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月初「破七」後曾表示,無論是從「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或是從「市場供求平衡」看,當前的人民幣匯率都處於合適水平。雖近期受到外圍不確定因素影響,人民幣匯率波動,但他對人民幣作為強勢貨幣依然充滿信心。誰知道不足一個月後,來自貿易戰的「不確定因素」又出現,人民幣繼續貶值。在昨日星期二早上,人行公布的匯率中間價為一美元兌7.081,在岸價為7.15左右,離岸價則跌破7.16,都是11年未見的低位。
譁眾取寵一問:人民幣可有機會在一年半載內「破八」?
換個認真的問法:若果今日內地政府突然宣布解除外匯管制,讓人民幣在世界市場上自由交易自由浮動,人民幣會升定跌,還是跟現在差不多?依照「匯率操縱國」的思維,人行是故意干預令人民幣匯率偏低;依照「乜爆物爆」的方向,匯率只是人行勉強支撐住的結果,人民幣根本不值此價。我傾向相信事實在兩者中間,離岸價難免受到干預,但規模有限,主要是由市場投資者供求決定,在岸價和中間價再慢慢跟隨。匯率強弱反映經濟強弱,又貿易戰又經濟放緩,投資者只是反映現實而已;而對貿易戰關稅的衝擊,人行也樂於「順水推舟」,讓人民幣貶值以減低出口商面對的壓力。
貶值陸續有來
這些不是什麼新觀點。我想補充的,是變幻莫測的貿易戰發展其實為匯率政策帶來了額外的煩惱。貿易談判反覆無常,今日的好消息隨時給明日的壞消息抵銷,特朗普一個tweet又足以令投資者改觀,股市固然大上大落,人民幣匯率同樣是無定向風。6月時就有不少專家認為「破七」機會不大,因為貿易談判當時一度進展理想。
煩惱,在於這個貶完又貶擠牙膏式漫長過程會改變預期,令投資者相信貶值陸續有來,增加走資壓力。貿易戰一直拖落去,投資者就真的會擔心「破八」了。
回說香港。早兩個月前,見香港零售數字持續下跌,有傳媒訪問專家的解釋是人民幣貶值,令內地旅客減少在港消費。今時今日,同一現象就有不同說法了。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邱騰華早前評論反修例衝突的影響,指業界預料7月份零售的跌幅將會升至雙位數,暗示跌幅是拜衝突所賜(其實雙位數跌幅在今年2月已試過一次)。公道一點的評論,要把人民幣貶值的因素考慮在內。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