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事之不忘,後之師也。」
──賈誼
以上是漢代的賈誼在〈過秦論〉裏曾經說過的一句話。記取過去的經驗教訓,可作為今後行事的鏡鑑。這說明今人的行事,每多建基在古事之上。
要掌握身邊發生的事情,使自身可以從容應對,尋找古人的智慧作為錦囊,實為良方。訴諸古人,訪求古事,提供前人經驗作為今日行事的支點。成功與否,也構成了古與今的一點契合。五倫說的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五種人際關係,說到朋友一倫,唐君毅先生〈與青年談中國文化〉指出:
朋友之範圍,愈大愈好。一鄉之善人,友一鄉之善士,天下之善人,友天下之善士。朋友師生之倫之擴大,人可尚友千載,神交古人。不僅聖人為百世之師,而人類歷史文化之世界中,一切我所欣賞、讚美、佩服、崇敬愛戴之人物,皆可在我們發思古之幽情時,成我們之師友。唯我們之師友之範圍,可以橫面擴至天下之善士,縱面擴至古今之賢哲;然後吾人之精神乃能日趨于博大與敦厚;然後民族之各地之學術文化,乃更能交流而互貫,以趨于充實,而過去之學術文化,能不斷獲得新生命之滲入,而日新其光輝。
這段文字說得真好,說出了兩個重點,一是文化是傳承的、日新的,二是今人應當上友古人。因此,困乏之時,疲憊之時,我們更應該翻開古書,看看古人的生活智慧,作為今人行事的參考。齊桓公何以能成為春秋五霸、壽陵少年盲從附和所引起的問題、季布一諾的意義所在、周成王集合眾長乃成功之道、僖負覊妻教導如何避開濁水、患難見真情的友誼之光,此等故事,雖已距今久遠,但現在看來仍然歷久常新,毫不過時,將千年間距頓時縮減而至於無。
文化傳承日新 應當上友古人
古代典籍數量眾多,浩如煙海,涵泳其中,提煉菁萃並非易事。而且,每部典籍皆有其著述的原委,要悉數觀之,未免如同癡人說夢。另一方面,魏晉六朝以前,書寫材料未盡普及,文人自是惜墨如金,因而著述多為精品,最堪深入體會。前作《孔子的生活智慧》、《孟子的人生智慧》已經出版多年,算得上是受到讀者的歡迎。是書雖然沒有選錄《論語》、《孟子》之文,但孔子、孟子的話語仍然有在書中。全書分為六章,選錄了6部古書合共30個主題的故事。6部古書分別是《左傳》、《莊子》、《史記》、《說苑》、《列女傳》、《世說新語》。此等典籍的成書時代,由戰國初年及至六朝,跨幅頗大,涵蓋了經部、史部、子部,而以故事性較強的選文為主。目的旨在透過閱讀古人智慧,為今天的生活注入「源頭活水」。
《左傳》雖然位列《十三經》,但選篇的重點當然不在其經學意義。此書極具故事性,敘事時候頗具張力,後世甚至有學者以為《左傳》是中國古典小說之祖。其中所反映的外交與戰爭,構成了一道美麗的春秋人文景觀。《莊子》出自莊周,內有許多寓言故事,闡發著莊子哲學的大道理。道家似乎導向消極,其實沒有曾經積極,又當如何主張消極?《莊子》裏耐人尋味的小故事,永遠滌蕩着我們的心靈。司馬遷《史記》並非客觀的歷史,而是司馬氏用主觀的目光觀察上古至漢武的人和事。「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乃是全書130篇寫作宗旨。魯迅以為《史記》是「史家之絕唱」,《史記》之後沒有史書可超《史記》,後人讀之自是獲益匪淺。
接下來是兩部劉向編撰的著述,一是《說苑》,二是《列女傳》。《說苑》是一部分門別類的古代故事集,有著後世類書的雛形。在某一特定主題下,援引若干故事,並在每個故事後引伸出一套大道理。編撰此書,目的在於向君主進諫,後人觀之,自可視為對行事的警誡。《列女傳》關注的是女性,同樣旨於向在上位者諷諫。劉向一片丹心,可昭日月。《世說新語》載錄了漢魏六朝人的言行,全書以對話為主,名士高行在在可見,最可為身處在煩囂世界的人們帶來片刻的慰藉。
本書各篇,先概略勾勒故事的梗概,復申之以該故事賦予今人的意義。《左傳》等5書因其篇幅稍長,遂不作全文引錄,只由筆者摘錄箇中文句以作解說。《世說新語》因其篇幅短小,因而在敘述之初先援引原文。為免文言文原文障隔了上友古人的可能,故筆者多於各篇略作白話解釋,主要參考自沈玉成《左傳譯文》、陳鼓應《莊子今註今譯》、安平秋《史記全譯》、王天海《說苑全譯》、張濤《列女傳譯注》、柳士鎮等《世說新語全譯》。是次蒙匯智出版羅國洪先生邀稿,草就此書,在此謹申謝忱。本書不足之處尚多,還望四方君子不吝賜正。
序於香港中文大學教職員宿舍第十一苑
2023年8月
原刊於《中華經典的智慧》自序,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出版資料:
書名:《中華經典的智慧》
作者:潘銘基
出版:匯智出版有限公司
版次:2024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