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環境保護(Environment),社會責任(Social)、公司管治(Governance)組成的ESG,是全球關注的永續發展議題,聯合國亦為ESG制定了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不少高等院校都視ESG為必修教學內容,例如中大把SDG納入大學的通識課程,目的是讓每位學生不論其學科背景,都了解到ESG對世界永續發展的重要性,以及實踐ESG人人有責的理念。
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WEF)於1月15至19日在瑞士達沃斯(Davos)舉行,不難想像人工智能(AI)經濟是大會中的熱門話題,討論範圍甚廣,先進科技、創新應用、商務模型、道德倫理等無所不談,而AI對ESG的影響更引發熱議。
ChatGPT耗能 等同逾3萬個家庭
OpenAI首席執行官奧特曼(Sam Altman)在演講中表示,人們一直在淡化甚至否認AI行業的環境成本,並指出下一版本的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系統所消耗的電力將遠超於預期,因此現有能源技術將難以應付。據報,OpenAI在美國加州三藩市(San Francisco)創建的ChatGPT已經消耗了3.3萬個家庭的能源;而且由「生成式AI」驅動的搜索所消耗的能量是傳統網絡搜索的4至5倍。就此,有專家預測在數年內,大型AI系統可能需要消耗與整個國家一樣多的能源。
美倡定標準 評估AI對環境影響
另外,AI的環境成本不僅局限於耗電。生成式AI系統需要大量淡水來冷卻它所用的處理器。例如OpenAI在研發GPT-4大語言模型(LLM),利用了設於美國艾奧瓦州西得梅因市(West Des Moines)的一個巨大數據中心集群;當地居民於2022年7月(即LLM訓練完成的前1個月)控訴OpenAI,指該集群使用了該地區約6%食水。又例如,根據Google和微軟(Microsoft)的環境報告,他們分別研製的Bard及Bing大型語言模型之用水量都大幅增長,在一年之內分別增加了20%和34%。再者,有研究報告概括地指出,到2027年全球AI對水的需求量,可能高達英國每年耗水量的一半,非常不環保。
針對涉及AI的ESG問題,最近有美國民主黨參議員提出《2024年人工智能環境影響法案》。該法案建議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與學術界、工業界和民間合作,制定一套評估AI對環境影響的標準,並為AI開發商及運營商創建一套自願報告框架,定期交代其ESG數據。筆者認為法案雖然很有必要,但實踐起來一點都不易,尤其是建議商界自願執行,在缺乏問責之下恐怕難以持久。
有專家建議,要真正解決AI對環境影響的問題,需要多管齊下,包括AI行業、研究人員及立法者各司其職。在AI行業方面,ESG勢在必行,企業應該定期展開並對外公布其ESG評估。企業亦應優先發展節能硬件、算法和數據中心,並堅持使用可再生能源。研究人員可以優化神經網絡架構以實現可持續性,並與社會和環境科學家合作,在他們的指導下進行技術設計,實現更大的生態永續性。例如法國BigScience項目所研發的BLOOM技術,可以構建與GPT-3大小相似、但碳足迹較低的模型。
最後,立法者可以首先制定可持續披露準則,鼓勵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同時強制要求企業履行全面的ESG報告,評估其AI產品對環境的影響,並且嚴懲不達標的企業。
宜要求產學研機構 交ESG報告
回到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於2月28日公布2024/25年度財政預算案,當中強調綠色未來是香港發展的重點方向,政策配合政府逐步落實《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的各項目標,達至2050年碳中和。與此同時,財政預算案亦計劃「撥款30億元推行為期3年的人工智能資助計劃,資助本地大學、研發機構及企業等運用算力,推動科研突破;加強算力中心的網絡安全和數據保護;以及進行推廣和教育活動等,從而吸引海內外人工智能專家、企業及研發項目落戶香港。」政府一方面大力倡議綠色未來,但另一面似乎卻沒有在人工智能資助計劃中考慮到全球都關心的ESG元素。就此,筆者建議政府在計劃下撥出資源專門探討人工智能ESG,並考慮制定披露標準,要求有需要的產學研機構定期交ESG報告。
原刊於《經濟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