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元首視像會議,是美國在危機重重下求援。中國則釋出願意合作的善意,心存國際的和平發展,協力解決全球各種問題。但關鍵是美國是否樂意與中國合作,抑或不管國內國際危機威脅,只是利用中美關係來爭取明年國會中期選舉的民意,求援中國是迫不得已,卻沒有真心誠意。
中美新冷戰是全球的不幸
中國與美國作為全球最大兩個經濟體,合則互利,鬥則俱傷,且禍及全球。尤其是當前遠的是氣候變化,近的是新冠疫情,還有蠢蠢欲動的金融危機、世界經濟大衰退的威脅。若美國繼續攻擊中國,以華為敵,中國必然反制。
美國採取的是全方位混合戰爭,在各個領域與華對抗,處處刁難,且拉幫結黨,重現冷戰的翻版。國際的危機、威脅便會加重,紓解無望。中美作為大國理應引領各國合作,對全球性的危機作出努力。近年反而由美挑釁,掀起新冷戰的浪潮,是中美兩國人民與全球人民的大不幸。
今次美國求援,無法不作讓步,美國不會杯葛北京冬季奧運會,在此之前,貿易談判、釋放孟晚舟、台灣問題上,美國亦已降低敵對,示意回歸中美的正常關係。不過,拜登政府的變更態度,或許帶有中美關係回復到競爭而非衝突的戰略考慮,亦可能是民主黨的立場。但美國朝野兩黨對中國仍在營造敵對的傾向。
對華溫和策略未必能堅持
美國的民主制度以選票為主,拜登近月民望大跌,一方面促使其爭取與華對話,希望通過中國經濟方面的支持,改善現時美國經濟民生的困難。另方面,卻可能觸怒美國內部仇華反華的勢力,引起極右的反響,決定因素會是明年美國國會中期選舉。
拜登的對華政策,會受制於選舉前的民意變化,更決定於選舉的結果。若民主黨敗,拜登現時的溫和對華政策,未必可堅持,且有2024年特朗普等極右勢力回朝的機會。
中國要珍惜拜登現時的政策緩和,可藉機會整頓國內,修補國際關係,或許可助拜登一臂之力,但不能忘記美國對華的戰略敵視。美國強則欺壓中國,美國弱則還會老羞成怒,鋌而走險。
中國仍要對美不存幻想,不能鬆懈,努力做好自身在國內外的責任。一是鞏固國內經濟的發展趨勢;二是增強民心民意,真正走共同富裕,擺脫資本與西方文化的束縛;三是擴大一帶一路建設,以此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也修築抗衡美國的國際力量。
原刊於《東方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