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已落下帷幕。這場迄今中國舉辦的層級最高,規模最大的多邊外交活動,共達成270多項具體成果,在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方面均有收穫。一帶一路是開放之路。它開闢了走出去的廣闊遠景,也創造了擴大對外開放的良機。
四年前,習近平主席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此後各部門、各地方出台了不少擴大開放的舉措。正如習近平主席在此次峰會上所言:「對一個國家而言,開放如同破繭成蝶,雖會經歷一時陣痛,但將換來新生。」當前,世界經濟增長乏力,以保護主義和民粹主義為標誌的逆全球化有所抬頭。一帶一路建設須以開放為導向,推動經濟增長和平衡問題的解決。中國經濟增長下行壓力揮之不去,轉變發展方式步履艱難,也亟須注入新動能。世紀之交中國入世,為隨後10餘年高速發展打下基礎;一帶一路倘能促成國內發展和全方位改革開放再度飛躍,它就將成為又一個以開放促改革的戰略典範。
近年來,決策層不斷重申對外開放這一基本國策,然而,隨着中國經濟規模擴大,外匯不再短缺,加工製造業進步顯著,有些人產生了一種誤解,似乎中國對外開放已無多大空間引進來可變為走出去,其實不然。
利用建設一帶一路之機擴大開放,首先是中國自身發展的需要。有研究表明,中國經濟開放程度在全球尚列中下。國內因缺乏競爭而效率低下的部門,外資往往被限制進入。當前,支撐新經濟發展的新興技術和產業正在勃興,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新數字鴻溝與創新的分化效應正在顯現。中國只有擴大開放,不懈「學中幹」,才能不斷縮小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一帶一路建設還可同長江經濟帶,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區域發展戰略緊密結合起來,形成全方位的開放格局和東中西聯動發展的局面。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才能發揮國內各地區比較優勢,加快產業升級步伐。
消除外界疑慮
近些年來,有種說法不絕於耳:跨國公司在中國的黃金時代已經結束中國美國商會和中國歐盟商會等組織調查也顯示,有極高比例的會員企業感到自己在中國更加不受歡迎了,中國的投資環境正在惡化;監管障礙和市場准入限制仍是在華開展業務面對的最主要制約因素對此,國內政府部門和研究機構多次反駁和澄清,且不無依據,然而,這畢竟無法消除在華外企的焦慮,更無助於提升中國對外開放水平。倘若國內市場不能大力開放,按照投資互惠原則,未來中國企業走出去就會更為艱難,在歐美發達市場尤其如此。
擴大開放,有助於消除外界對一帶一路的疑慮。四年來,某些外部人士懷疑這一倡議的目的不過是以投資和貿易為槓桿,將中國地緣政治影響力向全球投射,或將中國落後的過剩產能向外輸出。對此最好的回應,便是大力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尤其是推動自由貿易區建設。在外商投資管理方面,應在反壟斷審查和國家安全審查等具體程序上增強透明度,而更為根本的則是改變政府的管理方式,縮減負面清單。
擴大對外開放千頭萬緒,近期可從若干重點領域做起。
此次峰會特別強調支持擴大相互金融市場開放。目前,中國保險公司開放程度最高,外資可全資持有,且無業務和地域限制。基金公司,證券公司次之。銀行外資佔股上限僅為20%。中國金融業呈持續不斷開放之勢,然而,相對提升自身業務水平,防範風險,完善公司治理的需要而言,其開放程度依然偏低。近年來金融風險不斷積聚,與此不無關聯。今年年初,國務院印發《關於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明確提出重點放寬各類金融機構外資准入限制。這一重大舉措應盡快落實。
一帶一路是全球公共產品
另一個領域是汽車工業1994年版汽車產業政策中明確規定了合資股比限制:汽車整車中外合資生產企業的中方股份比例不得低於50%同時,同一家外商只能在國內建立不超過兩家生產同類整車的合資企業。當初設此限定,意在保護尚屬幼稚產業的中國汽車工業,並實現以市場換技術的目的,2004年和2009年兩次修訂對此均無改動。23年以來,全球汽車業市場格局,產品結構和技術水平已是滄海桑田,中國汽車業競爭力也有所提高,固守原有限制顯然不合時宜。今年4月底,工信部、發改委、科技部聯合印發「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承諾今後將有序放開合資股比限制。我們期待這一承諾變為現實。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導致落後。中國應以此次峰會為契機,落實將一帶一路建成和平,繁榮、開放、創新、文明之路這一共識,加速國內經濟改革和市場開放的步伐。唯有如此,一帶一路這個源自中國,屬於世界的全球公共產品,才能引來源頭活水。大力推動對外開放,可成為新世紀的鑿空之旅,亦是大國擔當。
原刊於《財新周刊》,獲作者授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