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公布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籃子,市場視之為人民幣國際化的里程碑。如今2016年快將迎來第三季度,當前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如何?中銀香港發展規劃部高級經濟研究員應堅認為,回顧今年第一季度,人民幣國際化進展平穩,從波動調整階段,到慢慢市場恢復信心。「從我們監管角度看,是從高速發展到穩步發展的過渡。」他接着提及多個例子,廣東自貿區、福建自貿區、天津自貿區的跨境人幣使用政策都紛紛出台了,更預料未來將有更多政策落實推出。
我相信,下半年將會看見人民幣國際化穩步加速的節奏。當然不會有像 SDR 那麼具體的目標,去年政策出台的步伐比較快,我們不希望今年的速度太快,否則會造成新的波動。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今年2月接受訪問,表示「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本身會是波浪型前進的」。「這要視乎市場,當市場出現不健康因素,影響人民幣國際化的健康發展,首先得讓市場回復健康。」應堅補充,業界一致的看法是現在不能有大幅波動。
人民幣國際化的障礙與風險
「人民幣如要成為國際儲款貨幣,是不是得首先達成什麼條件,或是克服什麼東西?條件之一是國內債券市場要進一步開放,最近國內也採取了很多措施;另一條件是離岸市場的建設。」應堅提到十三五計劃,指綱要寫出要建設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就是支持香港的相關業務發展,最終目標則是推動人民幣國際使用。
他又指出,中國市場雖然規模很大,國內債券市場的規模達到全球第三,僅次美國、日本,但由於資本項目還未完全開放,國際化程度仍然不足,未能與國際市場完全接軌。「這是實事求是的評估,國內市場是相對獨立的。對於全球的投資者而言,包括央行、各大企業,要他們視之為國際投資的話,他們的要求也會提得很高。」
「第一步就是要開放市場,讓更多境外投資者能自由參與市場的買賣。第二步則關於接軌方面,目前的會計、法律、發行制度、交易制度,還有一些市場習慣,國內跟全球的規則都有點不一樣,所以有很大的改善空間,才會吸引到投資者。」他補充,觀察到國家正在努力改善,但相信還是需要一段相對長的時間。
「坦白說,自從 IMF 把人民幣納入 SDR 以後,可以說人民幣國際化路上已經沒有大障礙了。但人民幣國際化本身是有風險的,人民幣走出去了,它成為國際貨幣了,就和其他貨幣一樣,需要經歷市場的考驗。」
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公布《二零一六至一七財政年度財政預算案》時提及「要強化香港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地位」,應堅表示曾俊華的說法與十三五規劃大致相同,說明香港與內地的想法同步了。「我們這麼多年一直想把香港變成首要的離岸人民幣中心,未來估計會成為更加重要的樞紐。我個人認為,香港可向四個方面發展:資金、債券、交易、資產管理。」
「第一,資金方面,香港得思考如何推動人民幣資金池,以作為人民幣資金調動中心。香港要為境外地方提供人民幣資金,同時於其他地方吸納人民幣資金,發揮調配的功能。所以人民幣的資金池還是需要更大一點。」
「第二,香港的點心債市場要做得更好。過去一段長時間發行量很少,甚至存量債券也愈來愈少,交易量與美元、歐元等相比,其活躍程度還是有相當差距。」
「第三,人民幣外匯交易中心。現在倫敦和香港的競爭比較激烈,但是人民幣的需求始終在香港,而且在同一個時區,我們當然希望香港能競爭成功。」
「第四,資產管理中心。怎麼把香港的人民幣資產管理中心做好,讓更多具吸引力的人民幣資產,包括股票、基金、債券、保險各方面。」
市場對人民幣信心正在加強
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早前雖然強調本港仍有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為目前全球最大資金池,但承認人民幣資金池仍出現持續倒退。除此之外,近月包括 CFETS 人民幣匯率指數在內的多項人民幣走勢指標均曾創新低,有指這反映港人對人民幣長遠信心不足。應堅同意市場出現了單邊貶值預期,反映投資者信心不足。但他認為,這是由於市場反應過度,而隨着內地對離岸市場的調控慢慢見效,投資者也開始相信人民幣的波動不怎麼大。
「值得留意的是,香港的銀行存款利率正在下降。回看去年底,它升得很厲害,但現在不斷減息,為什麼呢?如果市場沒有信心自然是加息,現在就是說明市場信心正在增強。」
國際化步伐理想 宜先消化政策
「總的來說,目前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相當不錯,如果繼續按着現在的節奏,再加一個『消化』的環節便更好。」應堅解釋,去年政策出台非常多,需要時間慢慢消化。「像周行長說的『波浪性前進』,我們得慢慢完善每個政策,現階段實在不用急。」
(封面圖片:灼見名家;內文圖片:亞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