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文化 人民畫家 自然真實 教會拒收 決鬥殺人 流亡國外

人民畫家 自然真實 教會拒收 決鬥殺人 流亡國外

卡拉瓦喬是一個只可以忠於自己的人,堅不迎合主流,以為教會內還有部分派別真正相信服務貧苦大眾就是侍奉主,會理解支持他的畫風。

鮑慧兒 作者: 鮑慧兒
2020-11-12
慧眼看西畫

圖片:作者提供

標籤: 卡拉瓦喬意大利拉斐爾梵高耶穌聖母聖瑪竇蒙召為徒聖經
卡拉瓦喬(左)雖非年少成名,早年也曾潦倒掙扎,唯不到30歲畫出《聖瑪竇蒙召為徒》,成為羅馬炙手可熱的當紅畫家。
卡拉瓦喬(左)雖非年少成名,早年也曾潦倒掙扎,唯不到30歲畫出《聖瑪竇蒙召為徒》,成為羅馬炙手可熱的當紅畫家。
0
SHARES
637
VIEWS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馬克吐溫(Mark Twain)曾說:「真相比虛構的故事更奇怪」(”Truth is stranger than fiction”)。套在卡拉瓦喬(圖1,時年22歲)身上最合適不過。他於38歲之齡英年早逝,只比拉斐爾(Raphael)與梵高(Van Gogh)多活一歲,唯其短短的生命比很多小說與電影還要戲劇性。

(圖1) 《病中的青年酒神》(畫家自畫像)。卡拉瓦喬,1593,帆布油畫,高67cm、 寬 53cm,羅馬波格賽美術館。Sick Young Bacchus, Caravaggio, Galleria Borghese, Rome

才比梵高 一家之祖 自我毀滅 孤獨一生

拉斐爾年少成名,一生備受榮寵,活得像一位貴介公子,在事業巔峰時因急病倉猝離世,讓世人永遠哀悼。梵高一生孤獨悲苦,得不到世人認同,死前只賣出一幅畫,死後才得到各方追捧,歡迎度歷久不衰。筆者個人認為卡拉瓦喬才華不減拉斐爾與梵高,其生前命運介兩者之間,死後名聲卻不如兩人。

他雖非年少成名,早年也曾潦倒掙扎,唯不到30歲畫出《聖瑪竇蒙召為徒》,成為羅馬炙手可熱的當紅畫家,重金邀約不計其數。卻在短短6年間被自己一手摧毀,弄得落荒而逃,一直逃到意大利以南小島馬爾他,受當地權貴重用,本可捲土重來,又因生事再逃亡回意大利半島,輾轉幾年最後孤身一人死於羅馬附近海邊,是一個典型悲劇人物。

他畫風的發展與改變跟其短暫卻跌宕起伏的一生有密切關係,也反映當時羅馬教廷在反宗教改革運動中(Counter Reformation)對藝術取態的轉折與改變。

卡拉瓦喬不相信理想主義,唾棄矯飾浮誇的描繪手法,他來自平民甚或貧民,看到日常神聖的一面,把宗教藝術從華麗虛妄的神壇上拉下來,呈現平凡的偉大。他的畫面光影迷人,人物場景精煉,戲劇性濃,幾個人的定格場景,已飽含多層次「千軍萬馬」的感情。讓人驚豔,讓人悲慟,讓人深思。能夠畫出這樣的畫,成為一家之開山祖,需有天才的畫功,敏銳的觀察力,洞悉人性、同情人性,與強大的內心,缺一不可。今明兩周跟大家介紹他的生平事蹟配合同時期畫作,分析理解他的性格與心理狀態,希望大家不單驚嘆他畫功精妙,更能深入領悟他畫作的意涵與「內心風景」。

混跡街頭 大起大落

卡拉瓦喬1571年生於米蘭,1610年終於羅馬附近Porto Ercole。死時不到39歲。本名Michelangelo Merisi,五歲全家從米蘭搬到附近小鎮卡拉瓦喬(Caravaggio)避疫,後留居該地,以此為鄉。時人為免把他與同名前輩大師米高安哲羅(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混淆,以其家鄉簡稱他卡拉瓦喬。

惜避疫不成,父叔祖相繼於一年內全死於黑死病,時卡拉瓦喬只得6歲。13歲那年到米蘭學畫4年,唯根據以後其繪畫手法,相信沒學到什麼,就是一些基礎手法卡拉瓦喬好像都是自創的,與人完全不同。1590年19歲,母歿。卡拉瓦喬就此別過家鄉與親人,從此沒有回鄉。唯一的姐妹出嫁沒有出席,唯一的兄弟當了神父到羅馬找他三次,三次他都不肯相認相見,跟人說自己沒有兄弟姐妹,原因未明(註1)。只可想像19歲開始卡拉瓦喬就孤身一人獨自飄泊。

離鄉後曾到米蘭附近謀生,常居無定所,三餐不繼,可能開始混跡街頭,成為一個「古惑仔」也說不定。就是以後他「名成利就」也經常流連街頭,與流氓賭徒妓女為伍,聚眾生事。把不錯的潤筆一夜花光,過着大起大落的生活。

期間曾到訪威尼斯,根據日後畫風,應不太認同威尼斯畫派的明豔色彩,卻對丁托列托的巨型畫幅,強烈的光暗對比,與偏暗色的處理手法留下深刻印象。

意大利首幅 靜物畫 虛空畫 風俗畫 皆為我創

1592年21歲,流浪到羅馬,初期在一畫室工作,日復一日在不同畫面添加一些無關重要的靜物。期間工餘完成了《病中的青年酒神》(圖1,Sick Young Bacchus,1593)、《抱着水果藍的男孩》(圖2,Boy with a Basket of Fruit,1593-94),與意大利畫史上首幅純靜物畫《一籃水果》(圖3,Basket of Fruit,1595–96)。三幅畫都在豐盛生氣盎然的水果旁加添了枯毀的樹葉或腐朽的水果,故亦同時是虛空畫(vanitas,註2),具濃厚宗教意涵。虛空畫在意大利當時與之後都是較為罕見的。

(圖2)《抱着水果籃的男孩》,卡拉瓦喬,1593-94,帆布油畫,高70cm、寬 67cm,羅馬波格賽美術館。Boy with a Basket of Fruit, Caravaggio, Galleria Borghese, Rome

(圖3)《一籃水果》,卡拉瓦喬,1595–96,帆布油畫,高31 cm,寬 47 cm,米蘭安波羅修美術館。Basket of Fruit, Caravaggio, Pinacoteca Ambrosiana, Milan.

後卡拉瓦喬離開畫室獨立創作,得一畫商指點,開始描繪羅馬街頭故事,這種風俗題材(Genre Painting)在當時意大利可是前無古人。畫家靠着多年混跡街頭的親身體驗,創作了《打牌騙徒》(圖4,The Cardsharps,1594)與《算命師》(圖5,The Fortune Teller,1595)兩畫,寫實而戲謔的呈現了兩種街頭行騙手法,帶出儆醒訊息(註3)。成功贏得蒙第樞機主教(Cardinal Francesco Maria del Monte)垂青,收購畫作,讓畫家入住自己大宅,為他介紹業務。卡拉瓦喬生活開始安定下來。

(圖4)《打牌騙徒》,卡拉瓦喬,1594,帆布油畫,高94.2cm,寬131cm,德州金貝爾美術館。The Cardsharps, Caravaggio, Kimbell Art Museum, Texas.

(圖5)《算命師》,卡拉瓦喬,1595,帆布油畫,高93cm,寬131cm,羅浮宮博物館  。The Fortune Teller, Caravaggio, The Louvre, Paris.期間卡拉瓦喬為私人客戶繪製了一幅血淋淋非常逼真的《友第德斬殺敵將》(圖6,Judith Beheading Holofernes,1599-1602)。畫家一生其後繪製了多幅血腥暴力的砍殺與斬頭畫作, 故後世亦有稱其為「暴力畫家」之說。

(圖6)《友第德斬殺敵將》,卡拉瓦喬,1599-1602,帆布油畫,高1.45米,寬1.95米,羅馬國立古代藝術美術館。Judith Beheading Holofernes, Caravaggio, Galleria Nazionale d'Arte Antica, Rome.革命畫風  人民畫家

1599年主教推薦卡拉瓦喬為聖王路易教堂繪畫《聖瑪竇蒙召為徒》(The Calling of St Matthew)這幅畫 (註4),畫家首次向公眾展示他攝人的自然畫風,一舉成名,從此不單為有識之士私人訂製,也開始得到教會與教堂的大型委任,邀約不斷,繪畫了多幅重要大型畫作。

其中《基督下殮》(圖7,The Entombment of Christ,1602)亦是甫一面世,即極受歡迎。後來成為巴洛克代表人物的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也於10年後畫了一幅相似的版本對卡拉瓦喬致敬。

(圖7)《基督下殮》,卡拉瓦喬,1602-04,帆布油畫,高3米,寬2.03米,梵蒂岡畫廊。The Entombment of Christ, Caravaggio, Pinacoteca Vaticana, Rome.

但好像卡拉瓦喬畫作的儆世寓言一樣,一片美好的表面隱藏着危機。

許多文人雅士欣賞卡拉瓦喬,貧民百姓亦覺得畫家理解他們的辛酸與悲苦,本地人與外來朝聖者經常把有他畫作的教堂擠得水洩不通。很多年輕畫家開始模仿卡拉瓦喬強烈的明暗效果,暗色主義與自然手法(註5)。

唯卡拉瓦喬的革命性畫風,受到誤解抗拒與嘲笑,亦是必然的事。藝術學院的畫家一貫保守,只為權貴服務,認定宗教畫的目的就是「教導那些沒受過什麼教育的粗人」。卡拉瓦喬與民同悲的畫風,自然不為他們高高在上的心態認同。

自然真實  教會拒收  

根據聖經耶穌與門徒皆來自底層,卻有批評卡拉瓦喬把聖人如瑪竇描繪成粗人,第一幅《聖瑪竇與天使》即被拒收(圖8,St Matthew and the Angel,1599-1600。原畫已毀,此乃黑白照片轉數位,再着色的效果),最後畫家把聖人改為一位儒儒學老才獲通過(圖9,《聖瑪竇的靈感》,The Inspiration of St Matthew,1602)。

(圖8)《聖瑪竇與天使》(原畫已毀,此乃黑白照片轉數位檔案再著色本),卡拉瓦喬原創,1599-1600,高2.32米,寬1.83米,柏林博德博物館。St Matthew and the Angel, Caravaggio, Kaiser Friedrich Museum, Berlin.

(圖9)《聖瑪竇的靈感》,卡拉瓦喬,1602,帆布油畫,高2.92米,寬1.86米,羅馬聖王路易教堂。The Inspiration of St Matthew, Caravaggio, Church of San Luigi dei Francesi, Rome.

批評卡拉瓦喬的人還批評他聚光燈似的強烈光影做作誇張,以流氓妓女作模特兒描繪聖人是褻瀆等等。成名以來卡拉瓦喬都置這些人不顧。因為反宗教改革運動(Counter Reformation),鼓吹平易親民的畫風,卡拉瓦喬的畫作仍受到許多教堂歡迎。

惜好景不常,早於1604年,教廷的藝術取態已開始轉向,到1605年新教皇保祿五世(Pope Paul V)上任,正式主張恢復以前華麗堂皇的藝術作風,展示聖靈的光輝璀璨,教廷的富裕與權力,同時向新教宣威。典雅華麗、色彩養眼、波瀾壯闊的戲劇性巨幅畫作受到歡迎,天主教區的巴洛克(Baroque)風潮正式展開。卡拉瓦喬的平實親民、自然寫實、貼近事件現場的畫風與暗色風格在羅馬受到邊緣化。就是教廷內喜歡卡拉瓦喬的高層,支持他為教會繪畫面對教徒的大型畫作也不多。1604至1606三年間,雖不斷有私藏邀約,卡拉瓦喬只收到三家教堂的大型委任。

教廷轉向 畫家受壓

期間卡拉瓦喬畫了一幅畫功非常美卻帶點沉鬱的《施洗約翰在野外》(圖10,Saint John the Baptist in the Wilderness,1604)。畫中約翰獨自低頭沉思,卡拉瓦喬畫的是自己嗎?他是為自己的畫風與教會取向相悖,感到孤獨抑鬱?思量應否改變畫風?

同一時期,他的用色也愈來愈暗,就是描繪戶外場景像施洗約翰這一幅畫,也好像發生在一個陰暗的劇場裏似的,中間色彩愈來愈少,只剩下愈來愈暗的陰影。(圖10)《施洗若翰在野外》,卡拉瓦喬,1604,帆布油畫,高1.73米,寬1.32米,美國堪薩斯州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Saint John the Baptist in the Wilderness, Caravaggio, Nelson-Atkins Museum, Kansas City.

好不容易1605年取得一項為教廷繪畫的機會,這可是羅馬最高的榮譽。卡拉瓦喬小心翼翼根據教皇詔書指引畫出來的畫,掛上兩天即被除下,原因未明(圖11,《馬伕堂的聖母》,The Madonna of the Palafrenieri)。是聖母太像一個農家女,不夠「高貴聖潔」?是聖母胸部露的太多,不夠莊重?是此畫本為聖安妮教堂而製,但畫中的聖安妮「又老又寒酸」?最後此畫被貶到為教廷馬伕而設的小教堂,此畫亦因而得名。

(圖11)《馬夫堂的聖母》,卡拉瓦喬,1605,帆布油畫,高2.9米,寬2.1米, 羅馬波格賽美術館。The Madonna of the Palafrenieri, Galleria Borghese, Rome.

兩番被拒收對卡拉瓦喬的名聲與自尊構成不少打擊。他性格敏感,為人孤傲,反覆易怒,本來已因聚眾生事、襲擊、械鬥、誹謗、非法攜帶佩劍等種種行為經常被捕,1600至1605年間共11次之多,後期愈見頻密,每次都靠蒙第樞機脫身。隨着兩幅畫作被拒收,他的脾氣也愈來愈壞。

決鬥殺人 命運下漩

但卡拉瓦喬是一個只可以忠於自己的人,堅不迎合主流,以為教會內還有部分派別真正相信服務貧苦大眾就是侍奉主,會理解支持他的畫風,把《聖母之死》(圖12,Death of the Virgin,1606)中的聖母畫的真的像一個死去的普通中年婦人,頂着一個大肚子與浮腫的雙腳,而不是一個華衣美服,長春不老,身材苗條的「睡美人」。這幅「大膽」的畫作最後又難逃拒收命運,教堂的原因是「畫作不端,欠創造力」(註6),換句話說,卡拉瓦喬畫的「太真」了。

雖此畫很快被到訪意大利的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驚為天人,力說意大利曼托瓦公爵 (The Duke of Mantua)收購,離開羅馬前還應當地畫家要求展覽一星期讓他們觀摩學習,說明同行對他的尊重。但對卡拉瓦喬來說,這一切完全不是什麼安慰。

(圖12)《聖母之死》,卡拉瓦喬,1606,帆布油畫,高3.69米,寬2.45米,羅浮宮博物館。Death of the Virgin, Caravaggio, Louvre, Paris.接而連三的拒絕對卡拉瓦喬的打擊真是太大了,不久即於1606年5月因與仇家非法決鬥(註7)殺死對手而被逼逃亡。殺人可是死罪,這一次主教也救不了他。由此卡拉瓦喬的生命開始往下漩。往後數年一直過着逃亡的生活,畫風也產生了很大的變化。

下星期我們繼續卡拉瓦喬的逃亡故事與他生命最後幾年的傳奇一生。


注解

  1.  有說他是感覺自己罪惡,愧見做神父的兄弟。
  2. 虛空畫的概念來自《舊約聖經‧傳道書》(Ecclesiastes)第12章8-13節「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提醒信徒凡人必有一死……當「敬畏神,謹守祂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份。」
  3.  「打牌騙徒」(圖4)清楚看到兩人合作企圖欺騙左面的年輕人。「算命師」(圖5)中的年輕男子只顧看着年輕貌美的吉普賽女子,沒有留意女子借看掌之名,正悄悄的準備脫下他的戒指。
  4. 詳情請參閱本欄2020年10月29與11月5日〈卡拉瓦喬六篇〉之一與二的文章
  5. 但卡拉瓦喬沒有設館授徒,所有畫作皆自己一手完成。
  6. 教堂的神父說 “it was well made but without decorum or invention or cleanliness“.
  7. 羅馬警方記錄,在場人士堅稱雙方因一場網球賽的輸贏起爭執而卡拉瓦喬誤傷對手。其實根據最新學者研究,雙方是約好決鬥,唯當時在羅馬決鬥是違法的,故所有人皆只稱是賭網球, 史稱「網球場事件」。

卡拉瓦喬:六篇之三

本系列文章:

一聲召喚一道光 罪人蒙恩得救贖

第二亞當 救人永生 清晰易明 迷人光影 自然出色

更多精采文章

  • 一聲召喚一道光 罪人蒙恩得救贖一聲召喚一道光 罪人蒙恩得救贖
  • 第二亞當 救人永生 清晰易明 迷人光影 自然出色第二亞當 救人永生 清晰易明 迷人光影 自然出色
  • 層次分明 生動活潑 華麗衣飾 名人薈萃層次分明 生動活潑 華麗衣飾 名人薈萃
  • 獨特視角 明暗強烈 戲劇效果 平民日常 啟發後代獨特視角 明暗強烈 戲劇效果 平民日常 啟發後代
  • 震撼着迷 自然微妙 勇敢觀照 陰暗殘酷 平凡中見神聖震撼着迷 自然微妙 勇敢觀照 陰暗殘酷 平凡中見神聖

1+
  • 巴洛克先鋒 歌頌平民 自然真實 啟發現代 攝影電影
  • 一聲召喚一道光 罪人蒙恩得救贖
  • 荷蘭黃金時代:多畫種多風格 小畫派商品化 自然寫實有趣
  • 第二亞當 救人永生 清晰易明 迷人光影 自然出色

鮑慧兒

香港成長,主修心理,後及商管。多年遊走於亞太地區,服務全球名企。曾為《信報》「經管推手」專欄主筆。灼見名家開辦之初,以企業教練身份分享領導之道。 近年愛上西方藝術,在歐洲上了幾個藝術史課程,踏遍歐亞澳80多家博物館與美術館 ,與大量原作品面對面接觸。開始時是看着美,學習欣賞美,後來發現每一幅畫,都有其歷史文化背景,反映當時經濟與科哲發展、宗教取向、人民風俗、社會變遷。每一幅畫都是一個故事,一面鏡子。看似簡單的畫面,其實背後大有文章,愈看愈有趣。發現身邊很多朋友旅遊時都有看畫,但不論是20世紀的抽象畫,或文藝復興時期的畫作,大部分都不知道它們要具體表達的是什麼。興起把自己學到的與大家分享。此專欄是小兒學步,藝術沒有對錯,歷史也很難說得準,歡迎讀者不吝賜教。電郵: vivienpau@gmail.com
View all posts
標籤: 卡拉瓦喬意大利拉斐爾梵高耶穌聖母聖瑪竇蒙召為徒聖經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在完成架構重組後,任何新政府架構都應該反映願景、新方向和施政重點。(科大提供圖片)
洗耳恭聽

重組政府架構與發展北都的核心啟示

作者: 陸恭蕙
2022-05-19
金鐘突然成為香港鐵路網中最繁忙的車站,4條不同的鐵路──荃灣線、港島線、南港島線和東鐵經過這裏。(港鐵Facebook圖片)
名家觀點

梁廣灝:鐵路工程延宕 帶來深刻教訓

作者: 編輯精選
2022-05-19
(左三起)歷史遺珍攝影基金會創始人兼策展人艾思滔、潘燊昌博士、特首林鄭月娥、亞洲協會香港中心行政總監孟淑娟及一眾嘉賓在攝影展上。
灼見報道

參觀亞洲協會香港中心「復甦生息、逆中求存、重振旗鼓」攝影展 林鄭月娥:「最後任務」保育電車小輪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2-05-18
法國、韓國和菲律賓政府的換屆,顯示了3個國家與中國的外交關係的延續性和變化。(灼見名家製圖)
大中華視野

法國、南韓和菲律賓政府換屆對中國的影響

作者: 盧兆興
2022-05-16
呂大樂觀察元朗食肆個案的處理方法,背後似乎是對有關風險有新的評估。(灼見名家圖片)
名家觀點

呂大樂:抗疫邏輯講清楚 市民跟隨少疑慮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2-05-16

影片

  • 霍詠強:美國大殺傷力網絡企業如何控制全球輿論? 中國怎樣反制 建立平台說好自己故事?
  • 黃錦輝教授:在元宇宙做生意無王管欺騙程度高?用虛擬貨幣交易為何不是貨真價實?
  • 雷鼎鳴:疫情怎樣由壞事變好事?從歷史上三次嚴重瘟疫汲取到什麼教訓?
  • 嶺南中醫世家羅頌慧博士:補血中藥功效逐一介紹 如何提防買到假貨? 推薦古方八珍湯補氣益血
  • 林偉樑醫生X林冠傑中醫師:打疫苗出現情緒問題怎麼辦?善用不同精油幫病人紓緩壓力
  • 林少峯博士x林冠傑中醫師:疫情下家長壓力嚴重超標 三招紓緩父母與子女情緒 飲用花茶要注意什麼?
  • 霍詠強:香港經歷10年動亂將開創新局面 新政府須做好3件大事 擔當好中國門戶角色
  • 黃錦輝教授:抗疫製造大量家居檢測廢物 下屆政府須改善分類環保政策
  • 王南教授x林冠傑中醫師: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把中藥理論可視化 提升自我修復能力
  • 雷鼎鳴:台海發生衝突 美軍事沒把握壓制中國 經濟制裁、媒體抹黑 全力削弱對手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讀三國看俄烏讀三國看俄烏 張建雄
  • 粵澤四海丹青意──晚清至民國廣東書畫選粵澤四海丹青意──晚清至民國廣東書畫選 馮珍今
  • 俄中唇亡齒寒  港再逢大變局俄中唇亡齒寒 港再逢大變局 袁彌昌
  • 英國的國策愈來愈跟貼美國英國的國策愈來愈跟貼美國 施永青
  • 現在應和美國「大殺傷力網企」保持距離?現在應和美國「大殺傷力網企」保持距離? 霍詠強
  • 老馬勝普京盟友 法大選沒有地震老馬勝普京盟友 法大選沒有地震 丁望
  • 布施布施 常霖法師
  • 藝滿八方嶺南情──晚清至民國廣東書畫選藝滿八方嶺南情──晚清至民國廣東書畫選 馮珍今
  • 一個偉大技術背後的糊塗故事一個偉大技術背後的糊塗故事 許嫣
  • 不懂經文 也要祈禱不懂經文 也要祈禱 劉銳紹
  • 中國與西方在貿易和商業方面的未來可能情景中國與西方在貿易和商業方面的未來可能情景 謝祖墀
  • 古典fused當代音樂的酷人類、獨立美女「2.0版」:張貝芝古典fused當代音樂的酷人類、獨立美女「2.0版」:張貝芝 李偉民
  • 呂大樂:抗疫邏輯講清楚 市民跟隨少疑慮呂大樂:抗疫邏輯講清楚 市民跟隨少疑慮 本社編輯部
  • 法國、南韓和菲律賓政府換屆對中國的影響法國、南韓和菲律賓政府換屆對中國的影響 盧兆興
  • 國際大都市的防疫成績國際大都市的防疫成績 張建雄
  • 陳日君被捕後保釋候查 教廷:關注事態發展陳日君被捕後保釋候查 教廷:關注事態發展 本社編輯部
  • 參觀亞洲協會香港中心「復甦生息、逆中求存、重振旗鼓」攝影展  林鄭月娥:「最後任務」保育電車小輪參觀亞洲協會香港中心「復甦生息、逆中求存、重振旗鼓」攝影展 林鄭月娥:「最後任務」保育電車小輪 本社編輯部
  • 阮蘇少湄接替王冬勝  出任香港總商會主席阮蘇少湄接替王冬勝 出任香港總商會主席 本社編輯部
  • 梁秉中教授:希臘神話裏的醫學淵源梁秉中教授:希臘神話裏的醫學淵源 編輯精選
  • 中大校董會發表聲明  反駁段崇智續任爭議中大校董會發表聲明 反駁段崇智續任爭議 本社編輯部

推薦作家

  • 李志強
  • 蘇文傑
  • 謝祖墀
  • 何漢權
  • 黃錦輝
  • 梁天卓
  • 孫明揚
  • 袁彌昌
  • 何劍輝
  • 羅祥國
  • 關品方
  • 邵志堯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contact@master-insight.com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