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讀醫學院的精神科課程,大家最期待的,就是跟隨高醫生學習「人格障礙」,因為他會跟每個學生做人格分析,據說比一流的算命先生還要準確無誤。
我們小組共5人,高醫生讓我們做問卷,共60題,內容都跟「人格障礙」的特性有關,例如:「你跟家人的關係是否疏離?」「你會否介意自己不是眾人的焦點?」等等。高醫生看着我們的答案,就馬上說起來。
「你偏向B型人格,戲劇型,是個喜歡結交朋友、談天說地的人。」他指着占士道:「任何話題都能夠滔滔不絕,將來最適合做家庭醫生,不但能全方位關心病人的生活習慣與家庭狀況,也能滿足你『吹水』的慾望。」
占士點頭不迭,十分興奮:「對啊,我的志願就是做家庭醫生!你如何知道?」
高醫生又跟馬克說:「你是嚴重的C型,焦慮型,超級『驚青』,做什麽都思前想後,說句話都手腳顫抖……」
「對啊對啊,馬克就是這樣的人!」大家拍腿驚嘆。高醫生從來不認識我們,今天首次見面,事實上他連正眼也沒瞧過馬克,卻把他的性格絲毫不差的描述出來。
「那……那麽,有什麽辦法改善我的缺點呢?」馬克緊張地問。
「這個問題我們稍後再談。」高醫生轉向克倫斯:「你屬於A型,怪異型,想法獨特而有創意,但冷靜大度,處變不驚,是個『班長』人物。」大家不約而同地點點頭;克倫斯根本就是班長嘛。
然後他說我:「妳每項人格特徵的分數都很高,既有怪異型、又有戲劇型、焦慮型,性格多姿多彩,可謂『靜若處子,動若脫兔』;跟妳一起的人一定不會被悶壞。」
「那瑪德琳呢?她每項的分數都很低呢!」
「她是什麽都沒所謂的,最容易相處。」高醫生說:「可是她在第9、25、46題都選擇了頗高的分數,有潛在固執的一面,並不如表面般隨和啊。」
我們心悅誠服。一個好的精神科醫生必須觀人於微,且能言善道、言之成理。而一個好的老師,則會使用別開生面的方法,令課本上的知識變得有趣易明,加深學生的理解,增加學習的動力!
原刊於《經濟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