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朋友講笑:當愈來愈多地方不把新冠肺炎疫情當一回事,最大輸家莫過於一眾傳媒的「大編」和「小編」,什麼「N百萬人染疫」、「X群組集體爆發」、「新變種病毒Y來勢洶洶」之類的標題或造圖,震撼效果不再,不能如過去兩年大同小異地不斷翻炒,是時候另覓一些引發恐慌的題材了。
輿論好以陰謀 解讀金管局舉動
幸好題材源源不絕。美國聯儲局開始加息,而且陸續有來,香港利率一如以往沒有即時跟隨,在聯繫匯率制度下,港匯轉弱、金管局入市買入是正常不過的例牌動作,本應是沒有新聞價值的。
不過,以災難為本位的財經新聞,還是會以大字標題「港元多次觸及弱方保證」製作圖片,再配以「資金不斷流出香港」的生動形容,已足以廣傳四方,引發網民熱烈的悲觀回應,例如港幣玩完、外匯儲備快要用盡之類,而意見觀點一向緊貼網上民意的KOL,當然亦會侃侃其談,營造末日氣氛。
神奇的,是聯繫匯率運作了接近40年,陪伴大部分香港人成長,但直至今時今日,每當港元轉弱,甚至是聽起來正面得多的轉強,還是會觸發網上網下各種奇談怪論,還是需要金管局不厭其煩地將制度解釋一次,還是會有人陰謀論地解讀金管局的一言一語。也許,傳媒以災難為本位,只是在滿足大眾的需求而已。
穩定幣仍然經得起市場考驗
無獨有偶,運作原理跟港元相似的穩定幣,最近也成為傳媒主角。話說以程式交易運作的TerraUSD爆煲收場,其他穩定幣亦一度受衝擊,傳媒隨即出現「全球最大穩定幣開始脫鈎」等標題,乍看還以為整個穩定幣市場已全軍覆沒。
其實以法定貨幣或加密貨幣作支撐的幾隻主要穩定幣,在驚濤駭浪的過去一星期並未有太大波幅,就算是一度成為新聞配角的Tether,在下跌幾個百分點後很快就反彈至近乎兌美元一比一的水平。事件反映的是,就如「聯繫匯率制度恆之有效」,有資產支撐的穩定幣在今次衝擊下成功生存下來,可見其掛鈎模式尚算可靠。不過,穩定幣經得起市場考驗這件事本身實在太正面樂觀,有違災難本位的方針,因此少見從這個角度出發的報道。
對於實行了幾十年的聯繫匯率,我們尚且仍在小題大做,對複雜得多而且日新月異的加密貨幣,反正大部分人都不懂,作災難式報道就更加肆無忌憚,可以用更大的字體寫出更誇張的標題了。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