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生活 他山之石──新加坡本土野生蘭花復育計劃

他山之石──新加坡本土野生蘭花復育計劃

​筆者素聞任博士多年來在新加坡積極推動原生種蘭花復育計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筆者近年亦開始嘗試在香港進行原生種蘭花復育的工作。

朱劍虹 作者: 朱劍虹
2020-02-22
蘭薰軒誌

圖片:作者提供

標籤: 保育新加坡蘭花
新加坡本土野生蘭花復育計劃已成功在重新在40多個不同地點引入了33種原生種蘭花,地點包括城市路邊的樹木、公園和郊野地區。
新加坡本土野生蘭花復育計劃已成功在重新在40多個不同地點引入了33種原生種蘭花,地點包括城市路邊的樹木、公園和郊野地區。
0
SHARES
801
VIEWS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筆者在農曆年前曾到新加坡濱海灣花園(Garden by the bay)朝聖(圖一),順道重訪曾兩次參觀的新加坡植物園(Singapore Botanical Gardens)內的國立蘭花園 (National Orchid Garden)。上一次前來新加坡,是2008年暑假。

圖一:新加坡濱海灣花園(Garden by the bay)

新加坡素有「花園城市」的美譽,城市綠化一向譽滿國際。筆者抵達樟宜機場後,需乘穿梭巴士轉乘地鐵進入市區,沿途窗外道路兩旁綠樹成蔭,偶爾瞥見部分附生樹上的植物頗為眼熟,再仔細看,原來是在東南亞頗為普遍的木石斛(Dendrobium crumenatum)(圖二)。筆者在馬來西亞、菲律賓及雲南西雙版納野外及路旁已見過不少,香港文獻亦曾有記錄,但已被列為「區域滅絕」,筆者數年前在新界區野外村落路邊的樹上見過一次,不過相信是人工種植的機會較大。在樟宜機場航廈路旁的木石斛並不孤單,筆者另外發現部分樹上有老虎蘭(Grammatophyllum speciosum)(圖三)及垂花劍蘭(Cymbidium finlaysonianum)(圖四)的植株。前者由於花朵有褐色斑點而得名,英文俗名Tiger Orchid的老虎蘭又名巨蘭,植株可高達3米,是植株最大的蘭花,故英文俗名又名為Giant Orchid。後者垂花劍蘭為大花蕙蘭屬,主要在東南亞分布,顧名思義,其花梗向下垂。

圖二:木石斛(Dendrobium crumenatum)

圖三:老虎蘭(Grammatophyllum speciosum,下方中央)

圖四:垂花劍蘭(Cymbidium finlaysonianum)

到達市區,筆者即前往下榻酒店放下行李,匆匆吃過午餐,便急不及待的前去新加坡植物園參觀。

進入園區,筆者發現園內樹上長滿了蘭花,尤其是豆蘭屬(Bulbophyllum),由於沒有開花,也沒法分辨品種。回想前兩次到來參觀,筆者印象中好像只是國立蘭花園 (National Orchid Garden)內的樹上才有仿自然生態種植的蘭花景觀,心中不禁納悶,但進入蘭花園後,筆者被眼前各式各樣的熱帶蘭花吸引,任何疑問已忘記得乾乾淨淨。翌日,筆者到濱海灣花園(Garden by the bay)朝聖,只可以用「歎為觀止」來形容園內的雲霧林(Cloud Forest),離園前在出口禮品部買了兩本蘭花書籍,其中一本是Native Orchids of Singapore(圖五),作者任添榮博士是新加坡植物園國立蘭花園的研究人員,跟筆者同樣是香港大學校友,當然要捧場支持。任博士多年前曾到我們香港蘭藝會例會分享,但當時筆者尚未入會,故無緣識荊,直至2017年底,才在遠在天邊的南美洲結緣。當年世界蘭花會議在厄瓜多爾舉行,會議後筆者跟他參加了當地的野生蘭花考察,因而認識了。筆者素聞任博士多年來在新加坡積極推動原生種蘭花復育計劃,但並不清楚具體行動,透過Native Orchids of Singapore一書,加深了對相關計劃的認知。

圖五:<I>Native Orchids of Singapore</I>書影

香港土地面積約1100平方公里,而新加坡只有700多平方公里,但後者擁有約228種原生種蘭花,比香港約130種,多幾近一倍。由於香港早年訂立郊野公園條例,令香港原生種蘭花的野外棲息地不至於大幅度的受破壞,故區域野外滅絕的百為比為5.6%。而極度瀕危的品種則大約是兩成半,兩者相加,大約為三成。反觀新加坡,早年的城市過度發展,令228種原生種蘭花中有164種已屬區域野外滅絕,比率為大約是七成,而處於極度瀕危狀態的有56種,跟香港相若,大概佔兩成半,可是兩者相加,卻超愈九成半,情況十分危急。新加坡的原生種蘭花復育計劃早在1995年啟動,任博士及其團隊透過無菌繁殖的方法,大量繁殖當地的原生種蘭花,並將其重新引入適當的棲息地。迄今為止,計劃已成功重新在40多個不同地點引入了33種原生種蘭花​​,地點包括城市路邊的樹木、公園和郊野地區。計劃的最終目的,是人工復育的本土原生種蘭花可以自然繁衍,並透過風力傳播,令種子可以吹散到合適的環境中,自然發芽和生長,以回復新加坡的自然生物多樣性。

嘗試在香港進行原生種蘭花復育的工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筆者近年亦開始嘗試在香港進行原生種蘭花復育的工作,退休前曾向優質教育基金申請撥款推行蘭花無菌繁殖科技推廣計劃(圖六),並獲漁農自然護理署批出採集標本許可證,進行果莢收集,並在校園帶領學生進行無菌繁殖,將來育養成長的野生蘭花,香港動植物公園曾答應會全數接收、管有及護理有關計劃所成功繁殖的蘭花,未來更會作公開展覽,相關計劃仍在進行中。此外,筆者從2016年1月開始,在灼見名家蘭薰軒誌的專欄撰寫〈賞蘭札記〉,按月介紹該月開花的野生蘭花品種,退休後經增刪補訂,於去年中出版了《香港野外賞蘭札記》一書。本港有關野生蘭花的文獻不多,而且所有著作也是以英文撰述的,因此希望《香港野外賞蘭札記》一書(圖七)可以「填空補缺」。

圖六:蘭花無菌繁殖科技推廣計劃剪報:《經濟日報》2016年2月6日

圖七:《香港野外賞蘭札記》

筆者本來已準備農曆年後到港島一所中學繼續推行蘭花無菌繁殖計劃,並為「花飛蝶舞──於社區復育本土植物」本土植物復育與生態基礎課程主持「蘭花無菌培植課程、本土原生種蘭花復育實習及社區分享」等活動,該計劃由鳳園蝴蝶保育區主辦,並由滙豐香港社區夥伴計劃贊助(圖八)。可是由於疫情關係,兩項計劃需暫時擱置,待疫情過後,希望可以重新起步,為本土野生蘭花復育邁出新一步。另外,筆者本來4月下旬會到上海參與上海國際蘭展2020,並「香港原生種蘭花的生物多樣性」(圖九)為主題以作推廣,惜也因疫情關係而退出。

圖八:「花飛蝶舞-於社區復育本土植物」本土植物復育與生態基礎課程

圖九:「香港原生種蘭花的生物多樣性」展覽

大疫當前,徒嘆奈何!

更多精采文章

  • 蘭遊世界──新加坡國立植物園篇蘭遊世界──新加坡國立植物園篇
  • 蘭遊世界──新加坡濱海灣花園篇蘭遊世界──新加坡濱海灣花園篇
  • 蘭遊世界——英國續篇蘭遊世界——英國續篇
  • 蘭遊世界──南美洲考察系列之厄瓜多爾篇蘭遊世界──南美洲考察系列之厄瓜多爾篇
  • 蘭遊世界──歐洲系列之德國續篇蘭遊世界──歐洲系列之德國續篇

0

朱劍虹

香港蘭藝會會長、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教師協會會員、立法會綜合大樓教育設施評審委員會及公民教育活動意見小組成員、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諮詢委員會委員。。朱氏退休前為中學副校長,曾在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前香港教育學院、香港教育城從事中學教師培訓、教學研究及顧問工作。先後獲第一屆及第十屆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嘉許狀。
View all posts
標籤: 保育新加坡蘭花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褚簡寧質疑特首林鄭月娥是否需要問責。(灼見名家製圖)
褚簡寧專欄

林鄭月娥是香港最大的失敗,不是香港電台

作者: 褚簡寧
2021-02-25
特區政府財赤創新高,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也相當「睇餸食飯」。(陳茂波個人Facebook專頁)
灼見報道

谷經濟紓民困 財爺:派5000元電子消費券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2-24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24日表示,2021年香港經濟將恢復正增長,但復甦進程將視疫情發展而定,預測今年經濟實質增長率介乎3.5%至5.5%。(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報道

陳茂波料今年經濟「追趕式增長」 唯上半年挑戰仍大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2-24
白先勇教授在台北接受蔡青兒專訪,侃侃而談他最愛的崑曲。(灼見名家圖片)
灼見專訪

回溯牡丹還魂之路──文學大師白先勇與崑曲的相遇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2-23
英方「名利雙收」,已成定局,問題只是收成有多大而已。(Unsplash)
名家觀點

林行止:吸引外資英人稱冠 大小通吃名利雙收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2-23

影片

  • 鄭赤琰教授:緬甸軍事政變提防美國顏色革命? 中國、新加坡擔當關鍵角色《灼見政治》
  • 曾鈺成:《國安法》增門檻 黎智英案改變保釋規則 符合《基本法》與否法院無權覆核《主席開咪》
  • 黃錦輝教授:與疫情共存成新常態 人工智能新技術如何改善生活《灼見財經》
  • 白先勇主講:文壇大師與崑曲相遇 回溯牡丹還魂之路
  • 金耀基教授:大學無法與社會分離不涉政治 校長要有堅持不能跟着學生走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恭喜你!恭喜你! 常霖法師
  • 科興疫苗效益大於風險?科興疫苗效益大於風險? 梁天卓
  • 堅持不懈 ‧ 勇往直前──專訪周黎明校長堅持不懈 ‧ 勇往直前──專訪周黎明校長 黃智華
  • 莫為難BNO  娘嫁人擋不住莫為難BNO 娘嫁人擋不住 丁望
  • 「辛丑說牛」──從文物館的展覽說起「辛丑說牛」──從文物館的展覽說起 馮珍今
  • 教師中心無聲消逝教師中心無聲消逝 曹啟樂
  • 陶傑:人離鄉總是賤?陶傑:人離鄉總是賤? 編輯精選
  • 林行止:吸引外資英人稱冠  大小通吃名利雙收林行止:吸引外資英人稱冠 大小通吃名利雙收 本社編輯部
  • 林鄭月娥是香港最大的失敗,不是香港電台林鄭月娥是香港最大的失敗,不是香港電台 褚簡寧
  • 梁家榮提前離任 李百全接任廣播處長 港台檢討報告揭多項缺失梁家榮提前離任 李百全接任廣播處長 港台檢討報告揭多項缺失 本社編輯部
  • 通淋巴真是排毒嗎? 揭開淋巴結增大的真相通淋巴真是排毒嗎? 揭開淋巴結增大的真相 顧小培
  • 拜登可用的3種對華手段拜登可用的3種對華手段 雷鼎鳴
  • 袁彌昌:愛國者治港,之後又怎樣?袁彌昌:愛國者治港,之後又怎樣? 編輯精選
  • 劉賜權:等待做候鳥劉賜權:等待做候鳥 張灼祥
  • 看不見的火牛陣看不見的火牛陣 劉銳紹

推薦作家

  • 高希均
  • 李偉民
  • 湯文亮
  • 馮珍今
  • 鄭明仁
  • 鄭宏泰
  • 白先勇
  • 盧兆興
  • 徐家健
  • 楊興安
  • 王永平
  • 金耀基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