迴光反照而已。香港市場其實是一面鏡,全年升了六千多點,套用以往經驗,高收息股、公用股都持續落後,今年的例外,正正是市場正視市場已今非昔比的一個反映。買股收息,誰說不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