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文化 仟曲繞樑劇中送,峰巒疊翠粵韻傳──專訪粵劇名伶吳仟峰

仟曲繞樑劇中送,峰巒疊翠粵韻傳──專訪粵劇名伶吳仟峰

吳仟峰(仔哥)被粵劇名伶阮兆輝稱讚為「現時香港戲班生行中最好的薛(薛覺先)腔名家」,他於農曆新年前接受專訪,暢談自幼的學習經歷,多年的習藝心得,跟名家的觀摩互動,以至今時今日的演出大計。

馮珍今 作者: 馮珍今
2022-02-24
字旅相逢

圖片由吳仟峰先生及Jenny So提供,謹此致謝。(文中圖片點擊可放大)

標籤: 吳仟峰新馬師曾日月星粵劇團汪明荃灼見原創灼見獨家神功戲粵劇粵劇名伶阮兆輝
「日月星粵劇團」演出《玉簪記》。
「日月星粵劇團」演出《玉簪記》。

「日月星粵劇團」於去年12月8日開始,一連三天,在沙田大會堂演奏廳,上演三齣名劇,包括《玉簪記》、《琵琶記》、和《焚香記》。

《琵琶記》劇照,吳仟峰與與尹飛燕(右)。

粵劇名伶吳仟峰(仔哥)和尹飛燕(燕姐),聯同梁煒康、郭啟煇、高麗、溫玉瑜等合力演出,讓戲迷大飽眼福。

是次演出,令我深感興趣的劇目,就是《玉簪記》。此劇原是2004年的新編粵劇《碧玉簪》,據同名上海越劇改編而成,編劇為新劍郎,由吳仟峰與汪明荃合演。

《玉簪記》劇照,吳仟峰與尹飛燕。

我早已看過上海越劇院來港演出的《碧玉簪》,此乃越劇著名演員金采風的代表作,其中「三蓋衣」一幕,藝術感染力甚强,至今印象難忘。

這一趟由仔哥、燕姐領銜演出,亦極具吸引力。

阮兆輝(輝哥)曾説過,「仔哥是現時香港戲班生行中最好的薛(薛覺先)腔名家。」我早就想訪問仔哥,幸於農曆新年前,因緣際會,得好友之助,約到他做專訪。

吳仟峰與阮兆輝(右)合照

坐在香港公園的「樂茶軒」內,茶香氤氳,一邊喝茶、吃素點心,一邊聊起來……這天的樂茶軒非常清靜,仔哥談興甚濃,跟我們聊了幾個小時。

幼受庭訓迷粵劇

吳仟峰,原名吳展泓,他對粵劇的興趣,源於其父親。「父親愛看粵劇,最愛唱薛覺先名曲。早在50年代,他每天都邀請樂師回家開局,家中亦有二胡、秦琴、蕭等樂器……」四、五歲的時候,他已在家中不停聽父親唱粵曲,每有粵劇上演,也會隨父親前往觀看。在如此氛圍下,自小耳濡目染,自然令他深受影響,迷上粵劇。

「我幾歲大,就開始跟隨家人到戲院看戲,看了不少粵劇,例如白玉堂的《御貓三戲錦毛鼠》、陳燕棠、羅麗娟演的《三審玉堂春》、「一哥」陳錦棠的《金鏢黃天霸》……」談及昔日觀看的劇目,仔哥如數家珍。

他先拜粵劇名伶小武顧天吾為師,學習粵劇的基本功,14歲進「香江粵劇學院」,師承陳非儂學藝,與李龍、李鳳為同門。「他們兩兄妹年紀雖然比我略小,卻比我早入學,他們上午上課,而我則在下午。」此外,亦曾隨陳鐵英和劉洵,學習古老排場、北派和京派功架等。

仔哥就讀小學時開始演粵劇,18歲已當上正印文武生。

他初踏台板之時,藝名「吳千楓」,可是每演神功戲,總碰着風風雨雨,師傅陳非儂提點他說:「『楓』是『風木』,一千風木,焉能不翻風?」於是建議他改名『千峰』,一千座山峰,穩如泰山也。此後,雖然演出時少了風雨,仍不太順利。撰曲編劇的名家阮眉說:「『千』」字『峰』字,兩個字都獨腳,依然未夠安穩,不如加一個「人旁」,有人相傍,那就『穩陣』得多。」於是「千峰」變成「仟峰」。藝名一改再改,原來背後有一段故事。

在百麗殿演出《六國大封相》,吳仟峰(右)反串推車,謝雪心反串坐車。

合作花旦紅伶多

吳仟峰曾跟多個花旦合作,而最先合作的,則是李寶瑩(寶姐)。1964年,他與李寶瑩共組「千寶劇團」,第一台在紅磡,第二台則在筲箕灣演出。

「寶姐非常好,見我初出道,於是遷就我先演薛派戲,《胡不歸》、《漢武帝》……接着做她的拿手好戲,《紅鸞喜》、《梁祝恨史》、《火網梵宮十四年》……」就因為演《火網梵宮十四年》,出了點問題,弄致聲帶受損,他因而失聲,1965年開始轉拍電影,參與拍攝的粵語長片有《八方英雄傳》(上、下集)、《聖火雄風》(共三集)、《劫火紅蓮》(上、下集)、《斷臂神龍劍》(上、下集)等。

吳仟峰與南鳳在《梁祝恨史》中的劇照。
吳仟峰與南鳳在《梁祝恨史》中的劇照。
少年吳仟峰,在電影中的扮相。
少年吳仟峰,在電影中的扮相。
電影《斷臂神龍劍》劇照
電影《斷臂神龍劍》劇照

「我失聲三年,醫好之後,我很勤力,一星期唱足五晚,每晚兩小時,請陳非儂師傅的助教『三叔』來拍和,當時以月薪計,還可以負擔。」可見藝海無涯,唯勤是岸。

在1968年前後,鄭孟霞邀請他在麗的映聲主持《粵劇樂府》和《麗的歌壇》等節目,直至他重返舞台為止。

1974年,吳仟峰重返粵劇舞台,與逑姐(陳好逑)組「頌千秋劇團」,在「利舞台」和「新舞台」演出,同年還遠赴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巡迴演出。

為了讓「八和粵劇學院」首屆畢業生獲得更多演出機會,他在1982年成立「日月星粵劇團」,由學生先演折子戲,再由他和李香琴、新海泉等續演長劇。此後,他陸續與謝雪心組「千鳳鳴劇團」,跟尹飛燕組成「金輝煌劇團」,亦曾與羅艷卿、阮兆輝合組「金龍粵劇團」等。

吳仟峰與羅艷卿、阮兆輝「金龍粵劇團」的演戲海報。

此外,曾經與他合作的花旦,還有鄭幗寶、鍾麗蓉、南紅、吳美英、胡美儀、王超群、陳詠儀等。近年,則較多與尹飛燕、南鳳拍檔。有機會與不同的花旦同台演出,自然會擦出不同的火花。

「一直以來,我未曾與師姐吳君麗(麗姐)在舞台合作,只在演唱會合唱……」麗姐曾入讀「香江粵劇學院」,是陳非儂的入室弟子。

然而,他卻跟前輩鳳凰女(女姐)合作過,「當時我和寶姐先演折子戲《陣上招親》,女姐是正印花旦,演《六郎罪子》……」提起往事,他津津樂道。

1986年,吳仟峰曾與丑生新海泉(牛哥)合組藝峯劇團,彼此合作無間。其後,新海泉加入吳君麗與陳劍聲的「新麗聲粵劇團」,但二人仍然保持聯繫。新海泉失聲後,退隱江湖,曾幾何時,「仔哥」還為「後起之秀」陳鴻進牽線,介紹新海泉給他認識。兩代丑生,相談甚歡,而且一見如故,據說,「牛哥」後來還送了四件披風給這位後輩。

仔哥慨嘆,本地的粵劇觀眾,大多愛看才子佳人戲,形成武生、丑生等行當地位低落,沒有年輕人願意去學,令這些行當的藝術特色,未能好好地承傳下來,久而久之,自然消失於無形。其實丑生行當也有不少絕活,值得觀眾欣賞。

繼承傳統為正路

吳仟峰自言,「往日有所謂『打戲釘』,每齣戲不止看一次,如果好看,會一看再看。看『尾場』最平,看半場則半價……前輩演出的粵劇,我看的很多,尤其是六哥(麥炳榮)、祥哥(新馬師曾)的戲,印象深刻,已牢牢記在腦海中。」

「他們的演出,一再琢磨,盡除沙石。除非有突破,可嘗試在其基礎上作出改良,否則,參照前輩的演出,沿用其演繹方式,才是正路。」他斬釘截鐵地說。

他強調粵劇的演出,一定要知道每齣戲重點之所在,「作為文武生,演《帝女花》,不要以為唱好〈庵遇〉便足矣,還要演好〈上表〉那一幕;做《紫釵記》,不單只要唱好〈劍合釵圓〉,還要演好〈吞釵拒婚〉那一場……」

所謂前傳後教,為了培養粵劇接班人,仔哥亦積極投入粵劇的傳承工作,現正擔任「粵劇新秀演出系列」的藝術總監,盡力為年輕的演員,講戲、排戲……言傳身教,將自己的演戲心得,傳授給新秀演員。

指導新人,他有自己一套的心得,「一般演出之前,大家都會圍讀、行位……但在行位之前,我會播放以前演出的錄像,讓他們先有初步印象,接着才教下去,示範走位……然後排戲。」

「我演戲的經驗豐富,做過凡哥(何非凡)、祥哥、六哥的戲,而跟我合作過的花旦,例如逑姐、阿燕、南鳳等,藝術水平也很高,我們的演出,非常值得參考。」他深明藝以人傳的道理。

吳仟峰與南鳳在《帝女花》中的劇照。
吳仟峰與南鳳在《帝女花》中的劇照。
《金玉觀世音》劇照,吳仟峰與陳好逑(右)。
《金玉觀世音》劇照,吳仟峰與陳好逑(右)。

寄語年輕的一代,仔哥期望他們努力學習,認真練好基本功,在唱、做、唸、打方面,都要多下苦功。觀摩前輩的演出,也是學習的不二法門,成功非僥倖,千萬不要給觀眾的掌聲沖昏了頭腦。

至愛新編歷史劇

劇本難求,編劇不易,吳仟峰指出,「往時,有些編劇為了票房,太着重『綽頭』,情節的安排很牽強,例如寫光緒的戲,二幫花旦演皇后,竟讓她穿肚兜出場,在御花園的荷池出浴,據云是效法貴妃出浴,但荷池並不是華清池……真要命!」故此,他演《光緒皇夜祭珍妃》時,索性刪掉這場戲,重新改寫劇本,又因翁同龢支持維新,所以加重他的戲份,希望將這個人物寫得更深入。

又如《大紅袍》之〈十奏嚴嵩〉,演到尾場斬海瑞,劇本安排海瑞之妻與兩個孩子闖入金鑾殿,高呼「刀下留人」。他認為如此處理不當,「在這場戲,我不會讓海瑞妻子上場,由皇后叫『刀下留人』,且出示罪據,證明嚴嵩通番賣國……這樣才合情合理。正印花旦在完場後,才出來謝幕。」他參照六哥處理此劇的方法,讓正印花旦演海瑞夫人。

《大紅袍》海報
《大紅袍》海報
《大鬧廣昌隆》海報
《大鬧廣昌隆》海報
「仟鳳劇團」海報,吳仟峰、南鳳演《陳世美與秦香蓮》。
「仟鳳劇團」海報,吳仟峰、南鳳演《陳世美與秦香蓮》。

演而優則編,仔哥有感於編劇人才斷層,行內亦欠缺好劇本,故毅然參與編劇工作。他指出,「身為演員,熟悉粵劇,了解如何營造氣氛,並安排主力戲,讓觀眾投入,且會度身打造角色。」

他撰寫的劇本,多為歷史故事。他曾改編《光緒皇夜祭珍妃》、《陳世美不認妻》,並新編《梁天來告御狀》、《燕荊傳》等作品。

在演出方面,跟他合作得最多的老倌,就是阮兆輝,「輝哥出身童星,從小生做起,特別『有料』,因為做小生最難,文武生有權『交戲』,但小生無權『交戲』,在舞台上演出,一定要遷就別人,這樣反而學到『嘢』!」

他們最新的合作,是改編《沙三少與俏銀姐》,此劇原為戲曲電影,由新馬師曾主演。「輝哥找來電影劇本,大家共同整理,電影跟戲曲不同,一場戲有幾個韻,但在舞台上,卻難以演出。我改為每場戲一韻到底,用了很多吳一嘯的曲,『行刑』一場,還配以南音……在劇中,我演沙三少,輝哥本想演父親沙鳳翔,但我要他飾演銀姐的丈夫譚阿仁,演小人物,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有幸受教於祥哥

吳仟峰對於個人的演出,要求甚高。「每次演出後,我一定會作出檢討。如果演得不好,我會睡不着,想通了問題所在,才可入睡。」

他自言很幸運,戲行的前輩,對他很好,經常提點他。「例如四叔(靚次伯),他老人家好肯教,看到我做錯了,便耳提面命,作出指導……還有一哥(陳錦棠),他收山之後,經常與張活游來新光戲院看我做大戲,見到我有不對之處,落幕後便立即衝上後台提意見。」

新馬師曾伉儷(前排)與吳仟峰伉儷。

「此外,還有祥哥,從他身上,我學會好多。」話說在1992年,原名鄧永祥的祥哥與洪金梅正式結婚,婚後,嗜好打牌的祥嫂,常在家中「開枱」打麻將。而仔哥的太太莎莉,正是祥嫂的「麻雀友」,於是他常常有機會,陪同妻子到永祥大廈的鄧家。

「祥哥通常『瞓係度』,對着大熒幕看電視,我來到後,陪他『傾偈』,他教曉我好多『嘢』!」祥哥提點他:「老倌一定不可以畫個圈俾自己企,成個台都係你嘅表演區,最後,應該企係邊度,就企番係度,唱也不要被一個版本綁死自己……無論做戲抑或唱曲,最緊要識得執生。」

「這班前輩,從來不排戲,除非有特別的走位,否則台上見。在台上演出,唱的那一位會站前一點,未唱的則站後一點,清楚看到對手的動作,就可以懂得『就位』,不用死記如何走位。」仔哥補充說。

遇到疑難,他就會請教祥哥,「祥哥令我開竅,這幾十年做戲,有這樣的感覺,全靠他『點醒』我,實在非常感激。」機緣巧合,碰到祥哥,學到有關粵劇的知識,讓他一生受用。

仔哥的戲路甚廣,沒有固定的班底,也無固定的樂師,「非凡響」的、「仙鳳鳴」的、「大龍鳳」的……甚麼戲班的粵劇都演,雖然少了自己的「開山戲」,但仿如走進少林寺,練成一身好武功。

「拿起劇本,唱腔設計,是自己的;導演,也是自己,可自行發揮。」他淡淡道來,卻是擲地有聲。自信的背後,付出的心血和努力,有目共睹。

動人心弦《梁天來》

從藝多年,吳仟峰演過的粵劇甚多。談及喜愛的劇目,「凡哥的戲,我最喜歡《白兔會》、《雙仙拜月亭》;任姐的戲,為《牡丹亭驚夢》;祥哥的戲,有《風流天子》、《光緒皇夜祭珍妃》;而六哥的戲,則有《痴鳳狂龍》、《鳳閣恩仇未了情》……」他一口氣就道出了好幾齣,

吳仟峰的清裝造型。

至於自己的戲,仔哥不諱言,最愛的就是《梁天來告御狀》,原來一直以來,演出粵劇《梁天來告御狀》是其心願,他很喜歡梁天來這個人物,於是取出前輩演過的舊劇本,努力改編。他為該劇所寫的《嘆五更》,以南音帶出哀怨,再配以《梁祝》、《江河水》等曲,表達了梁天來寧死也要伸冤之堅強,非常動人心弦,感染力特強,成了籌款活動的名曲。

《梁天來告御狀》海報。

近幾十年,香港粵劇圈流行的劇目,似乎離不開才子佳人,很久才有一齣歷史劇出現。吳仟峰愛演歷史劇,在2017年,在李居明編撰的新劇《大赤壁賦》中,仔哥難得掛鬚演出,演活了孔明,此劇由梁兆明演周瑜,除了在新光公演,還衝出香港,進軍日本,獲邀到名古屋,於愛知縣藝術劇場公演。

吳仟峰掛鬚演出,演活了孔明。
吳仟峰掛鬚演出,演活了孔明。
攝於新光戲院後台,右起李居明、吳仟峰、羅家英和汪明荃。
攝於新光戲院後台,右起李居明、吳仟峰、羅家英和汪明荃。

同年10月中旬,仔哥在沙田大會堂演出兩齣歷史劇,《戰國春秋之燕荊傳》及《趙子龍保主過江》。《燕荊傳》是他親自執筆編寫的歷史新劇,講述「荊軻刺秦」的故事,他特別喜歡太子丹這個角色,這是他多年的情意結,「我在香江粵劇學院學藝時,第一次的演出,就是在會慶活動中扮演太子丹。」難怪他念念不忘。

歷史劇《戰國春秋之燕荊傳》及《趙子龍保主過江》海報。

這次演出,由吳仟峰、南鳳的「仟鳳劇團」主辦,仔哥演太子丹,南鳳演太子妃,至於荊軻一角,則由李龍擔演。他以袍甲戲盡得口碑,當年他在《長坂坡》中演百萬軍中藏阿斗的趙子龍,也是無人能出其右。

小時候,仔哥和李龍,也曾追隨陳非儂學藝,彼此是同門,但各有發展。二人合作機會不多,但在《燕荊傳》之前,卻合演過《潘金蓮》,「逑姐演潘金蓮,李龍演武松,我演西門慶。」

吳仟峰與李龍(左)合照。

西門慶的角色是反派,仔哥說:「我不介意演反派,第一次演反派角色,是在2000年,於威哥(梁漢威)編撰的歷史劇《虎符》中,飾演畏秦的魏王。最初接演時,也有點顧慮,擔心影響個人在舞台上的正面形象,但演出後,口碑非常好。」他明白到,反派角色也有可供發揮之處,只要演得好,便有觀眾追捧。他在《洛神》中,演的是曹丕,也曾演過《大鬧廣昌隆》中騙財騙色的趙懷安,以及陳世美和王魁等負心漢,表現也很突出。

博採眾長求突破

眼前的仔哥,神情爽朗,而且平易近人,毫無架子。談起粵劇,他坦白直率,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從小時候的學習經歷,談到今時今日的演出大計,亦分享了他多年的習藝心得……

他自小學習薛腔,主要受到父親的影響,「我學習的是薛覺先前期唱腔,當時他風華正茂,最『好聲』!」父親留下的薛派名曲唱片甚多,如《姑緣嫂劫》、《壯士悲秋》、《陌路蕭郎》、《胡不歸》等。

薛腔名曲演唱會。

仔哥在粵劇界,從藝已逾半世紀,他曾於2015年11月,在新光戲院舉行《吳仟峰舞台金禧五十載》演唱會。2020年,他榮獲香港藝術發展局第14屆「年度藝術家年獎(戲曲)」,表揚他在粵劇藝術上的傑出成就。

吳仟峰榮獲香港藝術發展局第14屆「年度藝術家年獎(戲曲)」。

他認為自我修養很重要,「我唱薛腔,也研究凡哥、祥哥的唱法……」在薛腔的基礎上,他吸收借鑑、博採眾長,不斷提升自己的唱功。

說起這一年的演出計劃,他透露3月下旬,將有「四代同台」粵劇演出,劇目包括改編粤劇《沙三少與俏銀姐》、《漢武帝夢會衛夫人》,以及幾齣折子戲。「本來安排去年演出,就因為疫症蔓延,延至今年,但現時疫情第五波又來勢洶洶,劇場封館,是否需要再延期,也難以預料。」仔哥嘆了一口氣,繼續說下去。

踏入6月,他會參與「中國戲曲節」中的節目演出。至10月,他將與輝哥、燕姐粉墨登場,重演《燕荊傳》和《呂不韋》。

《呂不韋》劇照,左起宋洪波、尹飛燕、吳仟峰。
《呂不韋》劇照,左起宋洪波、尹飛燕、吳仟峰。
《呂不韋》劇照,吳仟峰(右)與尹飛燕。
《呂不韋》劇照,吳仟峰(右)與尹飛燕。

仔哥演起戲來,嗓音蒼沉,韻味甚濃,唱做俱佳。期待不久的將來,在舞台上,再看到他的演出,觀賞到他的拿手好戲,還有那別具特色的唱腔,以及矯健俊朗的風姿。

吳仟峰攝於香港公園(Jenny So攝)

更多精采文章

  • 粵劇盛世能否再現?阮兆輝:建立粵劇學院培養全方位人才粵劇盛世能否再現?阮兆輝:建立粵劇學院培養全方位人才
  • 香港粵劇的歷史和傳承──寫在名伶白雪仙生日前香港粵劇的歷史和傳承──寫在名伶白雪仙生日前
  • 為什麼要在學校音樂課程教授粵劇?為什麼要在學校音樂課程教授粵劇?
  • ESG Impact──夏去秋來,由花葉招搖到葉落歸根ESG Impact──夏去秋來,由花葉招搖到葉落歸根
  • 菊部回眸六十秋,麗歌紅韻樂優悠──專訪粵樂曲藝名家楊麗紅菊部回眸六十秋,麗歌紅韻樂優悠──專訪粵樂曲藝名家楊麗紅

  • 山歌好比春江水,舞中傾溢見真情──專訪舞劇《劉三姐》導演丁偉
  • 「無論如何彎彎曲曲,都是路」──專訪趙廣超老師(二之一)
  • 回報華光師父,培養粵劇新秀──專訪粵劇名伶羅家英

馮珍今

出生、成長於香港。自小是個「書癡」,及長卻成了「影癡」。早歲畢業於中大新亞書院中文系,其後獲中大教育碩士。從事教育工作多年,遊學巴黎一年。現為自由寫作人,兼及寫作教學。近年喜遊走四方,亦愛讀書、寫作……著有散文集《見雪在巴黎》、《我的學生二三事》、《不一樣的學生》、《字裏風景》、《字旅人間》,童書《奇幻泡泡與石頭貓》、《中國人的故事:詩人和小說家的才華》,遊記《走進中亞三國——尋找絲路的故事》,人物專訪《字旅相逢》、《字旅再相逢》及《字旅樂相逢》;另編有《中學生文學精讀.劉以鬯》、《指空敲石看飛雲——小思散文集》等書。
View all posts
標籤: 吳仟峰新馬師曾日月星粵劇團汪明荃灼見原創灼見獨家神功戲粵劇粵劇名伶阮兆輝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梁家傑表示,公民黨劃上句點,是因為「沒有人肯接任主席、沒有人肯接任執委」,亦無從籌款,因此很難繼續。(梁家傑Facebook)
灼見報道

創黨16年 公民黨宣布自願清盤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5-28
左起: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教授黃至生教授、中大醫學院院長兼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主任陳家亮教授,以及中大醫學院裘槎醫學科學教授、香港微生物菌群創新中心總監黃秀娟教授。(主辦方提供)
灼見報道

中大醫學院證實改善腸道微生態 有效紓緩新冠後遺症

作者: 編輯精選
2023-05-23
協助傳統製造業利用創新科技升級轉型,實現智能化先進製造。(Shutterstock)
灼見創科

從研發到製造 推動新型工業化

作者: 香港科技園公司
2023-05-23
佛山市一家開發氫能燃料技術的企業來港考察,與本地能源科技及政商各界會面交流。
灼見報道

佛山氫能企業冀落戶香港 為灣區綠色航運作出貢獻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5-23
任景信認為,無論是對環境、社會及管治(ESG)或是碳排放,數據聯通絕對有好處。
灼見專訪

數碼港行政總裁任景信:碳數據處理應用增加 綠色科技成資本新寵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5-22

影片

  • 資深傳媒人張圭陽:敘利亞歷經天災、內戰如何重建? 美國制裁下的文明古國新面貌
  • 黃錦輝教授:G7計劃把北約亞洲化會否得逞?王毅與沙利文會晤能夠改善中美關係?
  • 數碼港CEO任景信:綠色科技如何成為資本新寵、年輕人鍾情的事業?企業怎樣發掘碳數據商機?
  • 資深傳媒人張圭陽:阿富汗、敘利亞為什麼是輸出難民最多的國家?揭開塔利班政權神秘面紗
  • 葉問外甥盧文錦師傅:葉問如何智鬥軍閥排長?怎樣三招擊敗日本憲兵教頭?有沒有做過國民黨特務?
  • 太古集團唐偉邦:屋頂耕種,也是可持續發展?今日廢棄之物,是明日可用資源?
  • 曾繁光醫生:社交焦慮症是怎樣形成的? 用什麼方法克服與治療?
  • G20綠色金融推手馬駿博士:推動雙碳要年花16萬億元,錢從何來?歐盟徵碳稅,劫貧濟富?
  • 雷鼎鳴:白宮把美元武器化怎樣害人害己? 全球多國去美元化將有什麼災難後果?
  • 全球高等教育有何值得相互借鑑之處?全球化下的大學面臨哪些困境與危機?──郭位教授大問於市與全球頂尖校長對話系列總結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宿世的善根宿世的善根 常霖法師
  • SEN:教育界最核心的挑戰SEN:教育界最核心的挑戰 陳家偉
  • 小學五年級是關鍵的一年小學五年級是關鍵的一年 陳家偉
  • 有線電視的前世今生 兼談香港電視業前景有線電視的前世今生 兼談香港電視業前景 編輯精選
  • 小紅書勝IG小紅書勝IG 項明生
  • 21世紀兩個最重要組織:金磚和上合21世紀兩個最重要組織:金磚和上合 張建雄
  • 一個社會要容得下幽默一個社會要容得下幽默 陳景祥
  • 博文約禮的三種體驗博文約禮的三種體驗 潘銘基
  • 中大醫學院證實改善腸道微生態 有效紓緩新冠後遺症中大醫學院證實改善腸道微生態 有效紓緩新冠後遺症 編輯精選
  • 28歲《長津湖》國際作曲家Elliot Leung(梁皓一) :「成功有跡可循,香港人做嘢同外面有乜唔同?」28歲《長津湖》國際作曲家Elliot Leung(梁皓一) :「成功有跡可循,香港人做嘢同外面有乜唔同?」 李偉民
  • 佛山氫能企業冀落戶香港   為灣區綠色航運作出貢獻佛山氫能企業冀落戶香港 為灣區綠色航運作出貢獻 本社編輯部
  • 隱藏在命盤中的治病方案隱藏在命盤中的治病方案 潘樂德
  • 創黨16年 公民黨宣布自願清盤創黨16年 公民黨宣布自願清盤 本社編輯部
  • 逢危須棄逢危須棄 吳家豪
  • 從吳越國「納土歸宋」看兩岸統一趨勢從吳越國「納土歸宋」看兩岸統一趨勢 關品方
  • 南韓開始衰敗南韓開始衰敗 蔣匡文
  • 中年幸福婚姻特質中年幸福婚姻特質 羅乃萱
  • 從研發到製造 推動新型工業化從研發到製造 推動新型工業化 香港科技園公司
  • 移民專家的人生多元選擇移民專家的人生多元選擇 張灼祥
  • 習近平主席與《星空奇遇記》習近平主席與《星空奇遇記》 陳奕偉

推薦作家

  • 阮紀宏
  • 張灼祥
  • 廖書蘭
  • 列家誠
  • 謝祖墀
  • 周延
  • 張建雄
  • 鄭家寶
  • 羅祥國
  • 溫志倫
  • 張宗永
  • 陳家偉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