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生活 人生即遍路——日本的朝聖之旅

人生即遍路——日本的朝聖之旅

走在遍路道上,經常可以看到「人生即遍路」的石碑或石柱,這是日本俳句詩人種田山頭火的名言。人生在世,既有艱辛,也有輕鬆的時刻,步過晴天,也走過雨天,在遍路道上徒步而行,何嘗不是一樣?

馮珍今 作者: 馮珍今
2020-08-22
字旅相逢

標籤: 佛教修行僧十住心參拜四國四國遍路大唐寺廟朝聖弘法大師惠果日本空海苦行
空海(公元774-835年),俗名佐伯真魚,出生於讚岐國多度郡(今香川縣)世家。(網絡圖片)
空海(公元774-835年),俗名佐伯真魚,出生於讚岐國多度郡(今香川縣)世家。(網絡圖片)
0
SHARES
3k
VIEWS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在眾多朝聖之路中,獲選為世界遺產的,日本的「熊野古道」是其中之一。不過,日本還有另一條朝聖之路,亦相當精彩,它就是「四國遍路」。

「遍路」歷史背景

四國,就是日本四大島嶼中,位於西南的那一個。由於島上有四個諸侯國,包括阿波、土佐、伊予及讚岐,因此被命名為四國。

「四國遍路」指的是日本四國大規模的寺廟朝聖,朝聖者會走遍弘法大師(空海)的修行地,橫跨四國的四縣,包括德島、高知、愛媛、香川,巡拜四國88所佛寺,亦稱為「四國巡禮」。

平安時代(公元794-1185年)的修行僧,追隨弘法大師的足跡,以苦行的方式來修煉,遂出現「遍路」雛型。12至15世紀期間,一群以高野山為根據地的遊行僧,常往四國,從事宣教工作,遍路因而成型。

大約自17世紀起,「四國遍路」的朝聖者,不再只限於僧侶,逐漸普及至一般平民大眾。由那時開始,一直有大量群眾,走上朝聖之路。

四國88所佛寺分佈如下:

(1) 德島縣(阿波):「發心的道場」(起點區),起心動念,開始行動,23所寺,長約150公里。

(2) 高知縣(土佐):「修行的道場」(嚴峻修行區),加強精神的訓練,16所寺,長約330公里。

(3) 愛媛縣(伊予):「菩提的道場」(斬斷煩惱區),往極樂淨土邁進,26所寺,長約330公里。

(4) 香川縣(讚岐):「涅槃的道場」(戰勝煩惱區),來到解脫的境界,23所寺,長約140公里。

四縣的文化各具特色,佛寺及路線亦各異,如德島縣的遍路道以多山著名,高知縣的遍路道,則一直靠着太平洋海岸線。在遍路道上,朝聖者會經過田園、山路、公路、小鎮、城市,會登上高山、也會踏過低谷,甚至會走進空無一人的深山,沿途的風景優美,地貌亦豐富多變。

「四國遍路」八十八所佛寺分佈圖(網上圖片)

「弘法大師」空海

活躍於9世紀的僧人空海,是開闢「四國遍路」的人,他年輕時曾在四國的山谷修行,其修行之道,其後被歸納成88個聖地。

弘法大師空海(網上圖片)

空海(公元774-835年),俗名佐伯真魚,出生於讚岐國多度郡(今香川縣)世家,母親阿刀氏,夜夢梵僧入懷,因而受孕。父親佐伯氏是武士家族,屢建功勳,阿刀氏一族多出高僧,故空海得以早聞佛義。

空海12歲時,他跟隨舅舅學習漢學,讀誦《論語》、《孝經》等典籍。15歲時,初遊京都奈良,接觸到佛教文化,心生嚮往。三年後,入奈良的大學研習佛、儒、道三教之學,對於漢學的詩、史、經、集,無不嫻熟。空海志心佛道,著《三教指歸》,闡述佛教與其他宗教不同之處,他認為佛教宣說善惡報應和解脫湼槃之道最為優越,並以主張成佛理論的大乘最值得崇奉,此乃空海初探佛門之始,亦為日本「佛道儒三教一致論」的最初著述。

此後,他回到故鄉四國,跋涉各名山大川,於寂靜無人之境修鍊密法,思維法義,以苦修的方式來修行。

空海20歲時,在石淵寺出家,兩年後,在奈良東大寺受具足戒,得法名「空海」。少時的文化底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空海在佛法方面的學習突飛猛進。寺內的佛教典籍有限,空海仰羨大唐文化,為了追求佛法,他決定遠赴大唐。

公元804年7月,空海與最澄,以及留學生橘逸勢奉敕,隨遣唐使渡海。同年8月,船抵福州,12月,入長安城就學。次年,空海與西明寺志明、談勝法師等五、六人,於西安青龍寺,遇東塔院和尚密教(註1)七世祖惠果(註2),空海遂拜惠果為師。

惠果親自給他傳授了兩部大法,和一切密教法具,賜與「遍照金剛」之名。他以三個月時間,承習一切密法,成為最早學習密宗的日本僧人。

惠果傳法完畢,心安泰然,於公元805年12月在青龍寺圓寂。圓寂之日,惠果囑咐空海快回國傳法去。空海奉敕撰惠果碑文,碑文近兩千字,在中國已亡佚,幸而在他的漢詩文集《性靈集》中保存下來。其後,空海和尚拜別同門師兄弟,還寫下一首詩〈留別青龍寺義操闍梨〉(註3),道出惜別之情:

同法同門喜遇深,隨空白霧忽歸岑。

一生一別難再見,非夢思中數數尋。

公元806年8月,空海攜帶祕法心要及內、外典籍數百部書冊,乘船返回日本。回國後,空海習得的佛法和文學,大大影響了日本的宗教思想和文化。他大力弘揚密教,創真言宗。

空海最初暫住築紫的觀世音寺,不久遷到京都高雄山寺,直到823年遷往東寺前,此地為他傳佈真言密宗的基地。真言宗為佛教密宗的一種,主張「即身成佛」,透過平時修行的累積,感知大日如來佛的存在,即能成佛。除了開壇講法,收徒傳授,空海還撰寫了多部闡述佛家教義的著作。

「空海依《大日經》、《菩提心論》創立『十住心』之說。從『異生羝羊心』至『極無自性心』等九心為顯教之住心;第十『祕密莊嚴心』即真言密宗之住心。欲登第十心,不可不經過顯教九心之階,此論將密教地位提升於顯教之上。」(註4)空海在對顯宗、密宗二者判教時,形成了其一套說法,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十住心」(註5)說。

此學說可以下表概括:

公元816年,空海得嵯峨天皇允許,在高野山(註6)(Koyasan)創建金剛峰寺,成為真言宗的道場。公元823年,空海又獲賜東寺,作為密教大本山。為區別最澄所傳的天台密宗(台密),真言密宗取東寺之名而稱「東密」(註7)。

空海是日本片假名的創作者,亦長於書法,被公認為日本平安時代書法家代表,與嵯峨天皇、橘逸勢共稱三筆,遺留墨寶有《風信帖》(註8)等。此外,他擅長漢詩和駢賦,也是文學理論家,曾撰寫《文鏡秘府論》,他編着的《篆隸萬象名義》是日本最古老的字典。

他也是教育家,公元828年,在京都開設「綜藝種智院」,建立了日本第一所專門培養平民子弟的學校,費用全免。

公元835年3月,空海大師在高野山圓寂。公元921年,醍醐天皇追賜「弘法大師」的諡號。可是,直到今天,仍有日本人認為他沒死,只是「入定」而已。

空海一生撰述頗多,在佛教方面的著作有《辯顯密二教論》2卷、《秘密曼荼羅十住心論》10卷、《般若心經祕鍵》等。文學方面則有《文筆眼心抄》、《性靈集》等。

空海來華初期,曾到過蘇州,參拜寒山寺。如今,寺內的弘法堂,供有三尊銅像,正中為唐代高僧玄奘,右側是東渡日本弘法的鑒真,左側就是空海的銅像,可見他在中國佛教史上,有一定的地位。

公元845年(唐武宗會昌五年),武宗及宰相李德裕崇信道教,嚴禁佛教,毀佛寺4萬餘,下令26萬僧尼還俗,史稱「會昌法難」。經這次滅佛,佛教在中國由極盛走向衰微,反而在日本得以流傳下來。後世的日本人,都會稱他為「大師」,曾有此說:「弘法奪『大師』之名,秀吉奪『太閤』之名,玄奘奪『三藏』之名」。空海在日本史上地位之崇高,於此可見一斑。

「遍路」朝聖之旅

朝聖方式

「四國遍路」的歷史,至今已逾1200年,朝聖者要跨越四個縣(德島、高知、愛媛、香川),整個旅程,全長約為1200公里。

日本人非常重視遍路,對朝聖者的國籍、宗教,全無限制,而朝聖的方式亦無任何規限。四國人都很純樸親切,他們將遍路徒步者稱為「お遍路さん」(遍路者),「遍路者」通常頭戴草笠,身穿指定白衣、輪袈裟,手持金剛杖,這是最基本的配備,也是朝聖者的標誌。

當穿上白衣出發,代表有死在路上的心理準備,在以前,走在四國路上,的確存在危險。古時的「遍路者」會在金剛杖上刻上名字,如果在路上遇到不測,白衣就會直接成為壽衣,金剛杖則成為墓碑。

「遍路者」通常獨自出發,走在道上,有所謂「同行二人」的說法,指的是「與大師二人同行」。「四國遍路」是艱苦的旅程,金剛仗是弘法大師的象徵,手中拿着金剛杖,好像與大師同行在一起,會有不可言喻的安全感,縱使遇上困難險阻,亦有繼續前行的勇氣。此外,草笠可遮擋陽光和雨水;頭陀袋是布製肩袋,可用作擺放參拜寺廟後記錄朱印的「納經帳」,以及隨身的貴重物品等。

「遍路者」的裝備(網上圖片)

至於其他朝聖用品,則有御影入、納札、經本、念珠、線香、蠟燭、打火機等,是前往佛寺參拜時必備的東西。位於德島上的第一所寺院靈山寺,備有朝聖用品,上述的服裝及用具,亦可在寺院或附近的商店購買。

進入寺院參拜,亦有一定的步驟:

  1. 山門:於寺門行禮,鞠一個躬,以驅除身上邪惡。
  2. 水屋:往洗手間洗手和漱口,以潔淨身體內外,掛上輪袈裟和準備念珠。
  3. 鐘樓:敲鐘一次,有稟告本尊即將到來參拜之意。
  4. 本堂:點一根蠟燭、三柱線香(代表過去、現在、未來),供上燭台,在納札箱投入寫上名字、住址的納札,在賽錢箱投入奉納的零錢,然後開始合掌誦經,主要唸一遍般若心經,再唸三遍「御寶號」:「南無大師遍照金剛」。
  5. 大師堂:重做一次在本堂的步驟。
  6. 納經所:參拜完後,往納經所為納經帳蓋上朱印和墨書。
  7. 山門:離開時,出山門後再回轉來行一個禮,然後再往下一個寺院出發。

面對寺院供奉的諸佛及弘法大師空海,祈禱誦經固然非常重要,而在「納經帳」蓋上朱印,藉着朱印,加上精彩的書法,亦可作為朝聖的紀念。

「遍路者」從靈山寺出發(照片由張惠琼提供)

遍路文化

四國的地理環境比較獨特,既有大海,也有深山。平靜的瀨戶內海、廣闊的太平洋創造出溫暖的氣候,深山則蘊藏豐饒的資源,亦帶來美麗的大自然景觀。這種風土孕育出來的,是一種「好客」的溫情,當地的居民大都很友善,仍保有傳統的生活方式。

遍路者穿上特定的裝束,在路上遇上當地人,他們多會互相點頭示好,或指點道路方向,有時甚至會送來飲品食物,幫助或照顧別人,令他們路上平安無事,這是「四國遍路」的文化。對當地人來說,接待遍路者,不單只是公益行動,也有宗教信仰的意義,他們視遍路者為「弘法大師」的替身,可代替自己往遠方的寺廟參拜,從而積德儲福。

人生即遍路

據說,古代的日本,有一段時間,庶民只能以出外參拜作為旅行的理由。而江戶時代,有些地方更以「遍路」作為成人禮,認為走過「遍路」,才算是大人。

今時今日,走遍路各有不同的原因,有些人為了實現個人願望,或祈求健康、家人安全等,有些人則為了追悼先人,或視之為精神鍛鍊,甚至是單純為了興趣。近年,走「四國遍路」的外國人,亦與日俱增。

這條長約1200公里的朝聖之路,除了步行,我們可以踏單車、駕車,還可以坐計程車、公共交通工具等,各適其適。如要徒步一次走畢全程,大概要45天,踏單車要20天,駕車則為10天左右。當然,大家不必拘泥於一次過走完88所寺院,有些人會分開四次,每次走一個縣,每個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條件,去計畫路程,完成自家的朝聖之路。

四國遍路之心,就是「締造求存決心之道路」。在日本人心中,如果有事情想不開的話,就會去走遍路,走完之後,可能會看通看透,放下心中的執着。在漫漫長路當中,行行重行行,思考自己面對的事情,讓五感與自然直接交流,亦有療癒身心之效。畢竟走路,就是一種哲學。

朝聖與靈修的關係非常密切,朝聖的最大目的,是為了靈修。一般人過着平凡的生活,也可以透過朝聖之路,追求個人在心靈上的滿足,從而尋求靈修之境地。在朝聖的過程中,既無法預測接下來發生的事,亦會遇到意想不到的體驗,對個人帶來重要的影響,甚或會改變生命的方向與步伐。

在21世紀的今天,遍路者都深信,「弘法大師」慈悲之心正在庇護着這條路。四國遍路,是不折不扣的心靈之旅,步行在有山有水的大自然中,游走於聖地之中,滌盪情志,心靈隨即澄明起來,此亦悟道之源也。

走在遍路道上,經常可以看到「人生即遍路」的石碑或石柱,這是日本俳句詩人種田山頭火的名言。人生在世,既有艱辛,也有輕鬆的時刻,步過晴天,也走過雨天,在遍路道上徒步而行,何嘗不是一樣?

走在道上的「遍路者」(照片由張惠琼提供)

作者補誌

去年夏天,因緣際會,訪問了夏其龍神父,因而認識了這位學者。一直期待能追隨他作「文化遊」,也想跟他學習「拉丁文」。今年初,幸得中大「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及夏神父允準,讓我旁聽碩士課程「宗教文化田野考察」,無奈疫症肆虐,未能前往馬六甲進行田野考察,課程遂臨時改為「靈修與朝聖」,供同學選讀。我對此專題亦深感興趣,於是透過網上學習,跟隨神父研習有關課題,獲益匪淺。我雖非碩士班同學,亦撰寫了一篇文章,談日本朝聖之路——「四國遍路」與靈修的關係,作為期終習作,藉此向夏神父致以衷心的謝意。

參考文獻

  1. 「四国八十八ヶ所霊場会」網頁(Shikoku Eighty-eight Places Memorial Site: Shikoku Eighty-eight Places Memorial Site Official Homepage):取自http://210.158.176.161/,10-5-2020擷取。
  2. 松下直行着;小歐、WJ翻譯、編集者:《四國遍路指南》(繁體中文版),2016年。取自https://henro88map.com/pdf/TraditionalChinese.pdf,10-5-2020擷取。
  3. 星雲大師:〈開創真言的空海大師〉,《星雲大師文集》,佛教叢書4-弟子。取自http://www.masterhsingyun.org.tw/article,15-5-2020擷取。
  4. 〈你不知道的空海法師……〉:取自https://kknews.cc/zh-hk/entertainment/nr929l3.html,15-5-2020擷取。
  5. 〈高野山:佛教與群山之美〉:「和歌山官方旅遊指南」網頁。取自https://tw.visitwakayama.jp/itineraries/koyasan/,15-5-2020擷取。
  6. 小思:《一瓦之緣》,香港,香港中和出版社有限公司,2016年,頁12-20。
  7. 楊曾文:《日本佛教史》,北京,商務印書館,2018年,頁117-134。

註譯

註1:佛教密宗流派,源於印度,在唐玄宗時傳入,主要以金剛界、胎藏界兩部密法為主,稱為二部純密。密教教教義可用《大日經》卷一所說「菩提心為因,悲為根本,方便為究竟」來概括。

註2:惠果法師(公元746-805年),唐代僧人。9歲時隨不空法師的弟子曇貞,研習諸經。20歲於青龍寺正式出家受具足戒。後繼不空為青龍寺東塔院灌頂國師,時稱青龍和尚。歷任代宗、德宗、順宗三朝國師,備受崇敬。

註3:小思:《一瓦之緣》,香港,香港中和出版社有限公司,2016年,頁12。

註4:星雲大師:〈開創真言的空海大師〉,《星雲大師文集》。取自http://www.masterhsingyun.org.tw/article,15-5-2020擷取。

註5:楊曾文:《日本佛教史》,北京,商務印書館,2018年,頁117-134。

註6:2004年7月,和歌縣高野山和附近的熊野三山,以及奈良縣的吉野.大峯三處聖地,與接連其間的參拜古道,以「紀伊山地的靈場和參拜道」之名,登錄為世界遺產。高野山被譽為「現世淨土」,每年去那裏參拜的王公貴族絡繹不絕,有的甚至願意死後葬在山裏。

註7:唐朝之後,兩部密法在中國失傳,密法外傳至日本,現時日本所傳的東密、台密二個流派皆源於唐密。

註8:弘法大師空海和傳教大師最澄,同為日本平安時期佛教界中兩大宗師,他們曾一起到大唐習佛法,返回日本後,亦有書信往來,其中有著名的《風信帖》保存下來。

更多精采文章

  • 日本九州行旅之三——福岡熊本穿梭往,神社古城自由行日本九州行旅之三——福岡熊本穿梭往,神社古城自由行
  • 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出家發現新世界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出家發現新世界
  • 學問之神與飛梅傳說──從太宰天滿宮說起學問之神與飛梅傳說──從太宰天滿宮說起
  • 園日涉以成趣,城市中的大自然園日涉以成趣,城市中的大自然
  • 日本九州行旅之一——遊長崎、說歷史日本九州行旅之一——遊長崎、說歷史

3+
  • 貝加爾湖,西伯利亞的「藍眼睛」
  • 在那遙遠的國度──外蒙古
  • 千里不辭行路遠──在輕井澤,還可以看雪
  • 園日涉以成趣,城市中的大自然
  • 步入繆思森林,闖進童話的天地……

馮珍今

早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中文系,其後,獲中大教育學院教育碩士。一直致力推動文學教育,現為自由寫作人,兼及寫作教學。自小喜與書為伴,近年愛遊走四方,並樂於分享人生路上的見聞感受。著有散文集《見雪在巴黎》(1991)、《字裏風景》(2017)、《字旅人間》(2021),童書《奇幻泡泡與石頭貓》(2014)、《中國人的故事:詩人和小說家的才華》(2016),遊記《走進中亞三國──尋找絲路的故事》(2018),以及人物專訪《字旅相逢》(2019)、《字旅再相逢》(2020);另編有《中學生文學精讀.劉以鬯》(2018)、《指空敲石看飛雲──小思散文集》(2019)等書。
View all posts
標籤: 佛教修行僧十住心參拜四國四國遍路大唐寺廟朝聖弘法大師惠果日本空海苦行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公司需要的不是只會聽話的人,而是能發揮抱負的人。(灼見名家製圖)
精算情懷

主動幫助主管做事

作者: 潘燊昌
2022-05-25
北韓領袖金正恩巡視平壤的藥店,了解藥物供需情況。(亞新社)
大中華視野

北韓抗疫之戰

作者: 盧兆興
2022-05-23
科大校董會主席廖長城(右)與科大首位女校長葉玉如教授。(香港科技大學圖片)
灼見專訪

葉玉如將任科大校長 雷鼎鳴:跨地域校際合作料有作為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2-05-22
香港大會堂紀念花園中央的十二邊形紀念龕。
灼見文化

3幢歷史建築列法定古蹟 大會堂見證5任港督就職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2-05-21
立法會議員、新民主黨副主席潘國山(前左二)等周四會晤行政長官當選人李家超,對他提出在全港18區成立「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義工網絡表示支持。(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專訪

潘國山:彌補區議會局限 倡建「地區治理平台」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2-05-20

影片

  • 何漢權校長x蔡世鴻校長:新特首如何為香港教育開新章?學新加坡大量吸納外來學生激活人才庫
  • 霍詠強:西方制裁俄羅斯造成怎樣的糧食危機?中國為何受一宗半真半假新聞負累?
  • 黃錦輝教授:元宇宙更難保障私隱?有更大空間推送虛假資訊造成瞞騙?
  • 雷鼎鳴:疫情對中國經濟有何影響? 動態清零是否可行? 制裁不絕 逆全球化時代如何自保?
  • 陳妙霞博士:針眼(麥粒腫)的成因是什麼?如何透過食療及針灸消腫解毒?
  • 曾鈺成:為薪酬趨勢調查討個公道 調查方法有其道理 結果非公務員調薪唯一考慮
  • 霍詠強:美國大殺傷力網絡企業如何控制全球輿論? 中國怎樣反制 建立平台說好自己故事?
  • 黃錦輝教授:在元宇宙做生意無王管欺騙程度高?用虛擬貨幣交易為何不是貨真價實?
  • 雷鼎鳴:疫情怎樣由壞事變好事?從歷史上三次嚴重瘟疫汲取到什麼教訓?
  • 嶺南中醫世家羅頌慧博士:補血中藥功效逐一介紹 如何提防買到假貨? 推薦古方八珍湯補氣益血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準備退休準備退休 洪細君
  • 俄中唇亡齒寒  港再逢大變局俄中唇亡齒寒 港再逢大變局 袁彌昌
  • 煙雨迷濛踏翠微──訪簡林、思往事煙雨迷濛踏翠微──訪簡林、思往事 馮珍今
  • 姜濤:港保險資本監管體系助控風險姜濤:港保險資本監管體系助控風險 香港中國金融協會
  • 本末倒置本末倒置 常霖法師
  • 芬蘭瑞典入北約 半路殺出土耳其芬蘭瑞典入北約 半路殺出土耳其 丁望
  • 進入沙崩世紀的國家會怎樣?進入沙崩世紀的國家會怎樣? 張建雄
  • 第三次世界大戰vs第四次工業革命第三次世界大戰vs第四次工業革命 何劍輝
  • 參觀亞洲協會香港中心「復甦生息、逆中求存、重振旗鼓」攝影展  林鄭月娥:「最後任務」保育電車小輪參觀亞洲協會香港中心「復甦生息、逆中求存、重振旗鼓」攝影展 林鄭月娥:「最後任務」保育電車小輪 本社編輯部
  • 葉玉如將任科大校長  雷鼎鳴:跨地域校際合作料有作為葉玉如將任科大校長 雷鼎鳴:跨地域校際合作料有作為 本社編輯部
  • 梁廣灝:鐵路工程延宕 帶來深刻教訓梁廣灝:鐵路工程延宕 帶來深刻教訓 編輯精選
  • 兩年一次的戰役如何終結兩年一次的戰役如何終結 張建雄
  • 教育改革教育改革 陳文鴻
  • 重組政府架構與發展北都的核心啟示重組政府架構與發展北都的核心啟示 陸恭蕙
  • 來自基層家庭的閃耀之星來自基層家庭的閃耀之星 曹啟樂
  • 香港有望成為全球家族辦公室樞紐香港有望成為全球家族辦公室樞紐 蘇文傑
  • 鄧立光:入《周易》之門 基本功不可或缺鄧立光:入《周易》之門 基本功不可或缺 本社編輯部
  • 砂子的故事砂子的故事 譚寶碩
  • 潘俊恩:俄烏戰爭未料攻守勢異  芬蘭瑞典無懼邁步北約潘俊恩:俄烏戰爭未料攻守勢異 芬蘭瑞典無懼邁步北約 編輯精選
  • 中國油畫先驅──李鐵夫率直的筆鋒中國油畫先驅──李鐵夫率直的筆鋒 益行

推薦作家

  • 常霖法師
  • 關品方
  • 施永青
  • 曾國平
  • 霍詠強
  • 周光蓁
  • 湯文亮
  • 黃錦輝
  • 鄒秉恩
  • 張灼祥
  • 釋證嚴
  • 蔡世鴻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contact@master-insight.com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