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灼見名家 -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 -

亦正亦邪的魅力型領袖

魅力用得適宜,的確是討人喜歡,亦能有力的幫助企業達到目標。(shutterstock)

在管理學上經常為人談論魅力型領袖。每次有新領導人上任,或新的CEO當位,必然引起大家討論,探究其魅力型的領導(Charismatic Leadership)。

魅力型領袖源於20世紀初,德國社會學家韋伯(Max Weber)提出“charisma”,即「魅力」這一概念。根據韋伯(1947)的定義,魅力型領導就是基於對一個個人的超凡神聖、英雄主義或者模範性品質的熱愛,及由他揭示或者頒布的規範性形態或者命令的權威。他將這種魅力定義為「存在於個體身上的一種品質,超出了普通人的品質標準,因而會被認為是超自然所賜,超凡的力量,或者至少是一種與眾不同的力量與品質」。因為這些特質並不是普通人容易擁有,所以往往被視為超凡神聖和具有模範性質,所以群眾會將具有這種魅力品質的人視為領袖。隨後,一些學者對這一概念作了重新解釋和定義。

德國社會學大師Robert House(1977)用了四個定義來描述魅力型領導:

  1. 支配性的;
  2. 強烈感染的;
  3. 充滿自信的;
  4. 具有強烈的個人道德觀感。

後來,Conger & Kanungo(1998)亦提出了魅力型領導的五個行為屬性:

  1. 遠見卓識;
  2. 環境敏感;
  3. 成員需求敏感;
  4. 敢於冒險;
  5. 反傳統。

當然,後來還有很多不同的學者對魅力型領袖作出不同的釋義。

魅力的光環

在筆者看來,一個有魅力的領導者,其共同特點都是有有遠見卓識,反傳統,高度自信,對自己的信念堅定不移。而且,必須精力充沛,並有高度的修辭能力。在商界的典型例子,就是Apple電腦深具魅力的創辦人Steve Jobs。他激勵人心的願景是發展更便於人們使用的科技。他曾說:「iPhone就像把你的生活裝進你的口袋裏。」透過這個願景,Steve不斷鼓舞、激勵並領導員工研發如MAC電腦、iPod及iPhone等產品。另外,日本Sony企業亦透過選擇魅力型領導者Howard Stringer(英國威爾斯人),以激發公司重新找回創新根源。Howard是Sony第一位來自日本以外的董事長兼執行長。他以極為幽默、樂觀、精力無窮與自信的風格,來激勵從工程師到主管的全球員工,並重組公司、引導變革,令Sony品牌更接近數位時代消費者的需求。

Howard Stringer於2005年成為索尼史上第一位外籍領導人,2013年退休。(Wikipedia Commons)

很多時候,魅力者光環並非可以自吹自擂而得。而要來自群眾擁戴的力量。甘地與希特拉同樣都是非常典型的魅力型領導者,兩人均能以個人魅力號召群眾,鼓勵追隨者作出重大的改變。當然兩人的道德立場是截然不同的。美國前任總統奧巴馬已被廣泛認同是個魅力型領袖。而現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先不論他的政治立場,從他競選總統的一刻,其高度自信,反傳統及突出的個人型像,亦為不少美國人受落。可想而知,領導者能夠透過對下屬的一種天然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響力而廣為群眾支持,是成功的一半。

魅力的陰暗

是否所有有魅力的領袖,都是有效和成功的呢?那又未必。「魅力」確是成功領導的重要因素之一,但魅力也可能有陰暗面,為領導者的毒藥。《哈佛商業評論》網站曾刊載了一篇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心理學教授Tomas Chamorro-Premuzic的文章,指出「魅力型領袖」的四大陰暗面,筆者覺得精彩,暫且引述:

  1. 魅力可能會影響理性判斷:一般人會以三種方式影響別人:強迫、說理、魅力。有魅力的人通常是藉由自己的個人魅力去說服他人。然而,一旦有一天失去了魅力,便傾向於用強迫的方式要對方接受。典型例子如美國人民聖殿教領袖Jim Jones。
  2. 魅力可能會令人上癮:有魅力的人傾向沈迷於自身的個人魅力,所以做事時只想着如何被更多人喜歡,反而忘了真正重要的工作表現。
  3. 魅力的人容以掩飾負面性格:跟一般人一樣,許多有個人魅力的領袖亦具有負面性格。他們較容易以個人魅力來掩飾其負面性格。不論是在商界或政界,許多領袖以外表的魅力姿采來掩飾其自我中心、欺騙、操控、自私等行為,而這些行為很有可能是引致日後管理失敗的原因。
  4. 魅力容易形成集體自戀:所謂物以類聚,志同道合。有魅力的領袖往往會吸引一群價值觀與其相近的人,但也因此形成強烈的排他性。對於與自己價值觀不同的人,採取抗拒的態度,容易造成與意見不同的人強烈敵意,最終反而導致分裂收場。

Jim Jones是美國人民聖殿教的領袖。1978年,在圭亞那以武力威逼900多名信徒一起集體自殺。(Wikipedia Commons)

總括來說,魅力型領導可以是正,也可以是邪。企業成也領袖魅力,敗也可能因為其魅力。魅力用得適宜,的確是討人喜歡,亦能有力的幫助企業達到目標。但假如領袖為了自利而利用魅力領導的技巧來操控跟隨者,日常月久,其個人陰暗面大於企業利益,對企業來說,絕對是一致命傷。

筆者自問沒有丁點兒的魅力,所以常常留意身邊有沒有魅力型的領袖出現,有的,向其學習。更多時候是觀測其陰暗面,有的,自我警惕。

參考:

Conger, J. A., and R. N. Kanungo (Eds), (1998) Charismatic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Tomas Chamorro-Premuzic (2012) The Dark Side of Charisma,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House, R.J. (1977). A 1976 Charismatic Leadership. In J.G. Hunt and L.L. Larsen, eds, Leadership: The Cutting Edge, Carbondale, IL,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Web. M. (1947). Max Weber: The Theory of Social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New York, Free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