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商業 以中藥品牌優勢為港爭氣,區域經濟融合何懼之有

以中藥品牌優勢為港爭氣,區域經濟融合何懼之有

兩地業界並不是競爭對手,開放內地市場予港藥,夥拍共同做大做強,立足內地放眼國際。

鄭宏泰 作者: 鄭宏泰
2022-11-29
金融觀察

合撰:莊玉惜(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副研究員)

標籤: 中介中成藥中醫藥業品牌大灣區競爭力莊玉惜高端產品
香港與內地在中醫藥業上各有優劣。(Shutterstock)
香港與內地在中醫藥業上各有優劣。(Shutterstock)

承接前文:〈港中藥力壓洋中藥脫穎內地市場〉

最近追看三色台舊劇《義不容情》,某角呻拍劇NG遭製作人員指罵,但姐仔則獲厚待,友人聽罷教路:不想這樣,就要做啊姐。的而且確,有本錢始獲另眼相看,這不禁想起有人擔心香港會在大灣區區域經濟合作,將之打造為國際中藥中心項目中,被淹沒於一國,為免失卻獨特性堅拒合作。與其斬腳趾避沙蟲,何不運用香港品牌優勢在中國經濟發展上扮演重要一角,以保獨特性?

眾所周知,品牌優勢重於生產能力,作為生產大國卻為品牌弱國的中國深有體會,國藥市場競爭力落後於具品牌優勢的洋中藥及港中藥。一國兩制下獨立的司法及經濟制度為港中藥質量提供了信心保證,其品牌競爭力擁有領先於國藥的獨特能力,這不單是香港經濟實力的象徵,更突顯獨特性。以品牌優勢與內地結為策略性夥伴,不是更能保有香港地位嗎?

Last call:以品牌優勢保獨特性

此獨特性能保有多久?香港在大國下保持獨特性的機會已漸入last call階段,從工業生產角度看,比較優勢隨着中港差距日益收窄,可予中央政府運用的價值買少見少,作為中國和國際社會的中介角色也正在消退,近年經濟發展極度依賴內地自行旅客,在這情況下香港的獨特性自然受到衝擊。換言之,保有價值是保有獨特性的條件,透過中藥產業的品牌優勢確立香港經濟實力,有助保有獨特性。

高新科技如電子晶片可以一擲千金換來,或技術轉移,或整台設備進口,硬件要多新有多新,要多高有多高。但品牌優勢這軟實力,卻非金錢可買,或一蹴即就,香港在此方面顯然較諸內地為優。多個香港中藥品牌暢銷內地,行銷海外,走出唐人街受到非華裔消費者捧場,說明本港中藥產業具品牌競爭力。這固然與藥品生產過程嚴謹品質優勝攸關,更繫乎香港的城市品牌,特區政府認真執行中藥註冊制度及監管制度,予消費者信心保證。正是這兩個層次的品牌:藥品及城市,讓港中藥甚而香港擁有獨特性。

中藥國際化口號在內地喊了多時,可仍裹足不前,中藥業被困於供應鏈末端,急需轉型。香港品牌優勢正好發揮其獨特性,與內地中藥業進行創新組合,以品牌為生產導向,運用品牌優勢結合內地生產力,製造高端中藥品。既為國家解困,也為香港中藥業做大做強提供機會,不是正好保有甚至強化獨特性嗎?

從工業生產角度看,比較優勢隨着中港差距日益收窄,可予中央政府運用的價值買少見少。(亞新社)

大灣區中藥業創新組合:利用品牌優勢作為生產導向

兩地產業各有優劣,進行大灣區區域性經濟合作,優勢互補故為必然,仍需作出策略性部署,進行創新組合運用香港的品牌優勢結合內地的生產能力,才能有效搶佔市場。這與傳統「前店後廠」的中港合作模式截然不同,並不以任何一方為龍頭,最重要是重新整合產業優勢互補,以品牌為生產導向,利用香港品牌優勢──中藥品牌及香港城市品牌,給予消費者信心保證。大灣區項目正好賦與香港發揮此優勢,在中國拓展國際市場上重新定位的機會。

內地業界向以銷售為導向,賣到錢便是,一味生產利潤不高的低端產品,對品牌不加注重,未能藉之為產品增值,享受品牌效應帶來的經濟效益。以同仁堂及余仁生為例,毛利率達40至50%,較諸內地藥業巨頭雲南白藥的29%,高出不少,關鍵在於品牌效應及生產高端產品。

所以香港應與內地中藥業創新組合,採用新方法生產,以品牌為生產導向,研製具品牌效應的中成藥,而非盲目生產附加值低的植物提取物,又或供應廉價原材料,才能將中國擁有大量中草藥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為中藥國際化提供條件。毋庸置疑具競爭力的品牌更能獲得市場認同及支持,引起消費者的品牌聯想促進購買行為,創造超值創利能力和市場佔有率產生經濟效益。

香港在中藥品牌建立上經驗豐富,生產符合GMP認證,特區政府亦執法嚴謹,產品在生產及品質管理上有所保證,與國際生產管理制度接軌。可是這並非「老字號」才享品牌優勢,多個新興品牌力求以創新方式建立品牌,透過科學化及標準化方式為傳統中藥由種植以至生產過程進行增值,啟動可追溯體系增加透明度,讓消費者監管由草藥種植、採摘、提取、生產、存儲運輸等各個環節。

科技讓新興品牌能有系統地建立品牌,與老字號共享市場利潤,有助推動投資者投放資金在中藥產業,推動整個業界發展。時珍醫藥於2017年為高端產品配備芯片,消費者除了可通過手提電話了解藥品生產各個環節以及化驗報告,還有產品完整性,確保運送過程沒有偷龍轉鳯,有助在網購時代重建人們對產品安全性及質量的信心。

中藥業界的努力對中藥產業化具推動作用,可是香港市場規模太細,規管過嚴,只有少數大型藥業能投放資源在生產上以達到GMP標準;再者缺乏臨床基地無法進行新藥臨床測試,局限了業界只能按中藥古方研製及註冊,削弱產品研發和製造能力。簡而言之,有市場才可實現中藥生產現代化及產業化,做大做強。「一帶一路」綱領下的區域性經濟策略粵港澳大灣區項目,面向世界,涉及國家對外戰略,獲得中央政府政策支持,有利重新整合香港和內地的產業資源和技術,作出最佳配置增加競爭力,創造新市場。

大灣區(香港、澳門及廣東省9個城市──廣州、東莞、深圳、佛山、惠州、中山、江門、珠海、肇慶)總人口6800萬,生產總值1.4兆美元,媲美美國紐約灣區。在位置上,大灣區處於戰略位置,連結「一帶一路」上的國家及地區,有助香港繫上這經濟走廊,擴闊發展機會。在產業上,廣東具1300年生產中藥歷史,「老字號」陳李濟有400年,王老吉也逾200。及至2005年廣東為中藥大省,在品種、產值、效益上連續8年居全國首位,中成藥利潤佔全國20%。至於出口方面,深圳、佛山及廣州的中藥出口佔廣東中藥出口70%,成為出口主要力量。可是品牌整合能力不強,品牌過多及分散,失卻品牌效應,近年出口產值偏低,丟了中藥大省的龍頭位置。

顯然易見,香港與內地各有優劣。內地坐擁大量原材料及龐大市場,具充足臨床個案進行藥物測試,都是香港欠缺的。反之,香港在品質監管、產品註冊及認證上取勝,品牌形象良好。兩地應重新組合,優勢互補協同發展,讓資源有效連結,內地作為香港發展中藥業的後盾,而香港則助內地中藥產業構思品牌戰略,聚焦生產高端藥品,把兩地產業發展提升至新台階。那麼該如何進行區域性經濟合作?兩地中藥業從來合作無間,白花油與廣州藥業的合作早始於1998年。若中央政府僅提供稅項寬免等政策上的支持,推動港商在內建廠,這與2003年頒布的《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有何分野?

內地作為香港發展中藥業的後盾,香港可助內地中藥產業構思品牌戰略,聚焦生產高端藥品。(Shutterstock)

香港與內地不是競爭對手,是合作夥伴

2002年培力控股的中藥配方顆粒品質雖獲好評,但其時中藥業被視為新興產業,列入國家戰略層面,香港企業因歸類為外資,無法取得內地批文不予銷售,奔走兩年始獲批文。在此時此刻洋中藥虎視耽耽內地中藥市場並己成功搶佔國際市場下,仍將港商視為外資似落後於形勢,有需要重新審視香港角色,納為策略性夥伴,共同發展中藥業。首要是統一兩地法例及藥品標準,藥品互相認證,在兩地均可註冊及銷售,有別現時分別進行兩次註冊,費時失時且浪費金錢。

兩地業界並不是競爭對手,開放內地市場予港藥,夥拍共同做大做強,立足內地放眼國際。開放是雙向的,有論者恐國藥傾銷於港,難道香港人連港中藥勝國藥的信心也失了,13億對700萬人的市場,誰是得益者有數得計。做大做強保有品牌優勢,在中藥產業發展上出類拔萃,始能保有香港在一國下的獨特性。

原刊於《信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更多精采文章

  • 建立誠信體系 強化香港及內地中藥品牌建立誠信體系 強化香港及內地中藥品牌
  • 為中醫藥產業發展藍圖提供落地建議為中醫藥產業發展藍圖提供落地建議
  • 為《施政報告》中藥產業發展藍圖補上一筆為《施政報告》中藥產業發展藍圖補上一筆
  • 為設廠規範及藥品註冊「折牆鬆綁」為設廠規範及藥品註冊「折牆鬆綁」
  • 說了20年,香港中藥業還能「發圍」嗎?說了20年,香港中藥業還能「發圍」嗎?

  • 科網金融預示實體金融末日?非也
  • 消弭電子錢包貨幣金融槓杆效應
  • 商界專業會計師問與答: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庫務主管黃偉添(會計師)

鄭宏泰

現任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社會及政治發展研究中心聯席主任;香港大學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名譽助理教授。於2003-2011年任職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研究助理教授之職。主要從事華人家族企與港澳社會政策等研究,近期著作(或合著)包括:《香港華人家族企業個案研究》、《香港身份證透視》、《香港米業史》、《香港股史》、《香港大老:周壽臣》、《香港大老:何東》、《香港將軍:何世禮》等。其次,亦合編了《華人家族企業傳承研究》、《澳門社會實錄》及《澳門特區新貌》等書,並在國際期刊及區域期刊上發表相關論文十數篇。
View all posts
標籤: 中介中成藥中醫藥業品牌大灣區競爭力莊玉惜高端產品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習近平抵俄羅斯訪問 中俄領袖分別發文 盼加強關係促和平
灼見報道

習近平抵俄羅斯訪問 中俄領袖分別發文 盼加強關係促和平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0
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廢爐推進公司計劃管理室中長期計劃小組經理佐藤學解釋排放流程。
灼見報道

福島核廢水料年內排放 日官來港釋疑:經淨化對人體影響微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0
瑞士信貸銀行陷入財務危機。(Shutterstock)
灼見報道

瑞銀斥30億瑞郎 收購瑞士信貸銀行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0
「融合」計中的5位香港藝術家:(左起)何遠良、岑嘉慧、周圓源、李展輝和朱卓彗 (Arkad基金會圖片)
藝思人生

融合藝術的創新嘗試──《融合貳》展覽有感

作者: 陳嵐
2023-03-18
盧煜明教授從煮即食麵,悟到在母體血漿找胎兒DNA的方法。
灼見創科

盧煜明教授:煮即食麵令生命科學難題迎刃而解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17

影片

  • 曾鈺成:人民幣有沒有可能取代港幣?香港需要跟隨內地文教政策嗎?《基本法》如何保障香港原有制度?
  • 顧小培:吃煎炸物為何會流鼻血、喉嚨痛?什麼健康食品可以清熱氣?
  • 陳鳳翔:矽谷銀行被接管 會否引發骨牌效應?白宮如何收拾殘局恢復市場信心?
  • 鄭家寶校長x 游偉樂老師x 翁港成校長:失明教師在教學上遇到什麼挑戰? 怎樣為學校及學生帶來正能量?
  • 溢達掌舵人楊敏德:如何讓員工快樂地工作?留住精英人才的兩大法寶是什麼?
  • 梁賀琪:DSE如何發揮香港軟實力?遵理在內地有什麼發展大計?
  • 法國的教師甄選及學制有何優勢?法國中學教育如何培養出開放、無私的下一代?郭位教授與巴黎路易大帝中學校長對話
  • 曾鈺成:人大釋法對議員宣誓有什麼要求?怎樣才算擁護《基本法》及效忠特區?
  • 恒大ESG研究中心鄭子云教授:如何分清企業漂綠?披露好是否回報一定佳?
  • 黃錦輝教授:國際媒體為什麼只炒作不利中國的新聞?美國如何煽風點火轉移國際視線?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人工智能開啟作弊新時代?是時候改革學生評分方式人工智能開啟作弊新時代?是時候改革學生評分方式 馮穎匡
  • 教研合一,政教分離,大學排名一定進步──獨家專訪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教研合一,政教分離,大學排名一定進步──獨家專訪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 本社編輯部
  • 笑笑 常霖法師
  • 對日本之美的反思對日本之美的反思 編輯精選
  • 融合藝術的創新嘗試──《融合貳》展覽有感融合藝術的創新嘗試──《融合貳》展覽有感 陳嵐
  • 俄烏戰爭 炸毀北溪 炸爆矽谷俄烏戰爭 炸毀北溪 炸爆矽谷 陳鳳翔
  • 看似平凡,卻活得比誰都精采看似平凡,卻活得比誰都精采 張灼祥
  • 《萬年景》──場域特定裝置作品《萬年景》──場域特定裝置作品 馮珍今
  • 3份頂級報告差異何以如此大3份頂級報告差異何以如此大 張建雄
  • 沿豪俠小說到香港武俠文學沿豪俠小說到香港武俠文學 楊興安
  • 香港勞工生產力長期偏低香港勞工生產力長期偏低 羅祥國
  • 亦文亦武亦商趙式慶亦文亦武亦商趙式慶 廖書蘭
  • 盧煜明教授:煮即食麵令生命科學難題迎刃而解盧煜明教授:煮即食麵令生命科學難題迎刃而解 本社編輯部
  • 矽谷銀行挑起的疑問矽谷銀行挑起的疑問 張建雄
  • 陽光明媚下的告別陽光明媚下的告別 陳月平
  • 失靈的警報 市場的豪賭失靈的警報 市場的豪賭 胡孟青
  • 特首顧問團名單出爐 李澤鉅、周勝馥上榜特首顧問團名單出爐 李澤鉅、周勝馥上榜 本社編輯部
  • 首屆「曉日春暉」兒童環境徵文繪畫比賽結果出爐 優秀作品零碳天地展出首屆「曉日春暉」兒童環境徵文繪畫比賽結果出爐 優秀作品零碳天地展出 編輯精選
  • 女人的沉默女人的沉默 羅乃萱
  • 重新審視香港裙帶資本主義重新審視香港裙帶資本主義 袁彌昌

推薦作家

  • 袁彌昌
  • 張楨
  • 馮穎匡
  • 馮珍今
  • 胡孟青
  • 湯文亮
  • 卓王詠詩
  • 李大齊
  • 陳鳳翔
  • 張宗永
  • 曾國平
  • 陳月平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